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卷第4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4Vol.20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2002年第4期)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42002
收稿日期:2002-07-16
作者简介周秀荣(1967)),女,湖北红安人,黄冈师范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本文为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指导性项目)/宋辽金文学关系的研究0的阶段性成果。
论金词与宋词间的关系
周秀荣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摘要:金词与宋词间存在)种既相通又相异的关系。金词主要学习的是宋词主流以外的即苏轼所开创的抒写主体性情、雄迈刚健的豪放词风,同时也接受了)定的婉约词风的影响。而辛弃疾的南渡,又在金词与宋词间架起了一道相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金词;宋词;关系;苏轼;辛弃疾;元好问
中图分类号:I 222.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1(2002)04-0039-05
由于金代文学是以/借才异代0作为起点的,因此,金词如同金诗一样,也深受宋文学的影响。但不同的是,金诗学习、借鉴的主要是代表宋诗主流风格的苏黄诗和江西派,而金词接受更多的是宋词上流以外的/别调0,即苏轼所开创的抒写主体性情、雄迈刚健的豪放词,也就是说,/苏学盛于北0表现在文学上,尤以金词为甚。金词的这种选择,不仅使金词最终形成了有别于两宋主流派的独特词风,也使其与宋词间形成了一种既相通又相异的特殊关系。
())宋之别调,金之正声
金词创作从金初即/借才异代0时期就开始了。创作的主体主要是由宋入金的士人:宇文虚中、吴激、高士谈、蔡松年等,就其艺术成就和影响而言,以吴激、蔡松年为高,被称之为/吴蔡体0(元好问5中州集6)。吴激(?~1142),字颜高,号东山,建州(福建建瓯)人。宋宰相拭之子。著名书法家米芾之婿。宣和四年(1122)至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间使金被留,累官翰林待制。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号萧闲老人,真定(河北正定)人。宣和末,从父蔡靖守燕山府,兵败降金,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从吴、蔡的生平可知,二人本为宋儒,后虽入金,但与北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文化根基包括词学功底都
本于北宋。因而他们的词不仅在内容上表现出对北宋故国的怀念以及仕于异朝的隐痛,其词风和写作技法也明显地表现出对宋词的承继性。如吴激5人
月圆6一词: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此词通篇化用唐人诗句,虚实相间,托意深婉,充满今昔对比、故国沧桑之慨。刘祁5归潜志6卷八评曰:/虽多用前人诗句,其剪裁点缀若天成,真奇作了。0剪裁、融化前人诗句而入词,正是北宋中后期贺铸、周邦彦等人所倡起的时代风气,最为典型的如周邦彦5西河#金陵怀古6(佳丽地),全词系化用唐刘禹锡5石头城6、5乌衣巷6和古乐府5莫愁乐6三首诗而成。吴激等入金之前,正是方回、清真等人之词作流行之时。他们正是受到这种风气的熏染,并在其词作中体现出来。再如吴激的5春从天上来6(海角飘零),词借曾在北宋皇宫走红一时的一位老姬的身世变故,来抒写沧桑兴亡之感,用典十分浑成。元好问说:/彦高此词,句句用5琵琶6故实,引掘甚明0(5中州乐府6)。而在词中大量用典,也是苏轼、贺铸、周邦彦等人词作的特征。从词的风格来看,吴激词似
39
更接近婉约一类,但已体现出摧刚为柔的特征,如上面所提到的5春从天上来6,词在描写老姬的身世、技艺时多用婉约手法,却颇有悲壮之慨,境界也较阔大。另如他的5满庭芳6、5木兰花慢#中秋6
等词,视野也十分辽阔,把忆念故国的悲壮之慨与曲折细腻的婉约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表现出对东坡豪放体的阔大词境和刚劲之气的认同与追求。
与吴激相比,蔡松年受东坡词的影响更为明显、突出,在其5明秀集6中可清楚地看到他学苏的迹象。其中对苏词语句的大量引用和化用是一个突出的标志。据有关学者对金椠残本魏道明注5明秀集6所作的统计,仅卷首八篇5水调歌头6用东坡语就达三十六处[1](P81);蔡氏还有一些作品直接和东坡词韵,仿效苏词体制和神情,如5水调歌头6(玻璃北潭面)追和东坡5水调歌头6,5念奴娇6(倦游老眼,)、(离骚痛饮,)追和东坡赤壁词等,然而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继承和发扬了东坡词的主体精神和风格,即词的抒情言志功能和豪迈清旷的词风。蔡词多学东坡旷放的一面,抒写清疏情怀、壮逸之趣,洋溢着浓郁的高情远韵,如其名作5念奴娇6:
5离骚6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夷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五亩苍烟,一丘寒
碧,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我
