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用药的框架总结

更新时间:2023-06-01 01:46:28 阅读: 评论:0

《四圣⼼源》⽤药的框架总结
黄元御《四圣⼼源》⽤药的框架总结
(⼀)五象概论:
1.中⼟,象:缓和,柔和,中正庸和。味⽢,⽓⾹,挺⾹的⾹⽓。代表药物,⽢草。
2.⼄⽊,象:柔润升发,草⽊萌发,阳光柔和,⾬露飘然。味酸,⽓臊,⽐较冲的⼀个味。代表药物,当归。
3.丁⽕,象:充分饱满,清透⽆形,⽓定神闲,有冷静、沉稳之势。味苦,⽓焦,烧糊了那个味。代表药物,朱砂。
4.⾟⾦,象:清凉,清透,敛降。味⾟,⽓腥。代表药物,麦冬。
5.癸⽔,象:收藏,蛰藏。味咸,⽓腐,腐败的腐味。代表药物,补⾻脂。
(⼆)⼀⽓周流
戊⼰斡旋,⼄⽊⽣发,⾟⾦敛降,离中⽕,坎中⽔,⽕主炎上,其象为开散,⽔主润下,⽓象为收藏。
(三)五象对应药物及其药象
1,中⼟
中⼟药:⽢草,⽩术,⼈参,⼤枣,蜂蜜,⽢遂,茯苓。
中⼟之⼰⼟药:⽣姜,⼲姜,苍术。
中⼟之戊⼟药:⽩寇,黄连,半夏。
⽢草,象:缓和,柔和,中正,清透,坐镇中州,主掌⼤局。
⼈参,象:柔润,直补五脏之精。
⽩术,象:补益中⼟,略转枢轴。
⼤枣,蜂蜜,象:柔润,滋补中焦阴精。
⽣姜,⼲姜,苍术,象:偏于升发,推散湿⽓
⽩蔻,黄连,半夏,象:偏于敛降,收湿⽓化
茯苓,象:平淡,平和,泻湿。
⽢遂,象:峻猛化湿、消痰
2,⼄⽊
⼄⽊药:当归,乌梅,阿胶,川芎,龙胆草,⽩芍,⿇黄,桂枝,柴胡,细⾟,丹⽪,元胡,红花,⼟元,鳖甲
乌梅,阿胶,象:直补⼄⽊之阴精,⾬露飘然。
川芎,象:升发⼄⽊。
细⾟,象:从底下往外散。
桂枝,象:接近体表的⾓度往上往外升达。
⿇黄,象:直接散到体表。
柴胡,象:从脏腑之间的⾓度开始疏通,往外散。
龙胆草,⽩芍,象:清⼟中之⽊。
丹⽪,元胡,红花,⼟元,鳖甲,象:破⼄⼰路有形郁结,活⾎。
3,⾟⾦
⾟⾦药:麦冬,百合,⼭药,天⿇,川椒,黄芪,⽯膏,⽩芷,杏仁,五味⼦,⼤黄,厚朴,枳实,芒硝,巴⾖
麦冬,象:清透清润,敛降⾟⾦。
百合,⼭药,天⿇,象:柔润,⽓味清透,敛降,补益⾟⾦本⽓。
⽯膏,⽩芷,杏仁,五味⼦,象:沉降,潜降,下降。⾟⾦戊⼟不降引起的发烧,⽯膏是最好的退烧的药。
⿇黄汤,象:⿇黄与杏仁,⼀升⼀降,相互配合。
五味⼦,象:敛肺补肾,从⾟⾦直接转换到癸⽔,少⽤敛降,多⽤补肾。
⿇杏⽯⽢汤,退烧⽤的⽅⼦,象:⿇黄升⼄⽊,⽢草培⼟坐镇中州,杏仁⽯膏敛降⾟⾦。
⽩虎汤,象:知母沉降戊⼟⾟⾦,杏仁敛降破⽓消痞,百合、麦冬滋润敛降。适⽤于有形和⽆形结合的淤结。
黄芪,象:其⽓清透。补肺⽓效果明显。
沉降⽆形之⽓,从⽯膏⾓度出发。沉降有形之⽓,从⼤黄、厚朴、巴⾖⾓度出发。
4,癸⽔
