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违人愿 玩世酒狂把梦圆
蔡松年所处时代混乱,在年少时滞留金国,之后位极人臣,词学造诣颇深,与吴激并称“吴蔡体”,对金源文学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他一生仕途通达,但是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和沦落之悲苦也未能减少,他一直纠结于这种矛盾感慨。通过对《满江红·翠扫山光》这首词的赏析,感受其清劲沉郁的词风,上承东坡,下启稼轩,并揭示其“不仕——出仕”心态的转变,深发蔡松年矛盾复杂而无奈的心路历程。
标签:蔡松年;金词;矛盾心态
宋人认为他是地道的叛臣,在金人看来他不过是“以耸南人视听”[1]2716 的政治招牌,在文史学家的眼中,他不过是个流离北国的宋儒,在艺术家的眼中,他有着过人的文学才华,身份的缺失和出处的彷徨是他当年心头的困惑。他就是金源一代文学大家蔡松年。松年字伯坚,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生于大观元年(1107),仕金由行台尚书省令史,至右丞相,封卫国公。所居镇阳别墅有萧闲堂,因自号萧闲老人。卒于正隆四年(1159),年五十三,谥文简。有词《明秀集》[2]6-7。
公元1120年,北宋与金国签订“海上之盟”联合灭辽,在结盟过程中,暴露了北宋朝的腐化堕落,使其成为金国下一个的讨伐目标。宣和五年(1123)正月,拜郭药师为武泰军节度使,加检校少保,同知燕山府。郭药师自恃徽宗恩宠有加,飞扬跋扈,而后与金兵相遇,不顾宋对他的浩荡之恩,却又战不得力,“药师之兵戈甲鲜明,步伍整肃,金人初见亦惧。斡离不乃东向望日而拜,号令诸部而进。“药师鹰战二十余里,金人已北,张令徽等先自遁,金人力追之。”① 张令徽等的逃跑,导致常胜军的全面溃败,而燕京也就守不住了。郭药师与宋知燕山府蔡靖(蔡松年之父)商议投降,蔡靖不愿,于是药师扣押了蔡靖及转运使吕颐浩等,向金投降,金兵得以进入燕京城。由此,蔡松年也随父留金。
蔡松年入金不满二十岁,他从小接受儒学的教育,“夷夏之辨”的思想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烙印,而且其家里经济条件优渥,初入金时坚决不肯降金,但是现实又不可能让他回到北宋,所以,他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徘徊彷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