2008年第4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4,2008 (第10卷第4期) J 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Vol.10.No.4)
语言学
关联理论与翻译中的互文性
李 玲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摘 要] 译者对翻译中的互文性有不同的处理手段,但都须对原语互文性作出语境假设,寻找文本间的社会意义或文化内涵的最佳关联,力求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关键词] 关联理论;语境;互文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53(2008)04018302
一、引言
语言学家、哲学家斯普卜和语言学家威尔森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涉及交际与认知的关联
理论。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它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等多角度对语言交际作出解释,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话语的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译者的任务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语读者的企盼相吻合。翻译关涉到两种语言转换、两种文化沟通,译者的能动参与,所以互文性应引起足够重视。关联理论是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
二、关联理论概说
1.交际具有推理性。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主要看听话人能否使用正确的语境,即说话人意欲表达的语境。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是#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它几乎可以囊括人类思维所及的任何现象:#这种意义上的语境不局限于交际双方直接的外部环境、前面紧邻的语段,还包括对未来的期待,宗教信仰,对趣闻逸事的记忆,对文化的假定及说话人的思维状态等。∃这里的语境还有一个重要特征:语境是有条不紊的。正是这种有条理的特性影响着某一特定场合下特定语境信息的可获得性。
2.交际具有最佳关联性。斯普卜和威尔森认为,成功交际的关键在于交际双方能找到最佳关联。而一个话语要建立起最佳关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该话语足以使听话人能够找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2)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值得听话人去付出处理努力,即要给听话人提供足够的%益处&。这些%益处&就是%积极的语境效果&。事实上,交际过程中最佳关联的作用体现在关联原则之中,而关联原则被普遍认为是人类心理结构中的一个内在制约因素。根据这一原则,人们无论何时想要沟通某种思想,总会想当然地以为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和听话人具有最佳关联。寻找最佳关联就是引导听话人不仅要注意说话人意欲表达的语境,而且还要寻找说话人希望对方所做的那种理解。
三、互文性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
#互文性∃概念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其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由此,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
关联理论的提出为翻译中互文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互文性理论与翻译之间的关联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即译者对原文中互文性现象的正确理解将有助于译文对原文的正确表达;二即翻译活动本身
也是一种互文活动,译文与原文之间就是一种互文性关系。互文性常被用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的互文关系。它包括(1)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本之间的关系;(2)某一文本通过记忆、重复、修正,向其他文本产生的扩散性影响。关于互文性著名诗人T.S.艾略特说过:#小诗人借,大诗人偷。∃这种#偷∃指文本在#互文性的镜子∃里相互反映,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艾略特本人的!荒原∀。
对于#互文性∃,法国批评家热奈采用了一个不同的术语:#跨文本性∃。他认为,从根本上讲文字是#跨文本的∃,或者说是一种产生于其它文本片断的#二度∃结构。同时,他提出了跨文本性的五个主要类型:(1)互文性:包括引语、典故及抄袭。(2)准文本:指作品的序、跋、插图、及护封上的文字。(3)元文本性:指与#评论∃的关系,这种评论把一个文本与此文本所谈论的另一个文本联系起来。(4)超文本性:指把文本B-热奈所称的#超文本∃同一个前文本A-热奈称之为#前文本∃联系起来的任何关系,文本B在前文本A的基础上进行了#嫁接∃,其#嫁接∃的方式与评论的方式迥然不
183
[收稿日期]2007-09-08
[作者简介]李 玲(1981-),女,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2008年4月第10卷第4期李 玲:关联理论与翻译中的互文性
A pr.2008
Vol.10.No.4
同。(5)原文本:指为了充分理解一个文本及其互文本,读者需要了解组成文学领域的种种类型的等级体系。
四、译文中的互文性
1.翻译中的互文性随处可见,它是让译作忠实原作,保持原文风格,再现原作艺术魅力的重要条件。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译名,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这里有两个著名的译文:A Dream of Red M ansio ns(杨宪益);T he St or y of the Stone(霍克斯)。我们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看杨的译文。杨的译文紧扣原书名!红楼梦∀,形式上是合适的。在汉语中,#红楼∃有浓郁的文化色彩,它首先送入读者脑海中的是侯门大院,因为自汉以来,名门望族均重用红色,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同时,它又常指华美的房子。李白有诗云:#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女。∃韦庄在!长安春∀中写道:#长安春色本无主,古来尽数红楼女。∃所以,#红楼∃一词与曹雪芹的另一书名!金陵十二钗∀有着内在的联系,从此意义上说,这一译本考虑到了互文性。
