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山歌的互文性阐释

更新时间:2023-06-01 06:19:03 阅读: 评论:0

兴国山歌的互文性阐释
陈霄虹曾冬林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口头艺术的存在必须以表演为前提,口头艺术的文本概念其核心是表演。兴国山歌的民间歌手有着自身
独特的“文本”书写传统,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歌唱“表演”会形成不同的音乐“文本”,即形成“特殊的歌”,本 文通过解读山歌艺术的文本、表演和语境的互文性关系,探究兴国山歌“一般意义的歌”和“特殊的歌”之间的
互文关系。
关键词:兴国山歌 互文性 文本 表演 语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3-0030-05
一、关于“互文性”“互文性”一词始见于20世纪60年代,是西方结
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文艺学理论。它最
早是由法国文艺理论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在著作
《符号学:解析符号学》提出的,她认为:“任何文本都
处于若干文本的交汇处,都是对这些文本的重读、更 新、浓缩、移位和深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文本的
价值在于它对其他文本的整合和摧毁作用。”从这个
意义上来说,“互文性”理论指出了文本之间的关系, 当前的文本是对历史的文本的承继与改造,正因如
此,文本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与价值。“互文性”理论也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互文性”理论
进行探讨和阐释,1973年,罗兰•巴尔特在《文本论》中
重新定义“文本”,其所指则超出了“文学的”和“书写 的”初始含义。他认为:“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在一个
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并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
在着其他文本,比如先前文化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 本。”之后受霍布鲍斯曼“所有的文化形态都可能视作
文本”的影响,众多当代符号学家、人类学家、文化学 家认为:任何释义或分析对象都看作是文本。
从“互文性”的概念含义中可以看出,一个文本的
形成是受它形成过程中相关联的其他文本影响的,它 强调了此文本与其他文本之前的关系。文本与文本之 间产生互文性,一个文本吸收和改写另一个文本,这
两个文本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也构成了一种互
文性。“互文性”理论表现出了对创作主体的关注,突
作者简介:陈霄虹(1980—),女,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文本一表演一语境”模式下兴国山歌的口传性研究,项目编号:
YG2018112o
30
Yi  Shu  Ping
Jian
|Yan Jiu Ping Lun-研究评论
出了创作主体对先前影响的接受、传承与反叛。互文性理论的关注点从文本到主体,它已经从文本研究转向跨文本研究,并强调主体的影响。
关于“文本”理论,在音乐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学、说唱音乐等口传艺术领域,日本音乐学家井口淳子在《中国北方农村的口传文化——说唱的书、文本、表演》一书中将“文本”概述为“声音文本”和“文字文本”或“书记文本”,首次提出音乐研究中“声音文本”概念,为伴有声音的口传艺术(诸如兴国山歌等口头传统艺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口头艺术的存在必须以表演为前提,口头艺术的
文本概念其核心是表演。洛德说,每一次表演都是“具体的歌”,同时又是“一般的歌”,我们正在听的是“特指的歌”。他以“表演中的创作”的认识提出“一般意义的歌”和“具体的歌”概念,为口头传统艺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宽广而丰富的内涵。它有效嫁接了“文本”和“表演”之间的关系:文本的核心是表演,表演生成文本。表演是行为的实际实施,不能等同音乐乐谱或者“文本”,形成“表演中的创作”和“表演中的文本”。所有的表演,都是在情境性的、被展演的并在由社会界定的情境性语境中呈现为有意义的。
