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018年第15期互文性阅读与群文阅读结合的相关探讨
高文长(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五中学 255028)
摘要:文本是一个共享的系统。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更清晰、全面的认识,必须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文章探讨互文性阅读与群文阅读的结合策略,期待形成
一种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互文性理论 群文阅读 语文教学
文本是一个共享的系统,但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
每位读者既可以接收文本内容,又可以创造文本意义。
作者往往会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隐藏在文本的暗喻
或者明喻里,有心的读者能够意会,达到一种和作者对
话的境界;无心的读者则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其对文
本的理解浮于表面,甚至和文本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大相径庭。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概括起来也就两点,
一是读者没有足够的阅读量,知识储备不足,眼界太窄,
词句的积累不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薄弱,无法进
行深层次的阅读;二是读者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碎片化信息汹涌而至,读
者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走马观花地追求短暂的视
觉快感和一时的心灵愉悦。读者的时间被打碎,注意
力无法集中,导致一部非常饱满的作品也可能被理解
得贫瘠。为了使这种现象得到改善,初中老师在阅读
教学方面做了很多积极尝试,比如互文性阅读教学与
群文性阅读教学。
互文性理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
关系。将互文性理论用于中学语文教学,构建互文性阅
读教学,是对语文教学策略的一种新探索,能使学生拥
有“深思熟虑”的能力,独立挖掘文本的深度。群文阅
读教学对于传统阅读形式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补
充,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群文,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与单篇精读相比,群
文阅读方式更加丰富,通过多篇有关联的文章的阅读,使学生掌握探索性的阅读方法。互文性阅读教
学近几年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悄然兴起,其教学效果也被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而群文阅读教学还处于探索和构建阶段。文章将互文性教学的厚度和群文教学的广度结合起来,以初中语文为例,期待形成一种更有效的阅读教学。一、互文性理论——增加阅读教学的厚度“互文性”也称“文本互涉”,源于西方,由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一文中首次提出。在创作文本时,作者有时会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赋予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意思,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作品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参照、彼此牵连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为我们重新认识文本意义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引用了诸葛亮和杨雄的典故。学生可以从历史文献中查找人物相关资料,如诸葛亮的《草庐对》《诫子书》等书,以及和他相关的“空城计”“草船借箭”等。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了解其性格特征,进行发散式联想。二、群文阅读——拓展阅读教学的广度群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新生事物,是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一个简称。目前,于泽元等人的定义被引用较多: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
课堂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