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精神传承寓意作文

更新时间:2023-05-31 14:17:28 阅读: 评论:0

玉文化精神传承寓意作文
双奥奖牌,玉璧为线实现传承。观诸生活,一人行为谦逊有礼,人们便常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赞美之。而玉文化更是刻入中国人基因,走向未来。今日,请诸君随我笔锋,见其来源与内涵。
珠玉之物,常在溪流中发现。蒙昧未开之时,不知缘何契机,先人偶然得以触摸到天然玉石。经过河水千年万年的爱抚,玉早已退去了岩浆的火气,脱掉了顽石的古板,以温凉示人。而人的触摸,这前所未有的滑腻之感,不禁使人忘却了围追捕猎的杀气、刀耕火种的火气,内心生出澄澈清明、物我合一的美妙境界。由此,玉便为人知晓,得人敬重,直至走入了文明。
玉为珍贵之物,而又由其给人以“润”之感,代名了优雅、高贵。西部先民的王龙、周代祖先的玉如意乃至后面王朝的玉带,无不昭示这一点。不仅触感良好,其颜色也多为青、白,乃至于透明,给人以干净之感;用手轻敲,这淡色物件竟发出如珠般的美妙声音。是以有“冰清玉洁”形容纯净,“金声玉韵”形容浑声。官员上朝时持“玉笏”,寓意心中清明,所言清白,一心为国;圣旨发出的要盖“玉玺”,表明命令厚重,权力威武,一言九鼎。玉与高、雅结名,
实不虚也。
虽温凉如水,可是玉的内心,仍是一块岩石。虽身量娇小,不足以顶天立地,可其坚硬程度却未见低了分毫。刚玉是自然界中仅次于金刚石的硬物,可以用来雕琢他物。而不仅仅是物理性质坚硬,其文化寓意,也带上了一股坚忍不拔、坚贞不屈的意味。中国历史上,出了多少像屈原、文天祥、谭嗣同之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烈士贤人!生也为玉,死也为玉,绝不苟且偷生,自我降格为泥瓦之类。此中壮志,气撼山河,可载之物非玉毋复有也。
外圆内方、外柔内刚,正是君子的一体两面。玉具备如此美好品质,承载千年古老文化,其精神品格,当人人为始,代代相传,薪火不息!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14:1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13848613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玉文化精神传承寓意作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玉文化精神传承寓意作文.pdf

标签:文化   火气   传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