二、兴国山歌相关概述
兴国山歌,是我国南方著名的山歌代表之一,因流行于江西省兴国县而得名,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兴国山歌的起源,学界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兴国山歌起源于秦末上山伐木的木客所演唱的歌诗,主要依据来自于北宋时期的《太平寰宇记》中记载的一首《上洛山木客歌》“酒尽君莫沽,壶倾我当发,城市多嚣尘,还山弄明月”。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兴国山歌起源于唐代,主要源于历代传唱的兴国山歌歌词中“唐时起,宋时兴,代代传唱元明清”。尽管说法不一,但由此可见,作为传唱千年的民间艺术,兴国山歌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令人叹服。兴国山歌的内容丰富,具有多种类型,题材包含历史、爱情、民俗、伦理、政治宣传、时事等各个方面。
(-)山野的歌
山歌艺术是典型的口头传统艺术,发端于田间地头的山歌艺术,往往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演
唱的一些歌曲,这些歌曲具有很强的即兴性和随机表演性。兴国山歌便是人们在山野之间、田间地头劳作休息之时演唱、兴起的一种口头艺术,它往往是歌者触景生情、由感而发的零碎的短小的歌曲,通常没有固
定的内容,由歌者自由编创,曲调优美而富有特色,结
构短小简练,多以抒发内心情感,常用赋、比、兴的手法。兴国山歌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便是它的起句“哎呀嘞”,“哎呀嘞”是当地人民生活中常用语气词,没有特
定的意思,常用于感叹。兴国山歌的起句“哎呀嘞”在
演唱时音调高亢,跨度较大,特别是在山野演唱的时候,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引起共鸣。此外“哎呀哥”也是兴国山歌中常用的转折衬词,成为兴国山歌
最具辨识度的基因。如《打支山歌过横排》中演唱道“哎呀嘞……打支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皑皑,行了
几多石子路哟,哎呀哥,着烂几多子烂草鞋”,歌
曲结构短小,描写了劳动人民艰苦朴素的生活和乐观
积极的态度。除了描写劳动生活的歌曲外,山歌中也常
有描写男女爱情的情歌类,如独唱类的歌曲《绣褡裢》《绣荷包》,男女对唱歌曲《郎连妹》《妹连郎》等。山歌
中除了独唱歌曲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唱歌曲,这
一类型的歌曲最能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也最受人
民喜爱。人们在山野劳动的间隙,通过对歌的形式表
现自己的“肚才”,情人之间互相传递情愫,打情骂俏,无固定的歌词,即兴演唱,一问一答,一唱一和,
斗智斗巧,鲜活有趣。山野歌曲是兴国山歌千年传唱
至今最为鲜活、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基因,正是由于这
种最能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最受普通大众认同的艺术
审美,才能让兴国山歌这种艺术形式传唱千年,历久
弥新。
(二)宣传的歌
兴国山歌历史悠久,传唱至今已有一千余年,但
真正让其风靡全国则要属革命战争时期的歌曲了。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山歌曾作为战斗的号角,在建立和巩固红色革命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赣南作为红色摇篮,中国革命政权的所在地,
在历经五次艰苦的反围剿斗争中,兴国山歌为革命斗
争带来了力量。兴国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山歌来歌
颂党,歌颂红军,为革命作宣传,兴国人民一边唱着鼓
舞士气的山歌,一边送自己的儿女上前线,如“哎呀嘞,山歌来自兴国城,句句唱来感动人,前方战士好兴奋,们,更加有劲杀敌人”,歌声鼓舞了战士们的
士气,起到了重要的精神作用。兴国山歌推动了国内
革命战争的胜利,为革命积蓄了火种与力量。兴国山
歌在宣传共产党员优良作风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
Yi Shu Ping Jian 31
《苏区干部好作风》中唱的“哎呀勵,苏区干部好作风, 自带干粮去办公,哎呀日着草鞋干革命,哎呀哥, 夜打灯笼访贫农”。简短的歌曲唱出了苏区干部优良
作风和精神风貌,为党的宣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兴 国山歌伴随着红军长征和革命战争,在“扩红”运动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有“一首山歌三个师”的美谈O  如今,谈到兴国山歌,除了那一句脍炙人口的“哎呀
