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构建语文教学新愿景
作者:张秋婷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8年第06期
群文阅读教学,也叫多文本阅读教学,可以理解为选择一个焦点(话题、观念、人物、方法等),跨媒介、跨文本、跨文體深度挖掘内涵的创新型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因为阅读目标的集约性、阅读内容的互文性和阅读体验的丰富性,有效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促成多文本视域融合,涵养多维度精神文化,助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文本交互:群文阅读的本质
《辞海》曰:“群,从羊,君声。”同类相聚。群文,即同类文本聚集。赵镜中教授认为:“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阅读教学活动,应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近几年来致力于群文阅读理论建构的专家学者们达成共识——群文阅读的本质是文本交互。
20世纪60年代,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在《词、对话和小说》中提出把互文性作为解读和创作文本的普遍观念,把文本之间的呼应与互释关系看作是文本存在的基本状态。群文阅读的互文性主要体现在选文组元、互释共生等方面。 山东师范大学潘庆玉老师的经典群文阅读案例——《大美兰亭》。围绕“大美兰亭”这个焦点,潘老师选择了王羲之《兰亭集序》(节选)、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第三跋、第十二跋)、王文杰《读贴》、李世民《王羲之传论》、宗白华《论魏晋行草》(选自《论晋人的美》)、林语堂《书法的韵律》(选自《吾国吾民》)等多个文本,由诗序之美链接出书法之美,由书法之美链接出悠久的历史,由历史传承链接出“天下第一”的历史评价,由历史评价链接出美学分析和哲学阐释,互释共生,把《兰亭集序》的文学之美、艺术之美与人格之美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繁复艳丽的语文愿景。
笔者执教“匠人匠心”群文阅读课,选择了“鞋匠”“钟表匠”“团扇师”“瓷雕师”“妆糕人”等图片、“泉州海丝申遗”视频、“谁最中国”文化评论《匠人,有什么了不起?》、庄子《庖丁解牛》、冯骥才《泥人张》《刷子李》《苏七块》(选自《俗世奇人》)、邱杨、丘濂、艾江涛编辑《匠人匠心:用一生,做好一件事》(《三联生活周刊·文丛》),利用互文性解读“匠人匠心”这个时代主题,由感性的文化现象上升到理性的文化思考,在多文本互释共
生中丰富审美体验,领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