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的人生序曲
——析《红楼梦》探春判词曲《分骨肉》
张晓申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探春的判词曲里没有爱情,只抒发了骨肉离别的亲情。其实,无论寻觅亲情爱情,都是精神在寻觅家园。看电视剧《红楼梦》时觉得最感人的就是:即将远嫁、凤冠霞帔、严装待发的探春临行前缓步走进一个小院,对着凄凄惶惶迎出来的赵姨娘含泪叫了声“娘”。很多读者都知道,不招人待见的赵姨娘说话行事确有很多可气之处,弄得自尊心极强的亲生女儿探春常觉很没有面子,故而对她平时一律依礼称“姨娘”,办起事来铁面无私。但所有的“铁面”“铜心”,在离别的一刹那都被真情的洪流冲得荡然无存,因为那母子亲情是她本初的精神家园。可亲情就能是永恒的家吗?为了生存、“功名”,一代又一代人依依走出家门,走过长亭,走
向一座座“阳关”或者“蜀道”……“恐哭损残年”!日渐衰老的身在无限的情面前最能体味生命的短暂局限,体味来日无多的恐惧和强作欢颜的心酸,而“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又是多少远行人的命运啊!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陶渊明《杂诗》)、“人生寄一世,奄忽若尘”(《古诗十九首》)……古人常用飘尘、转蓬、浮萍等比喻,都是对人生短暂漂泊的深切感受。抛却了家园却没有终点,时时寻归却永远在路上,随时遇无常。在“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凉结局中,我们看到了痛苦的人生和人类本真的向死生存状态;然而,曹雪芹又是对生活充满了挚爱深情和希冀的,透过他画在探春簿册上的风筝和大船,我们又看到了他的希望和不甘。风筝、大船超越了微尘、蓬草、浮萍等庸常象征人生无依悲苦的意象,分别指向新的高度和新的世界。《分骨肉》全曲只有前两句是叙述前路艰险和骨肉分别,后面大部分内容似乎并不是在写探春的悲伤,当然,抛闪了家园将永远置身于漂泊和孤独中,但探春似乎更担心父母“哭损残年”,只“告爹娘,休把儿悬念”。从“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的劝慰和叮咛中,除了远别的伤感缠绵外,我们感到更多的倒是一种通脱豁达和淡定自信。亲人们悬想牵挂:一叶孤舟、万顷大海,迎亲船将转眼变成沧海一粟,在雷电交加的夜里,在怒涛中颠簸前行……海那边会不会也是个“万艳同悲”的世界呢?但探春没有恐惧,没有过度悲伤,她坚强,直面人生,踏着离别的曲,走出家园,走向新世界!曹雪芹在描写探春改革大观园小试身手时,即表达了自己的赞美,寄托了理想。在这首命运之曲中,御风苍穹的风筝和漂越大海的探春也许 再次寄托了他新的更高的理想,这都超越了这个世界,否定了虚无和沉沦,引领着人生风雨兼程在险阻和无常中不弃前行。这大约是作家在洞悉了悲哀而永恒的人类本真生存状态之后,所执着进行的终极拯救吧。
◆攻读点:读了这首《分骨肉》,真让人肠断酸楚。《红楼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语言成就更是让人仰望。本文作者从主题入手,分析这首词的情感取向,即“寻觅精神家园”,探春的幽怨、伤悲与淡定的情感就是通过唱词的每一句、每一词,充分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