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化理论概述
作者:靳锐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3期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开始与后殖民主义逐渐进行交流、对话,形成了一个全新的阐释空间,即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化理论。这一研究空间引起了学术界新的关注,与此相关的论文、专著不断涌现。该理论是如何生发的,它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什么,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家的重要观点这一系列问题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斯皮瓦克;莫汉蒂;贝尔·胡克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44-02
近年来,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化理论引起了学术界新的关注,与此相关的论文、专著不断涌现。该理论是如何生发的,它存在的合法性是什么,将成为本论文研究的起点。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后殖民女性主义代表理论家的思想进行评述,试图梳理后殖民女性主义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论观点。建构与寻找边缘化女性群体的文化身份和在多元化世界文化中的位置。
一
当全世界范围内的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结束后,殖民主义虽然早已是昨日黄花,但其影响却始终存在,通过对殖民主义及其话语进行批判和反思,后殖民主义随之产生并迅速成为西方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后殖民主义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异质性和权力关系,倡导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在差异性的基础上和谐相处。
女性主义文化理论大致产生于20世纪中叶,它从揭示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开始,发展到强调女性心理的、经验的、表现的独特性,再到承认男女性别的差异、互补。女性主义文化理论试图颠覆主流的男性文化价值观对女性的压迫,为弱势女性群体发声,它始终处于边缘的位置。
事实上,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都是西方学术界的“少数话语”,这两种理论进行“联姻”诞生了后殖民女性主义这一新的理论。后殖民女性主义话语集理论阐释与创作实践为一身,包括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总体来说,后殖民女性主义是指在殖民主义统治结束后,曾经遭受过各种形式殖民统治的女性为揭露和反抗殖民罪恶而进行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及其成果,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结合并非偶然,
他们进行“联姻”的合法性基础首先源于两者拥有较为相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次,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结合社会现实语境,突破纯形式的文本研究,将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融入文学批评;再次,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都诞生于标举差异、解构传统、反抗主流价值的文化语境中,都是以边缘和弱势姿态出现的少数话语,它们都属于以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后学的一部分,因此,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对传统的“男/女”、“东/西方”、“第一世界妇女/第三世界妇女”等二元对立系统进行解构,是强劲的后学在特定领域的发展和延伸,也为重建文化的“他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