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式独白庞德《诗章》与布朗宁的“独白体”

更新时间:2023-06-01 06:13:14 阅读: 评论:0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4期・2021年8月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Vol.20No.4Aug.2021
互文式独白:庞德《诗章》与布朗宁的“独白体#
郭英杰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庞德不仅是一位敢于在欧美诗坛标新立异的意象派诗人,他也是一位能够在20世纪世界诗坛开拓创新的先锋派诗人和现代派作家。庞德通过史诗代表作《诗章》充分彰显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杰出才华。《诗章》具有鲜明的互文性特征,也具有文本对话和狂欢化的属性。在《诗章》中,庞德通过借鉴布朗宁的“独白体”创作方式,一方面呈现“独白体”与《诗章》文本风格的某种契合,另一方面借助多声部独白和蒙太奇式表达,创造性地呈现了庞德式的现代主义诗歌特g。
[关键词]庞德;布朗宁;《诗章》;独白体;互文
[中图分类号%1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73(2021)04010809
法国文艺理论家朱丽叶•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在探讨文本关系与文本意义的生成时认为,任何文本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文本和文本之间存在互文性;而且,文本的存在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该语境可称作文本语境;文本语境既涉及诸如文化、社会和历史这样的宏观层面,也涉及包括词语、话语等在内的马赛克式的微观层面*-克里斯蒂娃的文本理论与前苏联著名文论家、批评家巴赫金(Mikhail M.Bakhtin)所提出的对话理论和文本狂欢化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有学者指出二者之间实质上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巴赫金认为文本存在对话性是一种客观事实,这种对话性不仅存在于现代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还存在于显性文本和隐性/隐含文本之间,甚至还存在于书写者与历史文本之间以及读者与文本之间*-美国现代派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撰写的史诗代表作《诗章0The Cantos)就是一个独特性的文本存在,该文本不仅与文化、社会、历史等宏观语境有关,而且在词语、话语等微观层面与先前的历史文本形成马赛克式的对话和狂欢。在先前的历史文本中,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诗人罗伯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1812—1889)的戏剧“独白体”对庞德创作《诗章》和展开该史诗宏大的文本叙事产生过积极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文本互文性,这种互文性呈现出独特的对话与狂欢性质,构成英语诗歌史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文本关联。
一、“独白体”与《诗章》文本风格的契合
庞德一方面抨击维多利亚诗歌的繁琐冗长与矫揉造作,另一方面又按照个人的喜好寻觅、模仿和复活他认为仍然富有生命力的诗歌创作方式。布朗宁的“独白体”是庞德比较欣赏的创作方式之一,
[收稿日期]2020-09-08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4项目一般项目“庞德《诗章》的现代主义风格研究”
(17SZYB12);国家留基委资助项目“2019年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201906875029)。
[作者简介]郭英杰(1978—),男,新疆乌苏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跨语言文化研究。
郭英杰互文式独白:庞德《诗章》与布朗宁的“独白体”109
它那具有强烈情感的艺术呈现方式符合《诗章》的写作要求,也契合庞德彰显《诗章》史诗功能的诉求*戏剧“独白体”被认为是一种“特别的、独具艺术特色的”文体存在形式,本来是剧作家根据剧情需要经常使用的写作技巧,后来被移植到小说、诗歌等创作领域O M12'20布朗宁在诗歌创作中擅于凸显戏剧“独白体”的魅力和价值*在他看来,诗歌中采用戏剧语言不仅可以表达某个特定场景和行动,还可以揭示说话人的性格特征*这就与一般意义上的独白不同。布朗宁在进行戏剧独白体创作时强调:诗歌中的戏剧独白不是表现说话者直接表达和转述了什么具体内容,而是表现在诗学层面上如何将说话者与过去的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嫁接;一方面不经意地隐匿作者的创作动机,另一方面邀请读者参与意义的