癸⽔药:补⾻脂,盐,猪苓,泽泻,菟丝⼦,枸杞⼦,熟地,⾸乌,巴戟天,芦巴⼦,⾁桂,附⼦
补⾻脂,象:收藏。盐炒⽤。
枸杞⼦,象:收藏,滋润,收肾⽓、补肾⽓,阴阳双补。
菟丝⼦,象:收藏,跟补⾻脂相⽐,相对弱⼀些,从⼟⽣⽔。
巴戟天,象:滋润,味厚重,收藏肾⽓的同时,有略微的疏通作⽤。
芦巴⼦,象:收藏中含有⼀股升发之⽓。
熟地、⾸乌,象:滋腻,敛固,沉降。脉涩、虚,肾⽓亏损厉害时⽤。
附⼦、⾁桂,象:⽣发元阳,使⼀⽓由癸⽔阳根中⽣发。
猪苓,泽泻,象:淡渗利⽔。
如果⼀个⼈单纯的肾⽓虚,没有邪⽓,就⽤补⾻脂、巴戟天、菟丝⼦、枸杞⼦、芦巴⼦,⽤盐制⼀下,效果更好。
如果肾精消耗的太过了,可以适当使⽤⼀些熟地、⾸乌这样纯粹滋润的药,可以滋润敛降。
5,丁⽕
丁⽕药:朱砂、龙⾻、牡蛎、栀⼦
丹砂,象:定神,养神⽓。
朱砂,象:安⼼情
龙⾻、牡蛎,象:镇重潜降,敛镇⼼神。
栀⼦,象:清理三焦相⽕,尤清上焦相⽕。
(四)学习⽅向:
⼈体的⼀⽓在五⾏之间流转,⾛到不同的地⽅,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本质上是⼀⽓。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不同的特⾊会产⽣不同的问题,会导致不同的病症,这时就要根据它的位置去判断,病⼈的运⾏、症状、脉象属于⼀⽓周流的哪⼀个阶段,属于哪个层次,该⽤哪些药物,相应的来选。⼀⽓周流就像⼀个定位系统⼀样,把模式搞透了,这个疾病
图⽚在哪⼀块,⼀⽬了然,在哪⼀块的哪个层次也很清楚,哪个层次⽤什么药,也⾮常⽅便。如果把所有
的药物安排到这个体系⾥,安排的再细⼀些,基本可以分成三⼤类,⼀个是补益本⽓,⼀个是顺着本⽓的特性来补,⼀个是逆着本⽓的特性来泻的或者除邪的。举例:⼄⽊,本性当归,温升就是桂枝,下降就是⽩芍,除邪就是丹⽪。
古代治疗肠梗阻根本不⽤⼿术,只需要这道“⼤建中汤”便可治疗
⼈体脏腑的⽓⾎运动图
这个圆运动以脾与胃为中⼼点,脾与胃,⼀个主升⼀个主降。肝胆相随之,共同来运⾏⽔⽕,阴阳。以达到⽔⽕相济,阴阳平⾏。⽽疾病的发⽣,则是因此圆运动的某⼀处失常,⽽使整个圆动发⽣障碍。
饮⼊于胃,游溢精⽓,上输于脾。脾⽓散精于肝,上归于肺,通调⽔道,下输膀胱。⽔精四布,五经并⾏,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饮⾷进⼊胃,其中营养精微物质通过肾阳的温醺,在脾的运化升清作⽤下,与肝的疏泄作⽤上归到肺,在肺中与清⽓结合化为⾚⾎传到⼼,再通过肺的肃降功能,通调⽔道功能传到肾,⽽糟魄⼊膀胱。胃主受纳,主降,糟魄物质则⾛肠⽽排出。这是机休整个对⾷物的新城代谢过程。也就是圆运动过程。
⽽糖尿病的异常与这个圆运动的那些⽅⾯有关呢?
