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玉文化高三语文作文
繁华尽处,是一泓源头之水;文化深处,含一束耀目之光。回望历史,见文明古国一一衰落,庙宇宫殿已成现代社会脚下的瓦块珠砾,然而,是什么让中华文化长续永存与日月同光呢?细想来,大抵是其如玉的品性。这种品性根植在国人心中,更彰显于国家气度,使我们在暗夜中向往,于光明处回望。那么,如玉的精神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对于当代青年又有怎样的价值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就中华民族的高尚气节。
在无数个至暗时刻中,眼见人民流离,山河破碎,大厦将倾,无数的人奉献己力,以微弱荧光承文明炬火,甚至不惜生命代价。这样的人,我们称其为英雄。回首望去,从屈原在江畔振臂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那一刻起,他不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玉在他身上的体现便为高洁似玉,岂肯苟存。这也得就了中华民族的无畏气节。
玉所赋予我们的不只有“宁碎”之气节,更有温良之品性。
辜鸿铭曾言:“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诚如所言,中华民族在无
数险阻处,以温良之品性,造就文明之韧性。也正是这种如玉的品性,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仍念以人为本,在朝代更替中长存家国情思,在乱世中坚定挺立,在盛世中砥砺向前。
那么,玉又能给当代青年什么启示呢?
我相信,在青年成长过程中,也正是玉之精神激发着我们不断向前,劝勉着我们以宁为玉碎的气节、化为玉帛的友爱,抱玉怀珠的才华,不断丰富并完善自我。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放弃扶摇直上的云梯,实现不计报酬的“我为人人”,在困于信息茧房的社会,秉持开放的心态,追求多元一体的自我完善。君子当如玉,谦良恭谨。时代嘈杂,而玉是我们心之所守,亦是我们生之所往。
青年如玉,国家如玉,时代亦当为玉。玉之精神,看似无形,却决定了我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它是千年文明的精神礼物,亦当为代代传承的永续之书。以玉之精神,创时代之华章,于刚毅中展气量,于温润处见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