建构*在这整个过程中,说话者(speaker)、听话者(listener)和意义(meaning)的生成,构成“三位一体"的关系O,]5'9布朗宁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在他书写的《男人和女人》(G e&%&>Lorne&,1855)、《戏剧人物》(D%f'7s A e so&#,1864)、《指环和书》(The Ring and the Nook,1868—1869)等诗集作品中,都有淋漓尽致的艺术呈现*评论家伊丽莎白•A•霍维和格莱尼斯•拜伦把布朗宁的戏剧独白解读为“一种人物抒情诗%M166'167和“一种借助特定的人物形象进行言语表达的诗%,]208-209,称它具有思想呈现和意义阐释的双重功效*
至于如何恰如其分地将戏剧独白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其发挥真实有效的作用,文体学家M•H •阿布莱姆斯在考察和研究布朗宁的诗学特点后,指出诗歌中运用戏剧独白的三个显著特点:第一,至少有一个独立的人物角色,很明显不是诗人自己,阐发的言辞构成诗歌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该人物角色与一个或多个其他人物角色相互关照并产生联系,但是必须通过听者的参与与理解,阐释他们在说什么和在做什么……第三,影响诗人选择和说话者抒情表达的主要原则,旨在向读者暗示:该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强文本的信息量、可信度以及说话者在戏剧独白时呈现出来的个人气质和性格特点J7170'71
布朗宁的戏剧独白因为具有上述文本特点,在经历了诸多争议后终被学界接受,并被视为一种有鲜明特色的抒情媒介和叙事手段对于该艺术形式,后来诗人庞德既心领神会又充满向往,同时希望能够延续其生命力,并将它发扬光大。为了呈现对布朗宁“独白体”的吸收、认同和发展,庞德在《诗章》写
作中不断模仿布朗宁,并且有的放矢地、富有创造性地把它转化为《诗章》现代主义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8-当然,庞德喜欢布朗宁也是因为他的“独白体”诗歌“充满思想,大胆讨论宗教、科学和政治”,这在内容及风格方面都比较符合庞德的“胃口”*〕87所以,在具体而微的诗歌写作过程中,庞德有意模仿布朗宁的戏剧独白形式,并在《诗章》中以他特立独行的创作方式,使它成为《诗章》的一个显著艺术特色*
二、《诗章》中的“独白”与蒙太奇式表达
对布朗宁的热爱,庞德并不隐晦;[10]向布朗宁学习戏剧独白写作技巧,他也毫不掩饰*从《诗章》第2章开始,庞德就使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将“罗伯特•布朗宁”引入诗歌,还径直谈到他的名作《索尔戴罗^(Bordello):
岂有此理,罗伯特•布朗宁,
有且只有一本《索尔戴罗》。
但是谈到索尔戴罗,那么我的索尔戴罗呢?①
①原文为:"Hang it all,Robert Browning,/there can be but the one'Sordello'/But Sordello,and my Sordello?”本文有关庞德《诗章》的原文引文均出自Ezra Pound,The Cantos of Ezra Pound,New Y
ork: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6.标注时格式为(Pound 6)。部分中文译文参考黄运特译文,具体参见埃兹拉•庞德的《庞德诗选•比萨诗章》,黄运特译,张子清校。桂林漓江出版社,998年出版*除标注为“黄运特译”之外,未标注者,均为本文作者自译*不另作注。
110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Pound6)
很明显,庞德心中已有一个宏伟的写作计划,那就是创作一部属于他自己的《索尔戴罗》。“但是谈到索尔戴罗,那么我的索尔戴罗呢?”(But Sordello,and my Sordello?)对此,庞德在下文中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是因为他想让读者到《诗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于是,读者在阅读《诗章》的过程中,收获到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庞德在《诗章》中确实努力创造着他的“索尔戴罗”,不过他的“索尔戴罗”在诗学层面完全不同于布朗宁的《索尔戴罗》,-6'89;在艺术呈现方面,庞德似乎更加匠心独具;在意蕴、宏旨及情节安排那里,庞德的“索尔戴罗”似乎远比布朗宁笔下的《索尔戴罗》更具有现代主义精神和批判性价值*或许,正是由于庞德对布朗宁及《索尔戴罗》的喜爱,对那些不了解布朗宁、甚至不欣赏布朗宁的人士,庞德流露出些许无奈和遗憾的情绪,这从《诗章》第48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没有好的沟通。在伦敦,
没有哪次愉悦的聚会让我感受到那是好的沟通
他们把布朗宁视为美国人
说他在言谈举止方面不像英国人。
(Pound240)
吉布森说得好:“从庞德发表作品开始,他就积极地想象他作品的读者一一他那个时代的以及未来的读者。”,0-2'43的确,庞德在进行《诗章》写作时,不断地变换叙述方式并站在读者的角度,希望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原型意识,让他们了解布朗宁的戏剧独白作品《索尔戴罗》之后,还能够在《诗章》中寻找一个隐形存在的却又呈现崭新面貌的艺术版本或者作品。而且,一个基本事实是,在《诗章》创作过程中,庞德并没有完全生搬硬套布朗宁的戏剧独白形式,而是以先锋派的试验精神进行改造、革新并有所突破。其呈现方式包括:
第一,多声部独白(many-voiced monologue)11-3'24。庞德在《诗章》第2章写到:
海豹在悬崖边的水域嬉戏,喷吐着白色的圈
海浪在海滩的凹槽里流动:
“埃莉诺……”
耳朵,耳朵能够听到海潮的涌动,那是老人低语的声音:
“让她回到船上...”