第⼀,糖尿病消瘦快。肌⾁,脂肪组织委缩。脾主四肢肌⾁,所以与脾关系⼤。
脾的功能是吸收运化升清精微物质,脾功能失常后,精微物质⽆法运化,⽆法给机体利⽤,所以消瘦。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胰腺的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不⾜,所以根本原因是胰腺的问题。⽽在中医⾥⾯,《难经·四⼗⼆难》说:“脾重⼆⽄三两,扁⼴三⼨,长五⼨,有散膏半⽄,主裹⾎,温五脏,主藏意。”。《中医⼤辞典》谓:“散膏,脾脏周围的⼀种组织”,⼜说:“有⼈认为散膏可能是胰腺。”清·叶霖在《难经正义·四⼗⼆难》中说“散膏”,“胰,附脾之物,形长⽅,重约三、四两,横贴胃后,……与胆汁⼊⼩肠同路,所⽣之汁,能消化⾷物,其质味甜,或名之甜⾁云。”[3]叶⽒明确提出“散膏”即“胰腺”。张⼭雷先⽣亦认可叶⽒之说,其在《难经汇注笺正·卷中·四⼗⼆难》说:“谓有散膏半⽄,则脾不中虚,膏何可贮,今西国学者,谓胃后有甜⾁⼀条,长约五⼨,……所⽣之汁,如⼝中津⽔,则古所谓散膏半⽄,盖即指此。”
所以中医中的散膏应就是指胰腺,这样也就是在中医中把胰统称在脾的功能⾥⾯。的确,在消化吸收分解⾷物⽅⾯,脾脏没有此功能,⽽中医中附属脾的胰确是起这个作⽤。所以第⼀点,证明了糖尿病与中医中脾不能升的关系最密切。
第⼆点,饮⽔多⽽渴。⽪肤病并发症与眼病
并发症。
脾不升,则肝肾也不升,⽔不升,则⽕在上
⽽热。
这为上消,⽔不上升,则肺⽆⽔源,肺⽕旺
,不能降⼼⽕,⼼⽕也旺,⼝渴重,常见糖
尿病⽝⿐镜⼲燥,⾆⼲裂。肺外合⽪⽑,肺
⽕旺,则⽪肤⼲燥。易并发⽪肤病。在上⽔
道不流通,则渐⾎淤,⽕性炎上,到头到⽬
则见眼睛⽅⾯的并发症。
第三点,多⾷善饥。
这往往是最初表现,能吃很多,但还是消瘦。脾⼟不主升,肺⾦⽆⽔源也不能降⽕下⾏,接着胃⽕也重,胃⽕重,则能多⾷善饥。胃⽕重,也会饮⽔多增。
第四点,尿多,或下肢⽔种。
脾不升,则肝肾也不升,⽔不升,则下⾯⽔就多,就出现尿多,或者是有些并发症,下肢⽔肿,也都是下⾯的⽔不能升引起。另外⽕不降,肾中⽆⽕,则也⽆法⽔精四布。
通过这个圆运动图,就可以了解整个糖尿病的病机,与脾,肺,肾关系最⼤,这样就可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开出各种针对性的治疗⽅案了。
图⽚
按照黄元御的理论, 肺, 胃, 胆, ⼼应降, 肾, 脾, 肝应升。如果升降不顺, 会有各种症状. 现将已知的⼀些症状如下:
