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当代世界的地理学
1.当代世界面临哪些共同的问题?
答:当代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过快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沉重负担。目前全球人口已突破70亿,其中94%的增长出现于发展中的国家。21世纪人口的激增必然导致人类向“地球母亲”索取更多要求和南北差距扩大。
(2)资源短缺
资源短缺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长远来看也是全人类将要面临的普遍问题。如我国石油、天然气、钢、铁、锰、铬、贵金属及磷、钾盐等重要矿产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人均耕地不及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3,半数以上城市缺水。我国是存在资源短缺危机的最大发展中国家。
(3)环境退化
环境退化已成为当代全人类面临的紧迫危机。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使得人们能以空前的规模改变着地球的面貌。随着今后工业化、城市化趋势的加强,问题将更为突出。
(4)发展失衡
当代世界正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发展的不平衡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平衡表现却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过多地消耗了世界资源,却未对由此产生的环境后果承担应有的责任;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人口增长、贫困和环境退化的多重压力。泡沫经济、金融危机时而令世人担忧。民族纠纷此起彼伏,不同文化的冲突常酿成大祸。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努力加深对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环境、灾害基本状况和发生机制的认识,加深对人类发展和区域发展的认识,并应提出相应的对策。
2.地球表层系统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答:太阳能、地球内能和人类活动是地球表层系统运动和发展的三种基本动力。
(1)太阳能
影响地球的气候,不同气候带的水热条件不同,有不同的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分布格局。
(2)地球内能
决定地壳构造和地貌,形成了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
(3)人类活动
表现为不同技术水平的工农业、不同发展水平的社会文化等对地球面貌的改变。
3.地球表层变化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答:在地球表层形成过程中,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就每一个地域而言,每年乃至每天、每时的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变化的,每年、每季乃至每天的水流和植被情况也是变化的。
(2)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现象,其变化则更是频繁,变化的时间尺度小。
(3)自然地理的变化影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的变化也反作用于自然地理。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影响的程度还在加剧。
4.地理学研究的综合领域有哪些?
答:地理学研究的综合领域有:
(1)环境、社会动态
地理学关注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支持生命的自然环境,关注环境、社会动态。这种关注包含三个相互重叠的研究领域:
①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影响;
②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③人类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响应。
(2)环境动态
地理学研究环境动态,特别重视把人类活动作为导致环境变化的机制之一。因此,社会及其在环境变化中的作用是一个重大论题。
(3)人类、社会动态
地理学着重于相互联系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过程,以及空间格局。并创立了社会论,致力于了解空间和地方如何调节个体行为,了解发展中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格局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格局又如何通过此类过程得以自我完成。
5.地理学动态观察世界的途径有哪些?
答:地理学动态观察世界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1)地方的综合
地方是研究过程和现象之间复杂关系的天然实验室。地理学长期的传统是试图了解不同过程和现象如何在各区域和地方间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相互作用如何赋予地方以独特的性质。
(2)地方之间的相互依赖
地方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内部现象和过程,也依靠来自别处的人流、物流和思想流,从而导致地方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了解这些流及其对各地方的影响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焦点。
(3)尺度间的相互依赖性
地理学关注空间和时间两种尺度,重视从全球到地方的空间尺度。改变分析的空间尺度能深入了解地理过程和现象,了解这些过程和现象在不同尺度上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能最大限度地表现某现象变化的尺度,能提供认识其形成机理、过程和性质的重要线索。
6.地理学如何进行空间表述?
答:为了研究各种尺度的空间和地方,地理学家用许多方法进行空间表述。当研究不同尺度的有形现象(如大气温度或平均收入)及其时间过程时,尤其依赖空间表述。此外,地理学家还用空间表述来研究一些无形现象。
(1)地理学的空间表述方式与一整套核心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区域、地方、分布、空间相互作用、尺度、变化)紧密联系。从事空间表述研究的地理学家使用许多其他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包括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学、认知科学、形式逻辑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等,加强(有时还创造)了地理学的一些分支。
(2)地图处于空间表述的中心,为制图而形成的概念影响着所有的空间表述形式。现已开发出在数字高程数据库支持下用晕渲法制作的立体视觉地图,大大提高了空间表述的“可视性”。
(3)空间表述的方式多样,如文字表述、数学表述、认知表述、图像表述等。数字表述是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空间表述方式,用数字表述作为中间步骤,可以将一种表述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7.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提出了哪些需求?它们与地理学有何关系?