梦卜筑萧闲,觉来岩桂,千里幽香发。嵬隗胸中
冰与碳,一酌春风都灭。胜日神交,悠然得意,
遗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岁月。
这首词通过褒贬魏晋诸人,来表达自己的旷达/萧闲0,实际上却隐藏着矛盾痛苦的内心。词境高逸清美,接近于苏轼的/大江东去0;再如他的5水调歌头6(星河淡城阙),表达的是醉以忘忧的超脱之想,意境清雄高旷,也接近苏轼的中秋词(明月几时有)。总之蔡对苏词是)种全面而系统的学习和继承。
由于/吴蔡体0在金代词坛的崇高地位,更由于/苏学盛于北0的影响以及北方民族崇尚豪健之气和刚健之美的文化心理,使金源词坛对以豪放为基本风格且具有抒情言志特征的东坡词的普遍喜好和认同,而/吴蔡体0(尤其是蔡松年词)则是这种喜好和效法的标本,从而对整个金代词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赵秉文被时人誉之为/金源一代一坡仙0(郝经5题闲闲像6,见5陵川集6),其和东坡赤壁词,/壮伟不羁,视-大江东去.,信在伯仲间。0(徐轨5词苑丛谈6卷四)其后如邓剡之悲凉,高宪之清放,王予可之飘逸,皆得东坡一面;作为金词殿军的元好问。被后人迳称为/东坡后身0(吴梅5词学通论6)。清代翁方纲说/苏学盛于北,景行遗山仰0(翁方纲5斋中与友人论诗6),也道出了苏轼与金源一代词风的渊源关系。
其实豪迈清旷之风只是苏词风格的一个方面,在北宋更被视为/别调0,并未产生广泛的影响,而金代词坛从一开始就将其视为正体,并在创作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金中后期产生的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州文派0词人大都为北方籍贯,其中以山西、河北为多,/禀雄深浑厚之气,习峻厉严肃之俗0 (张金吾5金文最序6),加之金代文化整合过程中汉、女真等民族间文化心理的交渗、融合,使这些词人禀有不同于南方词人的特殊文化心理素质,为词这一颇具南方文学特点的体裁加入了新鲜的北方文化因
子,从而使金词形成了一种雄旷豪迈、清劲刚方的主体风格。女真诗人完颜亮和/国朝文派0的中坚词人的词作最能体现这一特色。如完颜亮5喜迁莺6(旌麾初举),是赐赠给出征将帅的,写得豪放遒劲、意象壮伟,是)首很典型的壮词。再看邓千江5望海潮6: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
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
弓弯。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
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
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
魄,长绕贺兰山。
全词奇伟雄壮,跌宕起伏。明人杨慎最为推崇此词,认为:/金人乐府称邓千江5望海潮6为第一0 (5词品6),元人陶宗仪也认为此词:/堪与苏子瞻5念奴娇6、辛幼安5摸负儿6相颉颃0(5南村辍耕录6),可见此词影响之大,它很典型地体现了金词豪风壮气的北国风范。再如赵秉文5大江东去6(用东坡先生韵):/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0境界阔大,风格雄奇高旷。而代表金词最高成就的元好问,他的词也更多地体现出)种雄放豪迈之风。如有名的5水调歌头#赋三门津6: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
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仰危巢,
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次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
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词人目睹三门津雄姿,激发壮怀,把自己的胸次襟抱投射到三门峡雄伟景观的描写之中。词风雄奇豪宕、境界阔大飞动另如5水调歌头#汜水故城登眺6等也充分体现了遗山词雄阔苍茫的壮词特色。
40
总之,金词豪迈清劲的主体风格与宋词的深婉绮靡有着较大的差异。对此,清代况周颐有)段精彩的论述:
南宋佳词能浑,至金源佳词近刚方。宋词
深致能入骨,如清真、梦窗是。金词清劲能树骨,如萧闲(赵秉文)、遁庵(段克己)是。南人得
江山之秀,北人以冰霜为清。南或失之绮靡,近
于雕文刻镂之技。北或失之荒率、无解深裘大
马之讥。(5蕙风词话6卷三)
(二)南北交流,刚柔相济
金词虽以豪迈清劲为主体风格,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注意学习宋词含蓄深婉的一面。这在党怀英、王庭筠、完颜畴等人的词作中较为明显。如党怀英5青玉案6(红莎绿弱春风饼)通过咏茶,将人事与茶事巧妙融合,含蓄蕴藉、清丽高雅;另咏七夕词5感皇恩6(一叶下梧桐)也写得缠绵哀怨,词风清切深婉。王庭筠5谒金门6(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委婉细腻地写出亲人对宦游在外的词人的殷切期盼,借以抒发自己孤寂幽独的情怀,风格幽峭。蕴涵深曲。再如完颜畴5春草碧6:/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0。这首惜春之作借风雨暮春、花事凋零的景象,表达了)种/无可奈何花落去0般的时局感伤,寄托了词人的伤心怀抱。笔致含蓄深婉,另他的5青玉案6、5临江仙6等词作,都具有这种特点,如果把他的词与豪爽遒劲、雄健横霸的海陵王词相比较,正从)个侧面表明女真族因长期接受汉文化的熏染而逐渐雅化的趋向。