肺: 不降 - ⼤肠不降, 便秘上逆/热 - 哮喘, 发热出汗, ⼈悲观胃: 负责浊⽓下降不降 - 吃不下饭, 腹涨上逆 - 呕吐⼼: 不降 - ⼼肾不交导致的失眠, ⽕克⾦, 烦躁,咳嗽,⼝渴上逆/热 - 吐⾎, 说胡话胆: 不降 - 两胁痛上逆 - ⼝苦
肾: 不升 - 上热下寒反降/寒 - 遗精肝: 不升 - 肝瘀的各种症状, 包括眼睛流⾎反降 - 左肢冷, 左⼿脚蜷, ⽆知觉脾: 负责清⽓上升不升 - 吃后病重, 夏天潮湿时病重, ⽔肿反降/寒 - 泻泄
⽤药框架(⼀)五象概论:1.中⼟,象:缓解,温和,中正庸和。味⽢,⽓⾹,挺⾹的⾹⽓。代表药物,⽢草。2.⼄⽊,象:柔润升发,草⽊萌发,阳光温和,⾬露飘摇。味酸,⽓臊,对照冲的⼀个味。代表药物,当归。3.丁⽕,象:充⾜丰满,清透⽆形,⽓凝神闲,有
镇静、稳重之势。味苦,⽓焦,烧糊了那个味。代表药物,朱砂。4.⾟⾦,象:清爽,清透,敛降。味⾟,⽓腥。代表药物,麦冬。5.癸⽔,象:珍藏,蛰藏。味咸,⽓腐,腐朽的腐味。代表药物,补⾻脂。(⼆)⼀⽓周流戊⼰调停,⼄⽊⽣发,⾟⾦敛降,离中⽕,坎中⽔,⽕主炎上,其象为开散,⽔主润下,天⽓为珍藏。(三)五象对应药物及其药象1,中⼟中⼟药:⽢草,⽩术,⼈参,⼤枣,蜂蜜,⽢遂,茯苓。中⼟之⼰⼟药:⽣姜,⼲姜,苍术。中⼟之戊⼟药:⽩寇,黄连,半夏。⽢草,象:缓解,温和,中正,清透,坐镇中州,主掌全局。⼈参,象:柔润,直补五脏之精。⽩术,象:获益中⼟,略转枢轴。⼤枣,蜂蜜,象:柔润,滋补中焦阴精。⽣姜,⼲姜,苍术,象:偏于升发,推散湿⽓⽩蔻,黄连,半夏,象:偏于敛降,收湿⽓化茯苓,象:平庸,平和,泻湿。⽢遂,象:峻猛化湿、消痰2,⼄⽊⼄⽊药:当归,乌梅,钢铁侠⽔杯,阿胶,川芎,龙胆草,⽩芍,⿇黄,桂枝,柴胡,细⾟,丹⽪,元胡,红花,⼟元,鳖甲乌梅,阿胶,象:直补⼄⽊之阴精,⾬露飘摇。川芎,象:升发⼄⽊。细⾟,象:从底下往外散。桂枝,象:临近体表的⾓度往上往外升达。⿇黄,象:直接散到体表。柴胡,象:从脏腑之间的⾓度开端疏导,往外散。龙胆草,⽩芍,象:清⼟中之⽊。丹⽪,元胡,红花,⼟元,鳖甲,象:破⼄⼰路有形郁结,活⾎。3,⾟⾦⾟⾦药:麦冬,百合,⼭药,天⿇,川椒,黄芪,⽯膏,⽩芷,杏仁,五味⼦,⼤黄,厚朴,枳实,芒硝,巴⾖麦冬,象:清透清润,敛降⾟⾦。百合,⼭药,天⿇,象:柔润,⽓息清透,敛降,获益⾟⾦本⽓。⽯膏,⽩芷,杏仁,五味⼦,象:沉降,潜降,降落。⾟⾦戊⼟不降惹起的发烧,⽯膏是优秀的退烧的药。⿇黄汤,象:⿇黄与杏仁,⼀升⼀降,互相合作。五味⼦,象:敛肺补肾,从⾟⾦直接转换到癸⽔,少⽤敛降,多⽤补肾。⿇杏⽯⽢汤,退烧⽤的⽅⼦,象:⿇黄升⼄⽊,⽢草培⼟坐镇中州,杏
