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整合相互渗透
在不断推进与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科整合思想的提出是十分必要的。学科整合相互渗透,不仅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同时也避免了教育教学中的重复性与单一性。我校北京市长安小学是全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校,几年来一直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综合渗透、跨学科整合的实验研究活动。本文中,我将结合在我校五年级进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课《黄河啊!永生的母亲》,谈谈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综合渗透、跨学科教学方面的做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点滴教学体会和经验。 我校教师开展跨学科教育,经历了一个逐渐认识和探索的过程。如我所在实验组的几位教师,都是从最初仅仅听说过学科整合这个词,经过努力探索发展到后来可以进行跨学科课程设计,并开始具体的实验,大家都经历了前期研究—中期准备—后期实验—专家讲评的整个过程,认识也从最初的模糊到后来的逐步清晰。在这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跨学科实验活动中,我们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与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和提升。 如,我们这堂《黄河啊!永生的母亲》的实验课,共有八位不同学科教师参与,这其中有语文、数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大家一起进行综合学科教学,我在其中担任音乐部分的教学。这和以往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过去各学科之间缺少联系,互相不了解对方的教学内容,相互听课的机会也很少,以至于同一个知识点重
复出现在多学科的教学中。反复的授课,让学生听得乏味,失去了渴求知识的兴趣,这既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又浪费了教师不必要的备课时间和学生的听课时间。而像《黄河》这种综合学科教学则避免了这一点。 在开始进行这一教学实验时,我们这些任课教师首先参加了由专家和教科研指导教师组织的科研专题讲座,获取相关的理论及方法指导;在课下,我们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各学科教学所需资料;其次还组织了三次集体备课,通过教师间的横向联系与沟通,了解各学科中学生所能掌握知识的程度与内容;再次,针对本学科进行备课,明确本学科在此次研究课中的作用。备课时,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帮助,树立合作意识。 我所担任的音乐课在社会、自然、美术等学科后排在第五节,分析以上学科对关于黄河教学的“贡献”之后,我找到了自己学科的渗透点—即通过对《黄河大合唱》的第一、第七乐章的重点欣赏,分析出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的变化,体会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同学们积极、热烈的讨论总结出以上变化对歌曲表达起到的作用。在掌握黄河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同学们对“为什么曲作者以黄河为题创作?为什么把黄河比做我们的母亲河?”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并表达出这部作品的伟大意义。相比而言,其他没有参加整合课程教学实验的班级,学生在理解和认识上就不够深入,回答问题也不够积极踊跃。这都初步显示出我们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
的效果。而后,在课堂上,我们又进行了歌曲《保卫黄河》的演唱和演奏,同学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极其活跃,有的同学还在课下为师生们进行了《河边对口曲》现场表演,使人听后印象很深。 在授课过程中,没有重复的教学、没有过多的说教,同学们在已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下收集的关于音乐方面的资料,积极地讨论探究,自主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以往的课题实验中,音乐课只作为一节独立的课程进行研究,容易造成教学的单一性和孤立性。而在这次教学实验中,作为艺术类课程的音乐课,则参与到与其他学科一起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当中,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启发创新精神与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音乐课教学环节调动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直接影响到了后面的学习。语文课上,教师要求学生以“黄河”为题,写一篇半命题作文《我真想……》。课前语文老师觉得题目很大,没有把握上好,心理负担较重。但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十分开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他们有的说:“想当水利学家治理好黄河。”有的说:“想当音乐家用美好的音符谱写出更加动听的歌曲赞美黄河母亲”……课下语文老师激动地说:“这节课不是我在引导学生如何写,而是他们的思维在引导着我。” 通过以上的课程实践可以看出,综合渗透学科教学不仅是整合各学科的具体知
识,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学到系统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合作教学、资源共享的好处。学科整合能够真正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体现我们新课改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