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贾宝玉批判精神的事例

更新时间:2023-05-31 14:31:21 阅读: 评论:0

关于贾宝玉批判精神的事例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历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更是有无数追捧者、红学家进行细致的研究。对于《红楼梦》中涉及到的政治、历史、饮食、医疗、文学、医学等等,历史上许多大家都进行了考证与探究。但是近来一些学者提出把《红楼梦》当作一本历史著作进行考证般的研究是不妥的,尤其是对于其中的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进行人物形象分析,考证的手法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状态。运用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思维来进行分析,把考证的探究成果作为分析人物的佐料,则是十分妥当的。毕竟,写小说是写人,分析小说是分析人,以人的视角来看他人的生活,虽然主体的眼睛充满了各种主观的色彩,但却不失为一种利剑穿心般的痛快。如此,我们对待贾宝玉思想和行为中的反叛色彩,可以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分析。
《红楼梦》小说的开篇写道癞头和尚和颇足道人所遇一块女娲补天留下的石头,并带着这石头进到人间富贵温柔乡体验一番人间七情六欲,这块石头后来所记述的故事就是《红楼梦》。书中曾写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遗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
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一僧一道的这番话点明了人世间风情万种的背后真相,也是曹雪芹历尽人间世态炎凉后的真情流露,其中包含了佛教和道教对于人间社会的哲学性思考。无奈石头已然动了凡心,最后化身为宝玉在那富贵温柔乡中体验了一番。
这块石头本是女娲炼石补天遗留下的一块宝石,只因为没有用到补天上而自感无用。宝石原本是可堪大用的,但是降落到人间没有地方可以用它,有大用也化为无用了。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庄子的思想来进行思辨,即“有用”和“无用”的分辨。《庄子》中曾记述一个故事,说惠子种得一个大葫芦,但因为太大做不成瓢,反而变得无用,当他告诉庄子后,庄子却说大葫芦不一定非要做成一个可供使用的器具,它可以当作浮游于江海的游泳圈,可以看山水鱼虫。这里并不是说惠子的智慧不如庄子,只不过庄子的境界比惠子更开阔,如果说惠子代表了社会实用思想,那么庄子便跳出这个社会圈子,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看待问题。
庄子和惠子的这个故事有很深刻的关于社会固有思想的批判,庄子本身代表道家思想,是出世的,能够在观察者的角度看待社会的一些规则。贾宝玉作为一块“无用”的仙石,本是十分宝贵难得的,但却因为落入凡间而变得无用,只能在富贵温柔乡中体验儿女之情,一
直不受父亲贾政所喜爱。其父贾政以及当时科举考试、出将入相的社会成功标准是清代乃至整个中国社会人们的理想追求,某些地方不同于西方对于真理的哲学追求,所以中国社会历来的主流思想便是实用主义。这种“实用”指的就是社会地位上的成功,注重于实体成果,注重于人情上的面子。所以,当贾宝玉越对诗词曲赋和儿女情长所钟情,越不受以社会主流思想为主导的父亲所喜爱。贾宝玉的青少年生活虽然富贵,但得不到父亲的爱。
《红楼梦》在现代社会关于主旨的探讨落脚在清朝封建帝制走向衰落,世家大族作为封建集权统治的缩影走向没落,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冲破传统观念的爱情化身具有反专制、求民主的启蒙色彩。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在今天分析确实有这么一层意思。但我们不妨抛开历史阶级的局限,仅仅就中国社会从古代以及延续到现代的实用主义思想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14:3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146811858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贾宝玉批判精神的事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贾宝玉批判精神的事例.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社会   思想   进行   无用   分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