金词以豪迈清刚为主体而兼融婉约的风格特征,体现了金词与宋词既相通又相异的特殊关系。然而在谈到金词与宋词的关系,尤其是金词与南宋词的关系时、不能不提到一位重要的词人)))辛弃疾。
北宋灭亡后,由于南北分治和南北文化的差异,文学创作也因之各呈面貌。表现在词的创作上,这种差异犹为明显,上文已作了论述。然而,身为/北人0的辛弃疾的南下,对改变这一现状,即为南北词的沟通与融合起了重要的作用。首先,辛弃疾出生、成长于北方,他的词风是以北人的雄豪之气作为底蕴的,而且辛在青年时代,曾与党怀英同学于蔡松年门下(5宋史6及有关资料都有过记载),而蔡松年当时作为金代最负盛名的词作家,其词追步东坡,清逸刚劲,这对辛的词学观念和创作风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启示和导向作用。比较蔡、辛二人的词作,就能发现二者的密切关系。辛词中有大量借用和化用蔡词句之处[2],表明稼轩对蔡词的熟谙。再者,辛词与蔡词都有好用典故、喜发议论、以文为词的特点,当然更为突出的一点是二者都表现出对苏词的主体精神和豪放之风的继承和发扬。这些相似之处,当决不是一种巧合。虽然南渡前,辛弃疾并未有词作存留,但他的词学渊源来自北方却是毫无异议的。后来辛弃疾南下,成为横跨宋金的一位特殊词人,南下后倍受猜嫉冷遇、壮志难酬的遭遇,使其词不仅发扬了苏词的豪放之风,而且融之以慷慨悲壮的爱国精神,并在他的吸引下,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辛派词,从而使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在南宋词坛大放异彩。尽管辛派词在南宋始终未被视为正体(如张炎在其5词源6中就将辛派词称为/豪气词0,以与所谓的/雅正0体区分开来),但辛派词的豪风壮气毕竟给绮靡柔婉的南宋词以强有力的冲击。同时,辛也在创作中充分吸收婉约词的一些表现手法,并将婉约与豪放融为一体,写豪气,而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又渗透着英雄豪气,如他的5摸鱼儿6(更能消几番风雨)就是典型的摧刚为柔的代表作品。南宋刘辰翁曾感叹道:/斯人(辛弃疾)北来,暗呜鸷悍,欲何为者,而谗摈销沮,白发横生!0(5辛稼轩词序6)其实,/斯人北来0的意义/
不仅在于给南宋王朝带来了北方英雄豪杰的抗金斗志,给南宋词坛注入强劲的爱国热情,还在于通过蔡松年将金初词人宗尚东坡的取向及北方人特有的豪迈之气带到南方,加以发展,与南方固有的词风合流,从而形成前所未有的壮阔波澜。0[2]稼轩词正体现了这种南北文化的融合并跃居宋词之巅峰。
与此同时,辛弃疾也对北方金词产生了巨大影响。辛词在北方倍受推崇,元好问曾称道:/乐府以来,东坡第一,以后便到辛稼轩。0(5遗山自题乐府引6)而作为金词的集大成者,元好问词也深受辛词影响。遗山词中有稼轩之风者甚多,悲壮苍凉,又颇有顿挫之致。如5摸鱼儿6(赋招魂九辨)、5水龙吟6 (少年射虎名豪)等词作,既有英豪之气,又内蕴悲慨,颇类似于稼轩那些/横绝六合,扫古万空0的壮词;遗山词还有兼融婉约、豪放于一炉的特点,这也明显是受到稼轩词的影响,最为典型地是两首写情佳作5迈陂塘,双莲6和5迈陂塘#雁丘6: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
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
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卜间
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5双莲6)
41
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
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干山暮
景,只影为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
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地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5雁丘6)
5双莲6写一对小儿女的殉情故事,哀艳凄恻,感人至深。人花相映,合而为一,写出了这人间至情超越时空的永久魅力。5雁丘6则写一对殉情之雁,更是缠绵深挚,回肠九曲。词人以健笔写柔情,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一炉,柔婉之至而又沉雄之至。这种词风正是遗山学习稼轩的又一具体体现。南宋风雅词人兼词论家张炎对这两首词有过很高的评价,他说:/元遗山极称稼轩词,乃观遗山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如5双莲6、5雁丘6等作,妙在模写情态,立意高远,初无稼轩豪迈之气。0(5词源#杂论6)张炎指出了其/风流蕴藉0的一面,但/初无稼轩豪迈之气0的评
论则不甚妥当,其实这两首词之所以达到婉约词的高境,恰恰是词人将稼轩词的/豪迈之气0输入词中,方形成其既柔婉之致又沉雄之致的风格。
关于辛弃疾对元好问的影响,与元好问同时代的郝经在5祭遗山先生文6中就说过:/乐章之雅丽,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轩。0(5陵川集6)元人刘敏中5江湖长短句引6也论道:/(词)逮宋而大盛,其最擅名者东坡苏氏,辛稼轩次之,近世元遗山又次之。三家体裁各殊,并传而不相悖。0(5中庵集6卷九)正说明苏)))辛)))元,三者一脉相承而为词坛翘楚和正传。