在有岩石的水边,一个小男孩拿着未发酵的葡萄汁缓缓走来
“去纳克瑟斯吗?是的,我们会带你去纳克瑟斯,
一起走吧,孩子。”“不是那条路!”
葡萄藤在我的崇敬中成长。
(Pound6'9)
很显然,庞德把第2章作为他戏剧独白创作的“试验田”。在该“试验田”里,庞德匠心独运地把独白效果穿插在多种形象和多重声音之中:庞德写海豹在悬崖边嬉戏,由海豹联想到里尔(Lir)的女儿、毕加索(Picasso)、海洋之女(daughter of Ocean)、老荷马(Old Homer);由海浪声联想到埃莉诺(Elea-nor)和老人的低语(murmur of old men'voices);老人的低语声中充满古希腊预言家式的呼唤和咒
郭英杰互文式独白:庞德《诗章》与布朗宁的“独白体”111
语;船只着陆,男人们饥渴的形象;岩石水边的小男孩、未发酵的葡萄汁(vine-must)+笔直的船;男人、小男孩和“我”的对话;蓝色大海上里埃克斯(Lyaeus)的自言自语,他自言自语的内容涉及祭坛、服役人、林中之猫(cat of the wood)、山猫(lynxes)、豹猫(leopards)+熏香(incen)和成长中的葡萄藤(vines),等等。如果有读者认为该篇章不过就是布朗宁戏剧独白风格的翻版,那么读完之后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二者直接匹配和联系到一起。尽管庞德刚开始确实是在模仿布朗宁的艺术风格,但是他的这种“多声部”独白已经充分彰显他正在努力开辟一条新的创作路径。而且,该路径将会卓尔不群*
我们再来看看《诗章》第74章,庞德书写了一个话中话式(dialogue in dialogues)的独白:下列都是我志趣相同的人:
写巨人的福特,
梦憩高贵的威廉,
幽默大师詹姆斯唱到:
“布拉尔尼城堡我亲爱的……”
...今日阴云蔽日
—“坐着别动”,科尔说,
“若你一动身上就叮当作响”。
年老的伯爵夫人还记得彼得堡的一个招待会……
1924年的观点
乔治大叔俨然一位发言人,万物皆流。
(Pound432-433)(黄运特译)
遭受牢狱之灾的庞德在“死囚室”里生不如死*痛苦之余想起从前谈笑风生、来往密切的“旧友”,即庞德所说的“志趣相同的人”,包括作家福特(Ford Madox Ford,1873—1939)、诗人威廉(William Yeats,1865—1939)、小说家詹姆斯(James Joyce,1882—1941)、作家普拉尔(Victor Plarr,1863—1929)、小说家杰普森(Edgar Jepson,1863—1938)、作家莫里斯(Maurice Hewlett,1861—1923)、诗人纽博尔特(Henry Newbolt,1862—1938)等。①这些“旧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意象:他们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不只代表独特的风格特点,还发出独立自由的声音*这些独立自由的声音叠加在一起,就是一部多声部的唱和一一福特写巨人的故事、威廉梦想着高贵、普拉尔谈数学、杰普森迷恋玉器、莫里斯写着历史小说、纽博尔特在浴缸一日泡两次澡,尤其是詹姆斯幽默十足地发出弦外之音:“布拉尔尼城堡……
你如今只是一块石头。”而这些,也只是庞德戏剧独白时对过去的一小部分想象,还有关于“今日”的更多独白一一“今日阴云蔽日”*有关“今日”的独白明显有更加生动鲜活的内容*科尔(Kokka)说“坐着别动”“若你一动身上就叮当作响”,这是庞德在用互文的艺术手法影射他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处境:戴着镣铐,死刑犯一个*不过庞德生性乐观,借伯爵夫人之口回忆彼得堡的招待会,似乎是非常想念那里的美味佳肴。当科尔即使“有好的交往”在西班牙也不愿前往时,伯爵夫人发出“天哪,不!”的质疑声,时间定格在1924年*现实与想象合二为一。庞德此时还借用美国参议院乔治大叔(Uncle George)②的口吻,以残篇的形式道出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万物皆流”,意思是说
①关于这些作家的介绍,请参见埃兹拉•庞德的《庞德诗选•比萨诗章》,黄运特译,张子清校*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18—19页注解④*
②即乔治•廷克海姆(George Tinkham,1870—1956).
