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微课说明

更新时间:2023-05-31 20:27:28 阅读: 评论:0

《定风波》微课说明
整体思路:炼字(推敲字句)-----品意(再现意境)--------悟情(鉴赏情感)
核心词语解读:风雨
确立本课主题:从《定风波》看苏轼的思想与人生
一.导入:分析形象,导入主题
遥想赤壁周郎,酾酒临江,千古英雄出少年\\ 老夫弩射天狼,泼墨湖广,留待后人笑我狂!
从什么地方看出?赤壁周郎(赤壁怀古)酾酒临江(赤壁赋)弩射天狼(江城子)
在你以前的印象中,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问:词前小序说了一件什么事情?词中哪几句体现了序中内容?
三.看苏轼人生风雨,思苏轼人生态度:阅读注释,知人论世
1.乌台诗案: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铛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命悬一线九死一生
2.沙湖买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开荒种地生活艰难
明确:沙湖道中风雨——人生的风雨
苏轼用什么来抵抗这场狂风暴雨?莫听吟啸一蓑烟雨任平生
1.乌台诗案: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铛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命悬一线九死一生
2.沙湖买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开荒种地生活艰难
明确:沙湖道中风雨——人生的风雨
阅读上片,思考:苏轼靠什么来抵抗人生的狂风暴雨?(插入提示:“吟啸”典故/“竹杖芒鞋”与“马”的意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积极面对的态度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总结人物形象1:风雨中的苏东坡会有怎样的表情?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醉”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想像一下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就能掂出这句话的分量。以苏轼的才学,治国安邦定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太正直太富有诗人气质了,禁不住有感便发,不平则鸣,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文名冠一时,但他的五尺之躯却不见容于当权者。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欢迎。他一生四十多年的做官生涯中,被一贬再贬,在一地居住从来不满三年。我们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他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荒野古道上,无休无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的情景。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多媒体展示):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
同学们知道这三个地名并列意味着什么吗?应该是苏轼的三个被贬之地。对,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宋哲宗时,他又因反对全部废除新法而被贬惠州,最后到偏远的儋州,今海南岛。“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多少坎坷,多少忧愤,尽含其中,却以自嘲的语气平淡地说出,这就是苏轼的旷达。
四.看风雨后的苏轼,感悟苏轼的思想内涵
导入语:雨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雨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大雨过后,苏轼对人生有了怎样一种新的认识呢?
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风雨过后,必将迎来人生的希望(抓住“斜阳”“迎”)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往事,人生顺逆心中已无分别(抓住“萧瑟处”“风雨”“晴”)
总结人物形象2:雨过酒醒后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醒”东坡——堪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五.拓展延伸
问:如果把本词中苏轼的思想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选择哪个字?
预设一:“无”谈谈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本来无一物,哪有晴雨的分别?(佛家的达观)
回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风波之地的“我”只是一场梦幻,
“吾丧我!”——庄子忘记过去的“我”才能寻回真我。
(道家的超脱)
明确:“无”——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坡仙化境”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20:2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360481861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定风波》微课说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定风波》微课说明.pdf

标签:风雨   人生   平生   赤壁   吟啸   思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