仁⽯膏敛降⾟⾦。⽩虎汤,象:知母沉降戊⼟⾟⾦,杏仁敛降破⽓消痞,百合、麦冬润泽敛降。实⽤于有形和⽆形联结的淤结。
黄芪,象:其⽓清透。补肺⽓结果显著。沉降⽆形之⽓,从⽯膏⾓度启程。沉降有形之⽓,从⼤黄、厚朴、巴⾖⾓度上路。4,癸⽔癸⽔药:补⾻脂,盐,猪苓,泽泻,菟丝⼦,枸杞⼦,熟地,⾸乌,巴戟天,芦巴⼦,⾁桂,附⼦补⾻脂,象:珍藏。盐炒⽤。枸杞⼦,象:珍藏,润泽,收肾⽓、补肾⽓,阴阳双补。菟丝⼦,象:珍藏,跟补⾻脂相⽐,相对弱⼀些,从⼟⽣⽔。巴戟天,象:润泽,味厚重,珍藏肾⽓的⼀同,有稍微的疏导作⽤。芦巴⼦,象:珍藏中含有⼀股升发之⽓。熟地、⾸乌,象:滋腻,敛固,沉降。脉涩、虚,肾⽓折损厉害时⽤。附⼦、⾁桂,象:⽣发元阳,使⼀⽓由癸⽔阳根中⽣发。猪苓,泽泻,象:淡渗利⽔。万⼀⼀⼀⼰纯粹的肾⽓虚,不曾邪⽓,就⽤补⾻脂、巴戟天、菟丝⼦、枸杞⼦、芦巴⼦,⽤盐制⼀下,结果更好。万⼀肾精消费的太过了,能够妥当运⽤⼀些熟地、⾸乌这么地道润泽的药,能够润泽敛降。5,丁⽕丁⽕药:朱砂、龙⾻、牡蛎、栀⼦丹砂,象:凝神,养神⾊。朱砂,象:安⼼境龙⾻、牡蛎,象:镇重潜降,敛镇⼼神。栀⼦,象:清理三焦相⽕,尤清上焦相⽕。
中药⼩议:⼤黄、芒消
⼤黄苦寒迅利,推陈致新其效最神因有黄良之名,通经脉⽽破癥瘕,泻热⾏瘀消痈疽⽽排脓⾎。荡涤肠胃,扫腐败⽽荡郁陈,⼀切宿⾷留饮,⽼⾎积痰⾮此不除,开关窍决壅塞⽽通结闭治阳明燥结,⼼痞腹胀,胃结肠阻,饮之即通。除太阴湿热瘀蒸下痢家之停滞甚捷。
夺⼟郁去陈垢⽽⽆壅滞有推陈致新之功,⼊消⾷药能调中化⾷,驱邪实安和五脏,有斩关夺将之能,戡定祸乱⽽致太平⽆异,所以有将军之名。酒浸达巅顶上,酒洗⾄胃脘中。并载⾈楫桔梗少停,仍缓国⽼⽢草不坠。欲速⽣使,投滚汤⼀泡便吞;欲缓熟宜,同诸药久煎⽅服。得⽣地汁,治吐⾎刺痛;与桃仁同⽤,则导瘀⾎。与枳壳同⽤,则除积⽓。同川连,治伤寒痞满。得牡蛎、殭蚕,治时疫疙瘩恶症。⼊痰⽕药,更能滚痰。⽓虚同以⼈参名黄龙汤;寒凝同姜、附有温脾汤。阴虚加增液汤,⾎虚同以当归名⽟烛散。肺热肠燥之咳喘便秘同杏、蒌、⽯膏同⽤宣肠通肠,⼩肠热盛导⾚承⽓加三黄⾚芍。佐以⽢草、桔梗,可缓其⾏;佐以芒硝、厚朴,益助其锐。六⽓之中,风引汤治风;⼤黄附⼦细⾟汤治寒;茵陈蒿汤、⼤黄硝⽯汤、栀⼦⼤黄汤治湿;调胃承⽓汤、⿇仁丸治燥;⼤陷胸汤丸、⼤黄⽢遂汤治⽔。六经之中,调胃承⽓汤、⼤陷胸汤丸治太阳;⼤⼩承⽓汤、茵陈蒿汤、⿇仁丸治阳明;⼤柴胡汤治少阳;桂枝加⼤黄汤治太阴;⼤承⽓汤,附⼦⼤黄治少阴。⽓⾎之中,⼤⼩承⽓汤、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厚朴⼤黄汤治⽓;桃仁承⽓汤、抵当汤丸、鳖甲煎丸、⼤黄蟅⾍丸、⼤黄牡丹汤,下瘀⾎汤治⾎,亦可谓⾄动⽽不可乱矣。⽤之多寡,酌⼈实虚,有斯佐助,才去病邪。