勵”,更多的是革命战争时期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苏
区干部好作风》,革命歌曲是兴国山歌重要的组成部 分,也为兴国山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赋予了
它新的生命和内容。在新时期,兴国山歌依然是当地
文化部门宣传的重要艺术形式,依然肩负着强大的历 史使命,绽放出耀眼的光彩。目前,兴国县的山歌队每
年还承担着200余场的演出任务,这些演出的内容大
多是时事政策宣传。
(三)民俗的歌
兴国山歌中民俗的歌主要是指在民间礼俗和祭
祀庆典等民俗活动中所演唱的歌曲。兴国山歌与客家
文化息息相关,客家人自中原南迁后,在不断的迁徙
与融合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具有强大生命力
的客家文化。在客家人聚居的地区流传着多元的民间
信仰与文化,如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巫傩文化与宗祠
文化等,家族的兴旺、血脉的传承、文化的存续是客家
人非常重视的。因此在婚丧嫁娶、添丁进口、新房竣工
等事件中,客家人都会举行庄重的仪式典礼,在这些
仪式典礼中,事主一般会邀请当地有名的乐队班社、
山歌师傅来演唱,执行仪式典礼。如兴国县盛行的一 种跳觋风俗,独具特色,跳觋(当地人称为跳觋sang ) 仪式一般由觋公主持,觋公是当地信奉的具有巫鬼信
仰与当地化的道教相结合的朴素的民间信仰的信徒,
他们往往又是厉害的山歌手°在跳觋仪式中,为了调
节氛围,娱神娱人,觋公会把广受民众喜爱的山歌加
入进去,歌唱内容与法事活动相结合,仪式执行人在 这个活动中的身份既是觋公,又是山歌手,既完成了 仪式活动,又能娱乐大众,事主获得仪式的希冀和祝 福,同时也让宾客尽兴°因此,跳觋在兴国广为盛行,
兴国山歌也广受人民喜爱°除了在这些仪式中,其他
的礼俗活动中也有民俗赞歌,事主为了助兴也会邀请 山歌手和乐队班社进行表演,如在新人成婚的时候有
演唱《新婚赞》、生小孩了要演唱《添丁赞》、满月礼要 演唱《过周赞》、新居落成要演唱《安大门赞》《新居落
成赞》、过新年要演唱《灯彩唱赞》、过大寿要唱《祝寿
赞》等°
三、兴国山歌的互文性阐释
(一)文本的解读
关于文本,德里达认为,“指某个含有一定意义的
微型符号形式,如一种表情,一段音乐,一个词语等, 它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非文字的,这种意义上的文 本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话语,是人们组织现实事物的最
基本的符号形式。”作为口传艺术的兴国山歌,其最核
心的文本便是表演,最具特色的是即兴性,这种即兴
性又赋予了山歌文本的多样性,在艺人每一次的表演
中,其所生成的文本都是不一致的。洛德认为,一首歌
往往具有一般的和个别的两种属性,每一次的表演都
是“具体的歌”,但同时它又是一般的歌。在兴国山歌
的对歌中,山歌手经常会根据对手的情况即兴编唱,
出口成歌,通过对歌展示自己的“肚才”,肚才指丰富 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快速的反应能力。这些对唱所产
生的新的歌,即生成了新的文本。此外,在不同的山歌 手演唱同一首山歌的时候,其最后生成的文本也是不
—一样的,每一一位歌手在演唱的时候都会受表演时的时
间、地点、人物等因素影响,产生“新的歌”,即新的文
本。在兴国跳觋“藏禁”仪式中,包含“请神一祀神一送
神”三个部分,其中请神仪式中又包含了“装坛”“请
神”“扎灶”“起师”“接师”“上表”“行罡”科仪环节,当
这些固定的科仪环节进行至“行罡”仪式时,因“行罡”
分为“文罡”与“武罡”,“文罡”是以演唱世俗山歌中男
女情歌部分为主,“武罡”则是以表演武术动作为主,
由于“武罡”仪式中的武术动作已经失传了,觋公一般 进行“文罡”仪式。届时觋公会根据现场的表演环境穿
插世俗山歌的内容,表演时由两个觋公分别扮成一男
一女两个角色,演唱《绣褡裢》《绣荷包》等情歌。在“祀 神”部分,除了在“解粮”“东河山歌”“上文表”“祭将” “过关斩煞”中演唱仪式专用音乐,在仪式“南河山歌”
部分中即兴性更强,演唱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情歌,
优秀的山歌手还会现场接受观众的点歌,这个环节通
常要进行演唱三至四个小时。从形式上看,兴国跳觋
“藏禁”仪式具有相对严格的程式性,需要完成各项科
仪,但从内容上,在某些科仪如“行罡”“唱山歌”部分 中,觋公(山歌手)又会根据情况加入即兴性的表演,
以完成整个仪式。从文本的角度来说,“藏禁”仪式是
有一套固定的科仪程式,作为民间信仰仪式,它是神
32
Yi  Shu  Ping
Jian
|Yan Jiu Ping Lun-研究评论||
