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与此同时,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开放性、参与的自主性和目标的生成性等特点,也给我们农村指导老师提出了挑战。由于受条件限制,这里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资料还很缺乏,虽然我们无力开发条件性课程资源,但我们可以重视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学生和学校以及村镇的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素材,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教学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一、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小培养理财观念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着重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选取能让学生“动心”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
多彩,为学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桥梁。
随着春节到来,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们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为了引导孩子们正确、合理地使用压岁钱,初步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节约习惯,我们开展了“谁动了我的压岁钱”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围绕压岁钱提出了自己想要的调查问题,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校部分同学进行采访,还收集了一些有关乱花零用钱带来危害的事实材料。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压岁钱是长辈们对自己的期望和祝福,要用它来做有意义的事,这样既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又做到了自立自强,还显现出了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心。
二、把握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的锲机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都是独立于学科教学、独立于学生现实课堂。我们要善于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选取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内容加以重组、综合和拓展,把一些学习环节设计成实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知识于实践活动中,从而实现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整合,以便使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和全面体验。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内在作用,才能避免综合实践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弊端。
例如科学课里,大自然就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大教材”,孕集着许许多多知识的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不断风化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用以探究的对象,假如这些探究只局限于课堂上,单凭标本、直观教具或课件演示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既会束缚学生探究的思维空间,又会造成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减弱。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到广阔的大自然去探秘,去学习,培养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三、结合学校特色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所学校,本身就是一笔综合课程的资源。要从学校的具体情景出发,立足于学生发展要求,依托学校特色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
我们学校所在的下府经济开发区地处白石水库延线,村前水库鱼儿畅游、水面百鸟争鸣、库旁稻浪翻滚,村后树木葱笼、硕果累累,素有“鱼米果乡”的美誉。
我们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方优势,以“白石水库鱼米果香文化”为主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式,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流连于校园的凯特杏园里,陶醉在校园的绿树红花间,在凯特杏劳动基地学习修剪、整形、嫁接,在网上查阅果木资料,向学校老师、村上果农调查果木生产、经营,学习果农种植果木的经验。灵活的教学方式,贴近生活,亲近自然,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之一。
四、利用农村当地资源,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社会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农村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与热闹,却自有一方广阔的天地。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我们可以结合农村时令开展活动,带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有利于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劳动的滋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下府的民族文化、白石水库的旅游文化、玉米皮编织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我们要通过各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大课堂,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均有着自身的优势,不仅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条件相对缺乏的农村学校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它应当而且必须摆脱传统“教材”及其知识的局限;“主题”不是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它只提供一种指南和一些范例,具体内容则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去充实。作为综合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努力为学生开辟学习的绿色空间,充分利用学校、家庭、村组以及大自然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处在探究之中。只有这样,新课标创导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行动,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