《伤寒》⼤承⽓汤治阳明病,胃热便难。阳旺⼟燥,肠窍结涩,腑热莫宣,故谵语潮热,⼿⾜汗流。脐腹满痛。⼤黄、芒硝,破结⽽泻热,厚朴、枳实,降逆⽽消滞也。⼩承⽓汤治阳明病,腑热⽅作。⼤黄泻其燥热,朴、枳开其郁滞也。⼤陷胸汤治太阳中风,下早⽽为结胸。寒热逼蒸,化⽣⽔⽓,硬满疼痛,烦躁懊憹。硝、黄泻其郁热,⽢遂排其⽔饮也。⼤陷胸丸治结胸项强,状如柔痉。以湿热熏冲,上连颈
项。⼤黄、芒硝,破结⽽泻热,杏仁、葶苈、⽢遂,降逆⽽泻⽔也。⼤黄黄连泻⼼汤治⼼下痞塞硬满。相⽕既隔,君⽕亦升,⼤黄泻戊⼟⽽清热,黄连泻⼼⽕⽽除烦也。桂枝加⼤黄汤治郁⽣风热,侵克⼰⼟,胀满⽽成实痛。桂枝和中⽽解表,芍药滋⼄⽊⽽清风,⼤黄泻⼰⼟⽽消满也。《⾦匮》⼤黄硝⽯汤治黄疸腹满,⾃汗,⼩便不利⽽⾚。法当⽤下,⼤黄、黄柏,泻其瘀热,硝⽯、栀⼦,清其湿热也。苓⽢五味姜⾟半杏加⼤黄汤治痰饮,⽔去呕⽌,肿消痹愈,⽽⾯热如醉者。痰饮服半夏⽽⽔去,服杏仁⽽肿消,若⾯热如醉,是胃热逆冲,上熏其⾯。缘⾜之三阳,⾃头⾛⾜,阳明⾏⾝之前,⾃⾯⽽下,加⼤黄以泻阳明之热也。⼤黄附⼦细⾟汤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宜以温药下其结寒,⾟、附温寒⽽破瘀,⼤黄下积⽽开结也。⼤黄⽢草汤治⾷已即吐者。以⼟弱胃逆,浊⽓痞塞,郁⽣上热,故⽔⾕不下。⼤黄破其痞塞,⽢草培⼟补中,缓其下⾏之急也。《伤寒》抵挡汤治伤寒六七⽇后,表证犹在,脉微⽽沉,热在下焦,其⼈发狂,⼩腹硬满,⼩便⾃利者。以表病失解,经热莫达,内传膀胱之腑,⾎室瘀蒸,是以发狂。桃、蛭、虻⾍,破其瘀⾎,⼤黄泻其郁蒸也。《⾦匮》⼤黄蟅⾍丸治五劳七伤。羸瘦腹满,内有⼲⾎,肌肤甲错,两⽬黯⿊。⽢草培⼟⽽缓中,杏仁⾏滞⽽泻满,桃仁、⼲漆、虻⾍、⽔蛭、蛴螬、蟅⾍,破郁⽽消癥,芍药、地黄,清风⽊⽽滋营⾎,黄芩、⼤黄、泻相⽕⽽下结块也。下瘀⾎汤瘀⾎下如豚肝。亦主经⽔不利。治产后腹痛,中有瘀⾎,着于脐下者。以瘀⾎在腹,⽊郁为痛。桃仁、蟅⾍,破其瘀⾎,⼤黄下其癥块也。⼤黄⽢遂汤治产后⽔与⾎结在⾎室,⼩腹胀满,⼩便微难⽽不渴者。阿胶清风⽽润⽊,⼤黄、⽢遂,下瘀⾎⽽⾏积⽔也。⼤黄牡丹⽪汤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痛如淋,⼩便调,⾃汗出,时时发热,复恶寒,脓已成,其脉洪数者。丹⽪、桃仁、⽠⼦,排决其脓⾎,⼤黄、芒硝,寒泻其燔蒸也。