秘且严肃规范的,具有一般性,因此“藏禁”仪式是具有一般性的文本。在现公执行仪式的过程中,现公又会根据不同的演唱语境和情况来进行调整,在完成一次仪式后就会产生新的文本,而这种新的文本与一般性的文本是有差别的,它包含了即兴性。这种即兴性的文本创作并不是随意的,是高度依赖传统的,建立在传统的文本基础上加以创造出来的,它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是随意的即兴。罗兰•巴特认为,“可读性文本是一种固定的自足的现实文本,文本的意义是可以解读的、把握的,读者不是意义的生产者,而是消费者……可写性文本与可读性文本不同,允许以无限多的方式表达和诠释意义,是一种可供读者参与重新书写的文本,不是如“可读性文本”那样的静态文本,而是具有动态变化功能的文本。它可以被重写,被再生产,被再创造,其意义和内容可以在无限的差异中被扩散”。由此可见,可读性文本是相对固定的,受众是可以预知文本的意义与内容,在跳觋仪式中,参与的观众对科仪的程序和唱腔是了解的,是可以整体把握和解读的。但可写性文本是动态化的,是可以被重新创造、重新书写的,它取决于表演者在实际表演中的灵活处理,受表演者能力与情境的影响。如在跳现仪式中,执仪者会根据主家的情况而灵活执行仪式,或是在山歌表演中根据观众的喜好和自身的能力调整表演内容与形式。不同的现公在执行同类型的仪式中也会有较大的风格性差异,如徐盛久、徐传道与郭德京、张继贵在跳现“藏禁”仪式中的表现就有差异。因此,在跳现仪式中,每一个执仪者都会
将自身的创造性代入表演过程中,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一次文本重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构成了新的文本。
(二)表演与语境
“表演理论”是在“帕里一洛德”程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民俗学届兴起的一种重要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之后对世界范围内其他学科如人类学、文学批评、音乐、戏剧等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表演是行为的实际实施,不能等同音乐乐谱或者“文本”,形成“表演中的创作”和“表演中的文本”。在跳现仪式中,现公作为整个表演的主体,他既是仪式的执行者,又是活动的表演者,在表演事件中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含义,整个事件以表演开始,并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我们以“藏禁”仪式为例,现公负责执行整个仪式,同时也进行山歌表演,他既是整个仪式的过程的表演主体,也是山歌演出的
表演者。而在整个过程中作为服务对象的主家和观众,也是整个表演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们一起完成
了整个表演过程,缺一不可。如徐盛久与徐传道父子,
在接受主家的邀请后赴主家进行跳现仪式,主家为孙
子周岁藏禁,藏禁仪式过程中他们的角色经历了“现公”“山歌手”的转变,具有祀神、娱神、娱人的复合功效,既完成了仪式的表演,达到了祀神娱神的效果,为
主家花童祈求平安,保佑平安顺利,驱灾除难,又让活
动的参与群体感受到了仪式本身的神秘性以及娱乐性。作为现公的他,在表演的过程中,根据科仪程序和
现场情况,现公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表演,在山歌的
表演环节中,适时加入对歌、点歌等环节,将受众的诉
求与自身的情况平衡处理,使自己成为整个表演的中心,又将表演完整的呈现出来,力求得到受众的肯定。
在这个过程中,表演其实并不是单一的由现公完成,
而是由这个特定的时期与场域之中的表演者和受众
共同完成的。如果我们将传统的“藏禁”科仪程式看作
是传统文本的话,现公通过传统的仪程仪规完成整个
仪式,就是对传统文本的重写,事实上在现公的传承中,除去师徒间的口传心授,是有文本传承的,这些文
本大多是古传的手抄本,也有《科书》和《符书》,这也
是一种普遍的传承方式。现公在重写传统文本的过程中,根据表演的语境,即时调整表演,将传统文本之外
的内容加入到表演之中,就构成了新的文本。
所有的表演,都是在情境性的、被展演的并在由
社会界定的情境性语境中呈现为有意义的。即美国人
类学家米尔顿•辛格谓之“文化表演”,在一个社区中,
表演语境构成文化表演的显著特征。在音乐学领域,
梅里亚姆“观念一行为一音声”模式和赖斯“历史构
成一社会维护一个人体验与创造”模式广泛运用于民
族音乐学研究中。口传音乐的所有事象存在于表演之中,它的存在不是表演之外的任何形式。文本通过表
演生成的,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进行的人际间的互动行为。因此,文本是表演的一部分,而表演又受到语境的
