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理论指导下《典出四川》英译翻译实践报告

更新时间:2023-06-01 06:25:04 阅读: 评论:0

互文性理论指导下《典出四川》英译翻译实践报告
《典出四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外译读本,其中节选的典故故事源自中国历代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其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中国典故是世界文学史上光辉璀璨的一笔,其历史、文化和文学价值都决定了中国典故英译研究价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而由于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可逾越的鸿沟,致使具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典故成了翻译的一大难题。典故的美在于它简洁的言辞、深远的内涵等,而正是这些特征为翻译带来了难度。
1960年代,茱莉亚·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了互文性理论,它旨在解释文本之间固有的相互关系,互文性理论为其英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一部作品里的符号都与未在作品里出现的其他符号相关联,任何文本都与别的文本相交织,每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折射,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
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涉,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从而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庞大辐射体系和文学符号的演变过程。本文以《典出四川》的英译案例为主题,拟解决三个关键问题:1.互文性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如何对英译《典出四川》进行指导的;2.在互文性理论的指导下,需要采用哪些翻译策略英译典故词语;3.如何解决英译典故故事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
旨在探索互文性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外译中所能实现的有效手段,为翻译实践带来可靠的依据。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6:2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719041812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互文性理论指导下《典出四川》英译翻译实践报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互文性理论指导下《典出四川》英译翻译实践报告.pdf

标签:中国   典故   理论   文化   文本   翻译   互文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