芒消属⽔味咸苦⾟⽽性寒,⾟能润燥,咸能软坚,苦能下泄,⼤寒能除热。故惟荡涤六腑积聚,润燥软坚破积,消宿痰⽼⾎结固留癖,利⾕道⽽开结闭⽆坚不破。主治五脏积热,折治三焦邪⽕⽽退结热瘀蒸,能荡涤三焦肠胃实热,治诸热病⽆热不除,利⽔⽽通淋沥,能化七⼗⼆种⽯。承⽓汤⽤之,去胃中之实邪,⽽荡肠中之宿垢。指迷茯苓丸,防风通圣散⽤之,除胸膈之稠痰,⽽润下部之结燥。故仲景⼤陷胸汤、⼤承⽓汤、调胃承⽓汤,皆⽤芒硝以软坚去实热。结不⾄坚者,不可⽤也。佐之以苦,故⽤⼤黄相须为使。许誉卿⽈:芒硝消散,破结软坚;⼤黄推荡,⾛⽽不守。故⼆药相须,同为峻下之剂。泻痢不⽌,⽤⼤黄、⽞明粉以推荡之,⽽泻痢反⽌。盖宿垢不净,疾终不除,经所谓通因通⽤也。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者,从胸膈⽽⼊于中⼟也,⼤承⽓汤、调胃承⽓汤、柴胡加芒消汤之治,⾮腑中结热耶?⼤陷胸汤、丸、⽊防⼰去⽯膏加茯苓芒消汤之治,⾮腑中留癖耶?推陈致新主治百病。唐时腊⽉赐群⾂紫雪、红雪、碧雪、皆⽤此消炼成,道治积热诸病有神效,贵在⽤者中的尔。
《伤寒》柴胡加芒硝汤胸胁满⽽呕,⽇晡所发潮热,已⽽微利者。其胸胁痞满,⽽作呕吐,是少阳经证。⽇晡所发潮热,已⽽微利者,是阳明腑证。经腑双病,此本⼤柴胡证,外解其经⽽内下其腑,⼀定之法。宜先以⼩柴胡解其经病,后以柴胡⽽加芒硝,清其腑热。《⾦匮》⽊防⼰去⽯膏加茯苓芒硝汤治⽀饮在胸,喘满,⼼下痞坚,⾯黧⿊,脉沉,以⼟湿⽊郁,⽽⽣下热,去⽯膏之清上,加茯苓以泻湿,芒硝以清热也。《伤寒》⼤承⽓汤⽤之治阳明病,胃热便难,所以泻阳明之燥热也。⼤陷胸汤⽤之治太阳病结胸,所以泻胸膈之湿热也。《⾦匮》⼤黄牡丹⽪汤⽤之治肠痈脓成,脉洪数者,所以泻肠中之瘀热也。
⽤⽔调涂⽕焰丹毒;配猪胆汁涂豌⾖毒疮。⼩⼉⾚游风,以硝倾汤中取布蘸湿拭之。研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1:4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551881863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四圣心源》用药的框架总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四圣心源》用药的框架总结.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敛降   药物   五脏   软坚   沉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