影响和制约。恩克蒂亚提出“文本一表演一语境”的整
体研究观,并将语境视为重要的研究层面。语境包含
两个层面,一是宏观语境,包括自然的、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群体的、个体的等与音乐相关的一系列关
系项。二是微观语境,也就是表演的展演场景,包括物
质层面上的特定场景、民俗层面上的习俗惯例与人际
Yi Shu Ping Jian 33
层面上的互动模式等。宏观语境是指山歌表演的社会 文化语境,它是相对固定的。微观语境则是山歌表演 时具体的场景,它是会根据现场的情况产生变化的O
山歌的每一次表演都会形成一个特定的语境,山歌手
在跳觋仪式中表演,或在山野对歌时的表演,或在社
区活动中的表演,受表演语境的不同而形成一个独立 的表演事件。因此,口传音乐的文本必须建立在它所
发生的表演的语境中。
兴国山歌的意义在于口头表演,而表演中的唱词
和音乐是融为一体、以统一的声音符号呈现。口头表
演又因为表演语境的不同产生新的内容,而形成新的
文本,当然,新文本的产生是建立在对传统文本的熟
练和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即“一般意义上的歌,”
正是优秀的山歌艺人对传统文本熟练的掌握与深刻
(上接第15页)热情的基础上,也能够进一步推动社区
音乐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亦良•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J ] •新农村,2004(02).
[2] 刘捷.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分析研究[J ].
陕西教育(高教),2019(02).
[3] 陈乃林•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为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夯
的解读,结合表演时语境的因素与自身的发挥,以及
表演语境中参与者的综合因素,才造就了新的文本,
也就是这个表演中形成的“特殊的歌”,而这种“特殊
的歌”与“一般意义的歌”互为文本,这种特性也造就 了兴国山歌从古到今,传唱至今仍能广受大家欢迎,
成为经典的口传艺术。
参考文献:
[1] 王昌逵.木客文化与兴国客家山歌——原生态山歌的文化之
源[J ] •文艺争鸣,2010(07):124.
[2] 王谨.互文性[M ]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有隽•十万大山瑶族道教信仰浅释[A ].瑶族研究论文集——
1986年瑶族研究国际研讨会[C ].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
[4] 博特乐图•口头表演的过程表述[J ] •中国音乐,2017(03):49.
实基础[J ] •职教论坛,2016(21).
[4]尹晓,李志成.社区教育推进与学习型社会构建问题研究[J ] •内 蒙古电大学刊,2015(03).
⑸王荣军.浅谈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34).
[6] 张青•社区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着力点[J|.人民教育,2018(02).
[7] 娄慧慧•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探析——基于终身学习理念和构
建学习型社会的需求[J ] •新校园(上旬),2015(05)
34
Yi  Shu  Ping
Jian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6:19: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71543208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兴国山歌的互文性阐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兴国山歌的互文性阐释.pdf

标签:文本   山歌   表演   兴国   仪式   艺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801℃幽默笑话段子
  • 795℃恋爱说说
  • 779℃五儿孝母
  • 747℃陈大惠老师
  • 419℃银行印鉴卡
  • 411℃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67℃联想思维
  • 357℃分门别类
  • 353℃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