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悠久的玉石文化玉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记者:众所周知,玉石文化是中华名族所特有的文化标志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玉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吗?
罗忆:好的。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从古至今,玉被应用于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国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玉石文化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名族心理、名族性格和高尚情操,因此玉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这也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
玉石文化起源于距今七八千年的石器时期,先于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等,是中华文化最早的文化形态。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是既注重物质的实用性,又注重精神的艺术性。而玉石文化具有这两重性,作为实用品的玉石器物与财富相关,作为艺术品的玉石器物与精神世界相关。所以从至今,玉备受中国人的喜欢。
虽然考古学家对发现第一玉有很多的争议,但大家对古玉的发展认识比较一致,即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崇拜的阶段——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到夏,直到商代时期。
这个时期里,古人对玉石的自然崇拜发展到了图腾的崇拜,大家认为玉不仅仅好看更是沟通神灵的石头。人们把玉当成人们沟通天地、敬神祈福的器物。这个时期的玉器,在造型、纹饰和观念上都是现出强烈的神秘
感。
第二阶段:厚德载物的阶段——由周朝至汉朝。
从周到商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玉被理性化、崇高花和神圣化。尤其是孔子出现后,其儒家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很喜欢玉,他提出“比徳于玉”的观点。也就从这个时候起,玉器又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到的含义。
汉朝奠定了中国玉石文化的基本格局:“礼、葬、饰、摆”四大类。
到春秋时期,随着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古人对玉的喜爱也达到鼎盛时期。当时的古语:“宁可食无肉,不可身无玉。”正是当时的写照。而秦始皇也用当时最有名的氏璧制成了皇帝印章,就是玉玺。
第三阶段,全名崇爱阶段—从魏晋时代直到清朝末期。
魏晋时期,玉石文化曾陷入低谷阶段,那是因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无精力去爱玉,加上当时流行玄学,民间流行吃玉的行为很多古玉都被百姓吃了。
直到宋朝开始,玉石文化才一度繁荣,皇家设立了玉院,形成了宫廷用玉体系。和田玉贸易、制作鼎盛,苏州成为明间制玉中心。
明代是皇室爱玉成风、民间玩玉兴隆的时期。
而清代则是我国玉器发展的巅峰。当时宫廷玉器器型之广、工艺之精、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加上技术之高、装饰之华美,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清康熙帝时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皇帝出军收复新疆,重新打通了和天玉向中原流通的通道,这些都奠定了玉在中国古代兴盛的发展之路。
玉包含了中华名族的精神
记者:从古至今,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玉呢?
罗忆:原因很简单,世间上所有的名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美的东西。
美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从捡好看的石头起,人们产生了审美意识。看到石头很好看,又耐用,人们就把它做成装饰品、工具使用。到后来,大家从众多石头中筛选出一个最美的,中国人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玉。从那一刻起,中国人就把玉和石头分开了。
但通过考古我们不难发现,古人虽然将玉和石头分开,但两者之间又存在一定关联,所以中国的玉应该叫玉石。
中国人喜欢玉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玉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悠久的历史岁月,在全世界罕有一件物品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几经兴衰,再度繁荣时却更加辉煌。
其二,我国玉石和玉器在世界享有盛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一看到玉就想到中国。从地理上分析,这是因为我国拥有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玉山—昆仑山,昆仑山是盛产和田玉的地方。
其三,玉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成为中华名族内在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含了伟大的精神,其民族精神绵延不断,传承至今。
如,“温润如玉”是君子的最高标准;“宁为玉碎”是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是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是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是清正廉洁气魄;“守身如玉”是爱情坚贞执着;“锐廉不饶”是开拓进取等。
玉石因稀少而神秘
记者:从古至今,大家赋予了玉石非常神神秘的色彩,认为其是有灵
性之物。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其中的原因吗?
罗忆:好的。
古人刚爱上找石时,认为只要稀少的就是好的。
人类最初捡到玉后觉得其好美,也是因为其稀少,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人间的灵物。因此古人常常把玉石作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在使用,无论是上天祭祀、巫术等都使用玉。所以那个时候起百姓就认为谁拥有玉,谁就可能受到崇拜。这种思想一直流传了很久。
后来,有身份、有地位的古人经常将玉石用于随葬。发展到汉代时,我国的人还一度认为,于是具有灵性还有防腐的功效。人在死后,尸体所有的孔都被玉堵上,那整具尸体都不会腐烂。后来玉和生命之间又建立起了神秘的关系。
因为玉稀有、难得,被尊为权利、财富、身份的象征,所以从古至今它都被看作是奢侈品。我们大家都知道和氏璧的故事,蔺相如当年用生命保卫这块和氏璧,最后还被制成了秦始皇的玉玺等,都为玉石赋予了神秘色彩。
玉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地位
记者: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玉石的发展,以及玉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吗?
罗忆:在古代时,玉就被赋予了很高的历史地位。
世界有三大古文字,一个是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二是古埃及的圣书文,这两种文字早已消失了几千年。唯独中国的古文字流传了下来,那就是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玉”是用一个绳子穿起了四片石。后来,一个绳子串了
三片石就是“丰”字,表示着丰收。
发展到今天,人们将石头两头的写去掉,就有了今天的“玉”字。可见“玉”和“王”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从隶书开始,“玉”字和“王”字才开始分开使用。但无论如何,大家可以看出玉被赋予的历史地位。古代的“皇”字,是由“白”、“王”两字组合而成,记得天下者,可称皇。
《说文解字》收录了很多与“玉”有关的词和字。在汉语中,有关“玉”的词语也有成百上千。
1956年1月,国务院通过《汉子简化方案》,并在全国分批推行,其中简化字表中就将“國”简化成了“国”。这说明,我国已将玉提高到了国家文化的层面上,对雨赋予了极高的社会地位,就是无玉不成国。
因为玉有超凡脱俗之美,所以从古至今它几乎成了美好的代名词:人美是“美如玉”;人有气节是“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人有品格是“守身如玉”、“冰清玉洁”;人有气质是“亭亭玉立”;人的婚姻美好是“金玉良缘”……
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就是《红楼梦》,又叫《石头记》。这是一部封建社会的兴衰史,也是一部反映玉石文化的书。
该书的作者曹雪芹想借这一块通灵宝玉讲诉一个道理,就是荣华富贵不过百年,富不过三代。书中主人公贾宝玉出生的时候,嘴中衔着宝玉,人玉一体,那块宝玉就是他的命根子。而其书中重要人物的名字都有“玉”字,如贾宝玉、林黛玉等。如果大家仔细阅读,可与发现,《红楼梦》中涉及到玉的地方有5700多处。
玉具有丰富的涵义
记者:从古至今,流传了很多关于玉的说法,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