答: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将对科技产生十大需求,而这十大需求都与地理学有密切关系。
十大需求如下:
(1)产业优化与升级对地理学的需求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角色,因而一直是欧美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并形成企业地理学分支,主要研究企业区位和企业战略。此类地理学研究将对产业优化与升级作出重要贡献。
(2)农业发展对地理学的需求
农业生产受自然、技术和经济条件的综合影响和制约,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差异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形成条件和发展变化规律,有利于未来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转型和升级。
(3)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地理学的需求
飞速技术进步给社会经济空间过程带来的影响亟待被认识和解释。经济地理学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上研究高新技术的产业集聚,及学习型和创新型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利于未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地区布局。
(4)国际贸易的压力对地理学的需求
加入WTO后,中国面临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我国的比较优势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商业地理学将在保持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和规避非关税壁垒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5)城市化对地理学的需求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镇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空间结构与布局,城镇人口集聚与城市化过程,城市分布、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这些研究不仅为中国城市化途径提出政策建议,而且为各类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
依据。
(6)人口健康对地理学的需求
医疗与健康地理学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地理分布、变化规律,医疗保健机构和设施的地域配置,医疗疾病的监测、预警等;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数量与质量、人口增长与人口构成的时空差异等。医疗地理学和人口地理学对满足人口健康的需求将扮演重要角色。
(7)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地理学的需求
地理学研究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地域组合特征、分布规律,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可持续利用,评
估资源最大承载力、潜力和潜能,不仅关注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开发利用规划,也研究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包括劳动力、性别(妇女)、种族等问题。上述地理学研究可对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优化能源结构对地理学的需求
地理学可在区域配置的基础上研究能源数量和质量的地域组合特征、空间结构与分布规律,能源在区域之间的合理分配、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可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作出贡献。
(9)改善环境对地理学的需求
自然地理学和环境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或陆地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动态演变和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环境灾害防治等,是改善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10)国家安全对地理学的需求
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多个子系统。地理学研究涉及国际地缘政治、军事地理、科技创新的空间格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将在国
家安全系统中发挥特殊作用。
8.地理学家满足实践需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地理学家满足实践需求的方式主要有:
(1)以科研成果直接影响决策;
(2)为专门用户提供(咨询)报告;
(3)成为决策过程的一部分。
9.简述未来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答:(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各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以及环境管理和保护的需要,地理学将成为一门既有坚实的基本理论、应用理论的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进一步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
(2)国际地理学将进一步发挥独特视角的优势,为解决实践问题作出更大贡献。为此,地理学将从以下六大方面发展:
①揭示复杂系统中的不平衡和动态;
②认识全球化(包括环境、经济、人口、政府和文化等)的潮流及其影响;
③建立从地方到全球的空间连续系列研究;
④利用包括时间系列数据在内的纵向数据进行过程的比较研究;
⑤加强地理学理论、技术和研究成果对决策的影响;
⑥加强地理教育,包括努力提高一般人口的地理学能力,改进高校地理学家的训练,提高地理理解力,加强地理组织机构。
10.简述未来地理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答:未来地理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可概括为以下几大方面:
(1)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全球环境变化受人类的影响,人类活动越是改变、支配甚至取代自然生态系统,越会增加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脆弱性,因此地理学家应对这些问题特别关注。
(2)全球化及其对空间层级关系的冲击
全球化涉及生产、投资、贸易、金融和人才流动、环境变化、污染迁移等各方面,给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将迫使原有空间层级之间的关系发生显著改变。地理学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将会影响未来政治—经济发展的道路。
(3)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