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涵泳
邻翁走相报,隔窗呼我起。
数日不见山,今朝翠如洗。
——刘梦吉城市里的居民是不能常常看见山的,首都的人便会有这种幸福,
向西一望,你便会经历一种奇异的喜悦,线上突地涌现了一带蓝烟,
乎是历历可数。当这个时候,
诗人刘梦吉的《村居杂诗》来:“
我起。数日不见山,今朝翠如洗。”
明白这诗里所包含的感情,
么简单啊,
很爱陶渊明,
看山,原来中国人看山,也并不都是那么呢!
望着西山的时候,
片松林,
森玉笏爬上去便是鬼见愁,
个是鬼见愁,一个是翠驼子,
有个山坳,山坳里有个八义沟,
松林,松林下面便是碧云寺,
地方。
最早的香山寺,有记载可寻的,是建在这见于孙星衍的《京畿金石志》,
寺碑,李晏撰,大定二十六年立,见
寺碑,
刻,
曾随成吉思汗西征,
现在颐和园里,他的后人开山造寺,
罗游记》里面曾提到北海、琼岛,
西苑一带、
园囿。
北京在唐代是幽州的范阳郡,宋代改作燕山府。元人本来自称为大朝,所以把京城叫作大都。
元杨著的《山居新话》说万岁山、太液池都是金代开
发的。待到1292年,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又引了昌
平县的水源,扩大了今天颐和园里的昆明湖。那时
北京的河流池沼多是相通的。在清代由颐和园后
宫门出来上船,坐船还可过青龙桥直溯玉泉山。现
在青龙桥那儿还有过去泊船码头的遗迹。香山麓
下从前也可能聚有河水,因为还有古河道可寻,旧
河道旁边还有一口井,井边的龙王庙上还有一块
碑,叫作“盘河帝碑”,所以这里从前可能叫盘河。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从碧云寺走到颐和园,走在路
上的时候,我就想,谁知道踏在我们脚下的圆石子,
不就是当年郭守敬在察看河道时所踏过的呢?
今天的碧云寺主要的建筑物多是明代的遗物。
从现存的嘉靖九年造的钟、天启四年造的磬,还有
崇祯二年造的钟,都可以看出明代历朝对碧云寺都
有扩建。正殿的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大势至阿难陀
塑像都是明朝塑的,表情生动,线条流畅,人物显出
中国人的脸型,最能表现当时雕塑的风格。正门两
厢塑的二金刚力士像和二殿的弥勒佛都是正德时
代造的,已经有四百多年了。
这里还有明代的木制的香炉、签筒、烛台,一色红地金漆,都描着夔纹、回纹、串枝连等花纹,形制古
朴,一看就是明制。明代监修碧云寺的都是有权有
势的内监,魏忠贤也是其中的一个。当时最优秀的
工艺工人都是掌握在这批人的手里。因此,这些制
作也必然是当时最优秀的工人的最好的作品。这些
作品在当时也是不可多得的,何况是几百年后的今
加保护才是。
从正殿出来,
有508尊罗汉像,一律都是木胎贴金的,
同,是很好的艺术品,但是最具情趣的,
地突出了十八世纪中国建筑的特色的,
端木蕻良
美文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