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五章

更新时间:2023-05-31 23:33:27 阅读: 评论:0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第一节  课程组织的涵义与基本标准
一、课程组织的涵义
课程组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组织为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要素即是(课程的基本构成):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
二、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课程组织包括两个纬度,即"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
(一)垂直组织的标准
垂直组织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连续性”和“顺序性”。连续性指将所选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此标准首先
泰勒提出的顺序性指将所选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到繁地组织起来。它强调的是课程要素的拓展和加深.塔巴对此有所论述。
(二)水平组织的标准
水平组织: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水平)关系组织起来。
课程水平组织基本标准——整合性
整合性:将所选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将之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课程的整合性主要包括:学生经验的整合;学科知识的整合;社会生活的整合或社会关联。
第二节 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
课程组织结构,简称课程结构,指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个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
美国课程论专家麦克尼尔指出,影响课程的组织结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课程流派;⑵课程功能;⑶课程开发所处的层次。
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典型的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一)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学科,哲学,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指示组织为学科
学科课程的类型:科目本为课程,学术中心课程,综合学科课程。
科目本位课程是:由各自具有的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课程
科目本位课程的四种思想形态⑴“要素课程”说(代表人,亚历士多德);⑵“泛智课程”说(代表人,夸美纽斯,他提出"泛智论");⑶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代表人,赫尔巴特);⑷功利主义课程论(代表人,斯宾塞, 赫胥黎)。
科目本位课程的三个特点:1)强调不同学科的不同价值,并肯定科目固有的价值等级;2)强调科目知识内部固有的逻辑体系,强调文化知识的独立性;3)强调对不同科目设置的计划性,主张科目设置要与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阶段相适应。
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这种课程形态是课程内容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学术性,结构性,专门性、
综合学科课程;是把两门或多门以上的学科整合起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它可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等
学科课程的特征:⑴以学科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⑵课程组织循着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
学科课程的优点与缺陷
优点:⑴有助于系统传授人类文化遗产;⑵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⑶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缺陷:⑴学科课程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⑵容易导致忽略火热的当代社会的现实需要;⑶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⑷变革起来难度较大。
(二)经验课程
含义:又称"活动课程","生活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旨在培养丰富的具有个性的主体、儿童的兴趣,动机,经验是课程的基本内容
迄今为止,已出现过三种典型的经验课程理论形态
1.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代表人:卢梭(法国);裴斯泰洛齐(瑞士) 福禄培尔(德国)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基本特征:
"经验课程""经验"是建立在感官知觉基础上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
"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使人的善的本性充分展开,使人达到"原始的自然状态",成为自然人;⑶"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儿童,自然,知识,社会;
⑷与"经验课程"相对应的教学是"发现教学"
"经验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启蒙哲学"
2.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杜威
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基本特征
"经验课程""经验"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主动行动和对行动结果只反思的结合;
"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持续生长"
"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儿童,学科知识,社会;
"经验课程""问题解决教学"("反省思维教学")是内在统一的;
"经验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经验自然主义哲学或实用主义哲学。
3.当代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的基本特征:
"经验课程""经验""存在"体验或"反思"精神;
"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使每一"具体存在的个体"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完善;
"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自然,自我,知识,社会;
"经验课程"与教学完全一体化;
"经验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现象学,存在哲学,法兰克福学派,精神分析理论等当代人本主义哲学。
经验课程或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⑴经验课程以学习者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
⑵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
⑶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⑷经验课程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经验课程或活动课程的优点及限制(缺点):
优点经验课程强调学习者的直接经验的价值,把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以学习者的人格发展为课程目标,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成为真正的主体,寻到了课程的意义之源,扭转了千百年来把课程视为学习者的控制工具的局面;
经验课程真正找到了文化遗产,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
这种观点摆正了儿童的人格发展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关系。
限制(缺点):经验课程容易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
经验课程容易导致"活动主义";
经验课程的组织要求教师有相当高的教育艺术,对于已经习惯了班级上课制和讲解教学法的教师而言很难适应。
(三)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关系:二者的关系是:课程理论,课程哲学的基本问题,本质上是儿童当下的心理经验与凝结在学科中的逻辑经验之间的关系。
区别:经验课程一儿童当前的活生生的心理经验为基点,学科课程则以学科中的逻辑经验为基点。
联系:经验课程并不排斥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排斥的是逻辑经验脱离儿童的心理经验从而阻碍儿童的发展;学科课程也不排斥儿童的心理经验,排斥的是盲目沉醉于儿童当前的经验发展水平从而抑制儿童经验的进一步发展。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一)综合课程的涵义与基本类型
综合课程:它是这样一种课程取向:有意识的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
综合课程的基本类型:⑴学科本位综合课程或综合学科课程(主题源于学科知识);⑵社会本位综合课程(主题源于社会生活现实);⑶儿童本位综合课程或经验本位综合课程或综合经验课程(主题源于学生自身的需要,经验等)。
1.学科本位综合课程:是以学科或文化知识作为课程整合的基点,课程整合的核心主要源于学科,这种综合课程试图打破或超越各分科课程自身固有的逻辑,形成一种把不同学科内容有机整合为一体的心的逻辑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的基本类型:⑴相关课程;⑵融合课程;⑶广域课程
相关课程: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
2.社会本位综合课程指:以源于社会生活的问题为课程整合的核心,其目的是使学习者适应或改进当代社会生活。其课程哲学是"社会改造主义"
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范例:轮形课程,STS课程,环境教育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轮形课程的理念是由布拉梅尔德提出的STS课程代表的是科学—技术—社会课程环境教育课程有两种典型的组织模式:多学科模式和学科际模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本质上是"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的体现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23:3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472071862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五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五章.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课程   经验   组织   学科   学习者   综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