互文性理论不仅注重文本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更注重文本内容的形成过程和无处不在的文化
传统的影响。任何一部文本作品总是存在于由该民族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历史、地理、风俗传统、政治等构成的文化体系当中,同时又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吸收、借鉴、影响并传播各自的文化。如果仍按照!红楼梦∀这一名称,霍克斯的翻译仿佛违背了互文性的原则,但我们不应忽略曹雪芹的这本著作还有另一个名字!石头记∀。在西方人眼中,#红楼∃不过是红色的房子而已,所以如果照字面意思直译,很可能会被理解为在红色的房子中作的梦,它只是传达了一种浪漫的情调而已,与中国读者的理解和作者的原意相去甚远,这也就大大削弱了原书名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传达的魅力。霍克斯从读者的可接受性出发,选择了易于理解的书名并按其翻译,可以说体现了一个翻译家的深思熟虑。
从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审视,霍克斯的翻译文恰好充分的考虑和体现了翻译的互文性。霍克斯取!石头记∀作为原著书名,考虑到原著在重版之前都采用此书名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事,霍的译名更易于为西方人所接受。砂石在西方文学中有着深厚的隐喻意义。英国诗人布莱克曾有诗句:#从一颗细砂看尘世,从一朵小花看苍穹。∃颇有些佛教禅宗中#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的境界。因此,霍克斯的译文,从互文性来看,石头的故事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沉淀,有着源远流长的互文性关系。
霍克斯和杨宪益的译名分别从文化角度和语言角度注意到了互文性。无论是从文化角度,还是从语言角度二者都将中国文化列入了考虑的范畴,注意到了翻译与原语文化内在种种联系,切实体现了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
2.在翻译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互文性的丧失。在钱钟书的!围城∀中,互文性也随处可见。其中比较典型性的一例是:#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并非是条坦道大道。∃娜斯科.马斯和詹妮.凯利给出的译文是:the Way o f G reat Lear ning lay in r uling the co untr y and pacify ing the road;now r uling the country and pacify ing the land lies in the w ay of university,which in additio n is w ide and open.不难看出,在翻译时,娜斯科.马斯和詹妮.凯利采用了直译的手法,从表面上看译文准确的表达了原作的内容,可以被译文读者接受。但是,译文并未传达出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即对当时教育状况的讽刺。对原作读者来说,要理解这一点非常容易,但译作读者发现不了这一点,因为译文中丧失了这一互文性的关联。
3.!山神∀篇章的互文历来为译者津津乐道。互文性分为内互文和外互文。外互文性,指互文性被看作是不同文本之间的参照关系,在这种互文参照里融入文化内涵和知识结构。外互文性之于源语文化文本与目的语文化文本的功能很相似,旨在增加言外之意、引发读者联想,从而深化读者对原作题旨的感悟与解读。古今中外许多名篇佳作来自于不同的国度、时代,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但由于文化交融与影响的存在,往往会出现某些篇章在主题思想上或是在行文风格上惊人的相似。这体现了人类认知思维的共性,同时也为翻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要求译者不仅要考虑篇章本身的内涵,而且还要顾及到不同文化中认知思维的关联。译文!山神∀全文如下:
山 神
翻腾吧,大海
卷起你松的尖浪,
用你的巨松
拍击我们的山岩石
把你的绿掷向我们
用你杉的潭将我们覆盖。
张保红、刘士聪译熟悉中国文学的读者不难发现,此译文在篇章上与毛泽东诗!十六字令 其二∀尤为相似。毛泽东诗的全文为:#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比较之后可以看出,H ilda Do olittle的诗无论是在意象选择、音韵编排、形式构建、修辞运用、创作手法上,还是在诗作的内容所体现的风格、诗趣等方面,都与!十六字令 其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之,翻译是交际双方的合作活动,要达到传递信息的最佳效果,译者必须以一种使读者容易辨别其意图的方式进行信息编码,而这通常与其目的有最佳关联。互文性是一种建立在特定语境中语言提示基础上的、以关联为指导的过程。斯普卜&威尔森认为,读者理解篇章的关键心智能力,指从作者在
某一特定语境场合使用的表达方式中作出推断的能力。这里的语境应理解为一个#心理构念∃,是#关于世界的一组假设∃中的一个子集。读者可以从这些语境中找到互文性之所在,以短语、句子以及篇章为途径探查作者的意图,找到最佳关联,达到最佳的理解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冉永平.!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2001
2 谢天振.!翻译的理论构建与文化透视∀.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2000
3 杨自俭.!英汉语比较语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4
4 邵志洪.!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华东理工大学出
版社,2003
[责任编辑:正元]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