总之,辛弃疾的南下,在金与宋尤其是南宋间架起了一道相沟通的桥梁,而这也构成了宋金词间又一层特殊关系。
(三)诗词一理,异域同调
与宋相比,金代词学理论不甚发达,只有王若虚、元好问有较为明确的词学观。与金词的总体特征相对应,其词学理论也主要是对苏轼/以诗为词0的词学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北宋末期,当女词人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0这一严分诗词疆域的本色理论后,便得到了北宋格律派和南宋风雅词论家的普遍认同。而稍早于前的苏轼/以诗为词0的词学观在当时却末产生很大的反响,甚至于他的门人都不以为然。如陈师道(1053~ 1102)云:/子瞻以诗为词,,虽工非本色,,今代词手,唯
秦七、黄九耳。0(5后山诗话6)一直到南宋辛派词人那里才得到响应。王若虚(1174~1243)则进一步继承了苏的主张,明确地提出了/诗词一理0之说,以对南宋风雅派词论进行反拨,他说,/盖诗词一理,不容异观。0/陈后山谓子瞻以诗为词,大是妄论。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与流俗争胜哉!盖其天资不凡,辞气迈往,故落笔皆绝尘耳。0(5滹南诗话6卷二)这与宋南渡后王灼(1081~1160)之论极为相似:/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为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0/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0 (5碧鸡漫志6卷二),二者都充分肯定了苏轼的诗化词学观,可谓不谋而合。王若虚的/诗词一理0说也是苏学北行在金词学理论上的嗣响。
王若虚的词学观点又被元好问所继承,作为一位集大成者,元的观点也更为自觉、圆通。他说:/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5诗三百6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之语,特猝为外物所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耳,,,由今观之,东坡胜处,非有意于文字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情性,流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东坡发之。0(5新轩乐府引6)
元好问将诗词同论,正是对苏轼诗化词学观的肯定,而其中/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0也符合苏轼的一贯美学追求。同时这段文字又概括了元遗山/情性0论的基本观点。(/情性之外,不知
有文字0)他认为,词的根本性能在于/吟咏情性0,所以论词的最重要标准是看其/情性0的有无与真假,而不是看其文字形式的/工拙0,即情性为主,文字为从。元好问的情性论,与南宋辛派词人评苏辛之观点,也极为相似。如稼轩门人范开云:/世言稼轩居士辛公之词似东坡,非有意于学坡也,自其发于所蓄者言之,则不能不坡若也。,,意不在于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耳也。0 (5稼轩词序6)刘辰翁云:/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0 (5辛稼轩词序6)
正如方智范先生所指出的:/辛派词人与元好问,虽一南一北,却共同鼓荡起推崇苏辛、张扬情性的健康风气,扫荡着在文字技巧中讨生活的不良词
42
风。0[3]
参考文献:
[1]赵维江.金元词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胡传志.稼轩的师承关系与词学渊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97:(1).
[3]方智范.金元词论:批评的两个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2:(5).
责任编辑:杨光宗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Jin and Song Ci
Zhou Xiu-rong
(School of L iterature of Huang gang T eachers college,Huanggang43800,China)
AbStract:Jin and Song Ci are cloly interlinked but distinctive.Jin ci mainly absorbs the subordihate char-acteristic of Song Ci)a style of toughness and unstrainedness initiated by Su Shi to describe the subject.Mean-w hile,it is influenced by the style of g racefulness and restrainedness.In addition,Xin Qi-Ji southern trip ts a bridge of comm unication betw een Jin and Song Ci.
Key words:Jin Ci;Song Ci;relationship;SU Shi;XIN Qiji;YUAN Haow en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