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互文性策略解读
作者:姜奕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12期
摘 要:互文性广泛存在于语篇当中,其中也包括总统就职演说。互文现象的使用已经成为总统就职演说的一种常用策略。本文简单回顾互文性的相关理论,结合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的社会背景,具体分析演说中所使用的互文策略。
关键词:互文性 肯尼迪就职演说 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04-02
1 引言
1967年,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互文性”这一概念,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由言语拼凑而成的马赛克,任何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转化和吸收”(Kristeva,1986)。其核心理念在于任何语篇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的产生和理解都与其他语篇有着某种联系。互文性是所有语篇的本质特征并广泛存在于各类语篇当中。互文性理论为语篇的解读提供一个
新的视角。
2 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词的互文性策略
互文性广泛存在于语篇当中,其中也包括总统就职演说。实际上,互文现象的使用,已经成为总统就职演说的一种常用策略。演讲者通过合理使用各种形式的互文,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渗透于演说中,不仅可以唤起民众的共鸣,获取公众的支持,同时还能够增强演说的说服力,提升演说词的美感批评话语分析的先驱人物费尔克劳则将互文性分为显性互文性和成构互文性两大类(Fair-clough,1992:104)。显性互文性指某文本明显地指涉特定的其他文本,或者说语篇的表层明显存在与其他文本指涉关系的标识,如引用、模仿、用典等。互文性则存在于语篇的深层,它包含了形成一定语篇的各种话语规约结构,如题材、规范、类型甚至主题在阅读的文本中发生的相互指涉关系。本文采用,费尔克劳的划分方法,分析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中的显性互文和成构互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