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编文艺常识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3-05-31 23:07:57 阅读: 评论:0

·艺考诗社·
文艺常识模拟题
1.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它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 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  )
A.大都
B.中都
C.上都
D.南京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军机省
3.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是(  )
A.杏林
B.悬壶
C.黄芪
D.歧黄
4.请问道教思想中含有下列哪些内容(  )
①神仙说 ②炼丹术 ③长生术 ④道家思想 ⑤灵魂轮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5.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意思是(  )A.唐代科举进士科及第较难              B.唐代科举制度不公平
C.唐代科举对考生年龄的限制
D.明经科出身者与进士科出身者的对立
6.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7.“五四”运动初期的白话文中,男人、女人、物品都称“他”后来谁创造了””“她” 和“它”(  )A.鲁迅            B.钱玄同          C.刘半农          D.郁达夫
8.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
A.射
B.御
C.礼
D.经
9.七国象棋的发明者是(  )
A.司马光
B.司马相如
C.苏轼
D.嵇康
10.《楚辞》中有“兰膏照烛”一句。这里点灯用的“膏”是一种(  )
A.植物油
B.动物油
C.女子的化妆用品
D.一种垃圾
11.“狼毫”的原料取自(  )
A .狼              B.狗              C.黄鼠狼          D.野猪
12.历史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是在(  )
A.岳麓书院
B.集贤书院
C.嵩山书院
D.东林书院
13.《南华经》是(  )的别称。
A.《老子》
B.《周易》
C.《庄子》
D.《抱朴子》 微信公众号:艺考诗社
14.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  )
A.鼓
B.锣
C.钟
D.棒
1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谁之口(  )
A .荀子            B.老子            C.孙子            D.孟子
16.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 73 和 84 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  )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18.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  )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19.科举考试中把考生的姓名糊没称“弥封” ,它初始于(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穆宗 20.“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猪、牛、马、羊、狗、鸡六种,其中人工驯化最早的是(  )
A.猪
B.牛
C.狗
D.鸡
21.山东曲阜有“三孔”,分别是“孔府”、“孔庙”和(  )A.孔酒            B.孔子书院        C.孔学            D.孔林
22.“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两中均可
2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A.乌              B.巫              C.肖              D.萧
2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
A.公生明,偏生暗
B.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25.小王模仿古人填了一首词写完之后发现正文正好 100 字,请问他用的是哪种词牌?(  )
A.满庭芳
B.雨霖铃
C.念奴娇
D.水龙吟
26.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  )
A.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杜甫
27.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最著名,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  )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28.“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  )
A.酒窝
B.眼睛
C.嘴角
D.腮帮
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微信公众号:艺考诗社
A .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3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 1272 年)改称大 都,俗称元大都。宋宣和六年( 1125 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 1153 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辽会同元年( 938 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 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上京为辽的首都,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2.A 【解析】在唐代,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合称“三省”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经 皇帝御批,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事无不管,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
3.C 【解析】黄芪,又名黄耆,一种中药材。
4.A 【解析】灵魂轮回为佛教思想。
5.A 【解析】唐代科举考试明经科较易,考的是经典的背诵默写,故 30 岁考中,已属“老” 了;而进士科较难,考诗赋策论,考的是理解发挥能力,非有长时间的积累不能考取,故 50 岁考中尚属年轻。
6.B 【解析】 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 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 草、行书。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7.C 【解析】刘半农,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 1920 年在
其 创作的一首题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小诗中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 8.D 【解析】“六艺”①指礼(礼仪) 、乐(音乐) 、射(射击) 、御(驾车) 、书(写字) 、数 (算术);②指《诗》 《书》《礼》《易》《乐》《春秋》。
9.A 【解析】司马光根据战国时七国争雄的形势设计的。
10.B 【解析】膏,形声字,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意:溶化的油脂,一般是无角动物的
油脂。 11.C 【解析】毛笔的一种,用黄鼠狼(鼬鼠)毛制成,故名。
12.D 【解析】为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 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 。
13.C 【解析】《南华经》本名《庄子》 ,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 后,便尊之为《南华经》 ,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14.B 【解析】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鸣金,敲锣,古代作战收兵 信号。出处《荀子·议兵》 :“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
15.D 【解析】此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原文是:“或劳心 ,或劳力。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 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
16.A 【解析】西汉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减轻人民负担,减轻刑罚,推崇道家思想 ,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使得国力大大增强。
17.A 【解析】据说孔子活了 73 岁,孟子活了 84 岁,都没跃过这两个岁数。两个圣人都过不 去,所以民间就认为这两个岁数危险。
18.C 【解析】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 《尚书》《周礼》微信公众号:艺考诗社
《仪 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19.B 【解析】武则天时,为杜绝科场贿赂之风,将考生考卷上的名字籍贯等用纸糊上,以防 止考生与撰卷人串通作弊。这种做法类似现在的密封卷。
20.A
21.D 【解析】孔林本称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
22.A 【解析】 我国古代的 “拱手而立” 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合抱时一般是左手在外。 行礼时, 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抱于胸前。
23.C .【解析】《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 411 个,后 增补到 504 个,其中单姓 444 个,复姓 60 个。
24.B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选项中 B 符合。
25.C 【解析】念奴娇又名百字令,水龙吟 102 字,雨霖铃 103 字,满庭芳 95 字。
26.C 【解析】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 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的衣衫被泪水所湿, 形容极度悲
伤。 因此, 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
27.C 【解析】 C 项出自宋代辛弃疾《和赵直中提干韵》 ,A 、B 、D 项依次出自陆游《书愤》 《游 山西村》《金错刀行》 。
28.A 【解析】本义 :面颊上的微涡,指酒窝儿,嘴两旁的小圆窝儿。
29.B 【解析】“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即是月亮黄昏已经升起来了, 那就应该是满月了。 满月的特点是与太阳此升彼落, 出现在黄昏, 消失在清晨!既然是满月了, 那就是在农历的 十五或是十六。
30.C 【解析】屠苏 :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微信公众号:艺考诗社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23:07: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45677616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广编文艺常识模拟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广编文艺常识模拟题.pdf

标签:解析   下列   表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