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风”歌曲创作的评析与思考
作者:李伟
来源:《人民音乐》2019年第09期
年来,我国的流行音乐出现了一批以流行的音乐曲风为主体,运用中国乐器,结合深具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符号的歌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歌曲,在传播的过程中,这些歌曲因为鲜明的中国曲风和词风,被称为“中国风”歌曲。本文试从这些歌曲的歌词创作风格;符号美学特征;旋律、唱法、编曲的风格特征等入手,对“中国风”歌曲在创作特性作一粗浅的梳理,解构其存在的优势和有待拓展的方向,为未来“中国风”歌曲的创作提供一些思考。
一、“中国风”歌曲的定义与元素特征
“中国风”歌曲出现的时间众说不一,在学界也一直鲜有明确的定义。若仅以歌词的“中国风”特性来考察,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如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中收录的《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琼瑶将《诗经·蒹葭》翻译成现代歌词的《在水一方》,香港黄霑作词的《沧海一声笑》等;在大陆内地,则有陈小奇的《涛声依旧》系列作品,冯晓泉的《中华民谣》等。以“中国风”概念出现的,先是陶喆、王力宏。然后有姚谦、林夕,其中以
台湾的方文山为重要代表。也有学者认为内地曾经盛行一时的“民族风”“西北风”也应当归入“中国风歌曲”的大类。①
何为“中国风”歌曲,许多的音乐人及听众都有自己判别标准。“中国风”歌曲的代表性词人方文山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如单纯缩小范围仅讨论歌词的话,一言以蔽之,就是词意内容仿古典诗词的创作。但一般对‘中国风歌曲’的认知还包括作曲部分,因此,若将‘中国风歌曲’作较为‘广义解释’的话,则是曲风为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的创作,或编曲上加入中国传统乐器……以及歌词间夹杂着古典背景元素的用语……只要在词曲中加了这些元素,不论加入元素的多寡或比重为何,均可视同为所谓的‘中国风歌曲’”。
而目前认同度比较高的是音乐制作人黄晓亮给出的定义——“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被认为是中国风歌曲无论是编曲还是作词,都必须具备的六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