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林黛玉
形容——犹如海棠般娇可;
情怀——犹如菊花般傲视孤高;
叹息——犹如柳絮般飘落;
泪痕——犹如桃花般红绡香断……
——题记
桃园深处,默默葬花,花香袭人,面容娇艳,数以的泪水从眼角坠落,不断……漫天飞舞的花瓣飞旋着,幽幽飘零,似乎讲述着如诗歌般隽永、如琴海般撩人心弦的故事。
忘却不了宝玉在繁花中飘逸洒脱,青春洋溢的身影;忘却不了宝玉春花,钻石般闪烁的笑靥;忘却不了夕阳西下,一起在余晖中漫步,脚踏绵绵花叶而行。然而,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觉中灰飞烟灭。昙花一现,咫尺天涯,每一次的相逢却常常是美丽而令人哀叹的错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整日整夜思念,每分每秒牵挂,怎么可能不比黄花
瘦?但即使是缕缕哀愁,也磨灭不了两人相印的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难道不是对两人爱情最生动的诠释?思念像在天空回荡的歌声,永远未曾一断,未曾后悔……
人的一生为何如此短暂,还没有真正地开始就已经到了尾端,黛玉是来还泪的,这已成无可否认的事实。前世的姻缘恩德未尽,后世又将他们牵扯到了一起,就似牛郎织女被永隔银河两岸。好冷酷,注定要分离,为何还要相守?泪水不是永远哭不尽的,黛玉就是把泪水哭尽还了前世的灌溉之恩。如此悲痛的离别,如此凄楚的凉意 就连潇湘馆外的斑竹们似乎也在哭诉,令人悲怜…
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没有巫师的水晶球,没有潘朵拉的魔盒,没有人能够决定沉沦,没有人能够决定命运。也许,只有彼此间不再相见才是最后的归宿。谈笑间,真的,一切都停格了,悲与喜似乎是上天有意的安排,让人“哭笑”……
似乎我也明白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悲痛不能解决一切离与分。即使结束了什么,也不要悲观将自己锁压。沉默,悲伤,痛苦,只是上天一次玩笑的终止。结束了,不必再留恋什么,找什么能够让自己宣泄的方式,而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千万不
要将自己的幻想破灭,追求也许正是人生中最好的魔法,比悲伤这些令人痛心的小角色好一千倍,甚至一万倍……
最后请记住一句话:昨天代表的是已消逝后的留恋,而明天象征的却是憧憬的希望。珍爱自己,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让自己重新变得璀璨,变得辉煌!
我眼中的王熙凤 读罢《红楼梦》我掩卷沉思,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雨满面,又曾不止一次因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但最让我为之心动的却是那位被世人认为刁钻泼辣、放诞无理、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她虽没有黛玉娇滴可爱,也没有宝钗温和宽厚,但我却说她的确是一个世间少有的奇女子。
论其相貌,她是一个极“美”的女人。在凤姐未出场之前,作者就在第二回借冷子兴之口说她“模样极标致”而她的外形美,在第三回出场时表现得最为精彩: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这里用了画家的渲染法,对凤姐这个人物的外形美作了极力渲染,肖像服饰描写也突出了其与众不同。凡不一般人必有不一般的装扮,从其服饰打扮可看出其极强个性,我们再看那“一
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粉面含春、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站在我们面前的活脱脱的一个美人坯子,一出场便满堂惊艳。难怪曹公说她是“美的恍若神妃仙子”!恐怕也只是“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吧。而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这种美独独又是一种“冷艳”型的美,“三角眼”、“吊梢眉”仿佛在向世人诠释他的美是不容侵犯的。而对于像贾瑞那样的好色之徒更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从贾瑞愿在“风月宝鉴”虚幻一回直至搭上小命这事实可见,王熙凤的美并不是吹嘘出来的!所以把她比作“冰山”上的“一只雌凤”最是极好的。
后来,第六回又借周瑞家的之口这样描绘:“这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一样的模儿…… ”。而当刘姥姥在周瑞家的招呼下进入凤姐房内,一派富丽堂皇的陈设,只见: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这段描写,充分显示出这位贵族之家奶奶所特有的雍容华贵,悠然自得的气派。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作者笔下的王熙凤是个貌若天仙,娇媚可人,风趣泼辣的美艳佳人,她的形象,她的神态,她的气质,全显露出来了。就连拥有美妻的贾蓉这个英俊侄儿也禁不住王熙凤的迷人风韵,对她有暧昧情怀,曹雪芹对凤姐这