112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恒久,所以干脆丢掉幻想,回归真实*这明显是庞德自言自语式的精神告慰法,也是他“话中话”式的戏剧独白的一次个性化尝试*
艾伦•塔特在《论艾兹拉•庞德的〈诗章〉》一文中评论说,庞德诗歌形式的秘诀即对话(conversa­tion) ,
所以他在《诗章》中不停地"说、说、说"(talk,talk,talk)*而且,庞德在《诗章》的每一部分都试图对现实生活进行形式多样的模仿,即进行一种"非正式对话的模仿"(imitation of a causal conversa­tion)*实践证明,这种“非正式对话的模仿”具有鲜明的艺术效果:“每一首诗章都有断裂的情形,每一个成功的对话都有一个几乎让人难以预料的高潮一(因为没有独立的说话者,每一首诗章都是一个多声部的独白*这是《诗章》组诗的做诗法。”,11-3'24
第二,蒙太奇式表达(expressions of montage)*塔特认为,庞德的《诗章》有三个对话主题古代社会、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以及现代社会*11-3然而,庞德是如何将这三个错综复杂的对话主题在戏剧独白的过程中连接在一起,然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而互文式地再现历史全貌的呢?笔者认为,庞德的一个秘诀就是:他在艺术呈现方式上采用了蒙太奇式的表达*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中常用的技巧和手法,多表现为图像和图像之间的跳跃性衔接,或者图像与声音、声音与色彩、图像与色彩等方面的断裂式互动,其目的是产生一种非连续的连续性*其功能“不但可以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几个镜头中,也可以把生活中一瞬间的事强化、放大,把时间延长%还可以创造新意,“造成象征、暗示和比喻的艺术效果”,并且使“观众在镜头(画面)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12-为了实现这些效果,艺术家借助蒙太奇手法常常打破传统时间观念的束缚和局限,任意自由地倒转、重置和设计时间;或者随心所欲地通过逼真形象创造空间,让空间发生位移、混合和搭配,并且随时转换,目的是借助观众和读者的想象力构建新的空间概念,实现对时
空的重塑和再造*在电影艺术中,蒙太奇强调镜头的并置效果(juxtaposition of shots),往往与拼贴(collage)手法一起使用*在文学作品中,蒙太奇强调一种内容并置或者意象并置,以达到丰富作品内容、突显作品效果的目的*鉴于蒙太奇手法的独特艺术价值和魅力,庞德在《诗章》写作中大胆使用,不*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参照艾伦•塔特划分的庞德《诗章》的三个对话主题一一古代社会、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以及现代社会,来论证庞德在《诗章》创作过程中能够以个性化的方式,频繁运用蒙太奇法艺术歌*
关于古代社会的叙述,庞德在《诗章》中也运用了蒙太奇艺术手法*我们在《诗章》第52-61章的《中国诗章》里会发现不少戏剧独白片段,比如第53章:
夏朝!夏朝灭亡了3
因为冒犯神灵
让百姓疾苦
不是因你的美德
而是凭借成汤的美德
荣耀归属禹,治水的功臣
荣耀归属成汤
荣耀归属殷
追忆先王,创造新工具
五百年后文王继位
公元前1231年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6:1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711941865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互文式独白庞德《诗章》与布朗宁的“独白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互文式独白庞德《诗章》与布朗宁的“独白体”.pdf

标签:文本   独白   诗章   戏剧   艺术   诗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