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1

更新时间:2023-05-31 20:47:19 阅读: 评论:0

《定风波》导教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知人论世,理解词的意义和内涵,感受并学习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面对人生风雨的情怀,学会正确面对人生风雨。
【学习方法】:提问法、谈论法、讲解法
一、品读苏轼:
1、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2、 也许正是一蓑风雨,铸就了一个旷世奇才,一个士大夫心神往的人格典范,一个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一个有一派刚直不屈执著风节的政客、一个有着一颗善于解脱的智
慧心灵的智者,和一个有着一副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的善良心肠的天真稚童!(《写不尽的苏轼》)
二、背景链接:
《定风波》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和他创作的两赋一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同一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到黄州,贬谪黄州是苏轼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大的挫折,也是他内心纠结得最紧、矛盾冲突最厉害的时期。在他被贬官之前是在浙江湖州当太守,而且还是文坛领袖,如今却变成了阶下囚,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最沉重的打击,人生的痛苦莫过于失落的痛苦,被剥夺的痛苦,过去那些地位、荣誉,统统被剥夺掉了,在心里产生了强大的反差。通过诗词可以透视苏轼贬黄时期的心态,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心路历程从“失意苦闷”到“乐观坦然”再到“超然豁达”。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的第三年,着眼点是“道中遇雨”这一小事,借题发挥时所写。
三、互动导学
(一)、诵读提示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fang)/吟啸(xiao)/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suo)烟雨/任平生。
料峭(qiao)/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xiao)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诗歌鉴赏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译文
  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怕什么风吹雨打?披着蓑衣,顶着风雨,漫步在崎岖的人生路途上,这是自己平生经历惯了的。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意,山头夕阳西下,给自己送来一点暖意。回望刚才走过的萧瑟处(偏向于心理精神上), 所谓的风雨都已经无所畏惧了!
四、自由诵读,把握该词的感情基调:豪迈
五、背诵诗歌,小组竞背
六、合作探究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明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2.整首词写词人在雨中冒雨前行,那这雨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明确:雨骤风狂。“莫听穿林打叶声”
3.仔细体味“莫听”“何妨”“ 吟啸徐行”“ 轻”“谁怕”“ 任”这些词语,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风雨,苏轼是怎样的心态?
明确:闲适、坦然的心态 
4.“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明确: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5、“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雨,那它还暗指什么?
明确:人生的风雨。
6.“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明确: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可以补充以下句子让学生积累: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20:47: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37239615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1.pdf

标签:人生   风雨   黄州   面对   有着   作者   山头   竹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