个人物,是从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式进行塑造的,她的形象也从各方面得到映照,这是凤姐这一形象极具特色,有血有肉,既生动又逼真的根本原因。如果单单要就王熙凤的美作个比方,我想最好是酒,是一种包装精致香醇漫溢而又辣醉过人的烈酒。
而论其性格,她却是一个极“辣”的女人。我们初识其辣是在她首次出场,人未见笑先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其放诞无礼与周围人的敛声屏息,恭肃严整形成强烈反差。也难怪初到贾府的黛玉会纳罕,而贾母戏谑的称之为“凤辣子”更是恰当不过的。再有王熙凤对黛玉的盛赞:“天下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样的这话说得巧妙绝伦,既赞美了林黛玉,取悦了贾母,也暗中夸奖了在场的迎春、探春和惜春。这是她“辣”的体现,也是她绝佳口才的展现,所以说后来她能把说书的唬的瞠目结舌,道:“奶奶好刚口,奶奶若做我们这行,我们也就没饭吃了!”冷子兴也说“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 也是不无道理的。 而王熙凤的一哭一笑也皆有来由,哭是因为她想到贾母见到外孙女必定会引起失女之痛,所以这哭是为贾母而哭,而当他听到贾母说到“我才好了,你到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她忙转悲为喜,情绪变化之快无人能及。而从她回话王夫人,笑答贾母等情节,更生动地显现出其
善于逢迎,精于察言观色,八面玲珑之特性。 至于其后,则更有“毒设相思局”, “弄权铁槛寺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等,活脱脱将一个“凤辣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王熙凤之辣,却不似寻常的泼妇悍女。她辣,却辣得脱俗,辣得让人有的不是打心眼里的厌恶,而是深深的铭记和久久的回味,就像一杯哭咖啡,苦涩中透着那种浓浓的香韵,这正是 “恨凤姐,气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然而仔细想来,却不得不说,王熙凤之“辣”,是不得已而为之。在这个深宅大院之中,贾母高高在上,无人能及;王夫人妻以夫荣,又母以子贵,地位非凡而牢固;邢夫人虽无甚地位,然终是贾母长媳,亦不可小视;李纨为贾政那个出色的长子之妻,以其贞节在贾府倍受尊重,又有子。而王熙凤呢,她有的是什么?公公不务正业,婆婆愚蠢无能,丈夫荒唐奢淫,又无子嗣;而于她自己,又不若看似贤淑端方的秦可卿般善用其色,她恪守妇道,自尊自重。要巩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只能靠自身的努力,只能凭其“辣”。 而当她不再“辣”时,她也就不再受人重视了,有的只是为尊者的误解与责难,他人的白眼与讽刺。心中万般委屈悲愤,却无处诉说,不得宣泄,更不得夫婿体谅。一个女人,一生却不得丈夫真心以待,情何以堪。其临死的凄惨之况令人不禁潸然泪下。 也许我们更应该为这个“辣女人”洒上一把同情的泪水吧。
可论其才智,她竟是一个极“能”的女人。 她有着不同于与她同时代文弱女子的独特个性,
她精明能干,把一个大家庭操持得井井有条。也许她腹内空空,既吟不成诗,也做不得对,既不及宝钗的停机之德,更不及黛玉的咏絮之才,可她正像第二回冷子兴所云“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的确,在整个红楼梦中没有一个男人能超过王熙凤的才干及处事的魄力。王熙凤自信、刚强、作风男派,堪比男人。她出身于“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自幼假充男儿教养”。这样的家庭背景,在她女儿身上铸就了男儿的性格——自信、大胆、刚毅,这是大观园中其它的裙钗也远不及的。且看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事,在宁国府理事,王熙凤又只是“挂职”,权力可不是那么好集中的。但她却理得有头有绪,针对宁国府五大“疑难杂症”(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她可是能一一对症下“药”。 首先是分班管事,职责分明;:“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利害,自此各人兢兢业业,不敢偷安”。一个身处封建世家的女子,竟能担起持家重任,并且干起事来能得心应手,怪不得秦可卿早就给了王熙凤定论:“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也怪不得当今许多“红迷”纷纷称赞王熙凤是个卓越的领导!这样八面玲珑叱咤风云也绝非一般男子所及!所以,王熙凤----这位绝世佳人,这朵红楼奇葩, 遗世而立,撼人心魄啊!
重读《红楼梦》不觉被王熙凤深深地感动,遂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