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
内容摘要:《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写出了造成这个悲剧的全面的深刻地社会根源,描写了这个步步走向崩溃的贵族统治阶级社会的真实内幕。作者是努力从人物性格和生活环境的极其复杂的关联和发展上来写这个悲剧的。贾宝玉这个艺术典型一如现实中的人一样,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活动;其次是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他的思想性格,是他的生活环境中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在他的具体遭遇和经历里,给予影响而形成的。
关键词:红楼梦 贾宝玉 平等 尊重 封建秩序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配合的悲剧世界。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特别是贾府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对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作了全面而有力的批判,从而展现出它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和奴隶造反者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朦胧思想。而《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塑造出了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上。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多达四百八十多人,而贾宝玉是贯穿全书的男主人翁。他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庭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小说充分描写了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具体境遇的各个方面的特点,深刻地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现在,试着讨论一下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典型性及其典型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形象的意义。
一、 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
贾宝玉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犹如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遭遇和经历里,在那种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的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给予他影响,发生作用,而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这也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人,他在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里,有了自己的遭遇和经历,才会逐渐形成他自己的性格特征。
(一)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活动。
在贾宝玉的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用“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和种种谬
论,把妇女置于各阶级内部的被压迫地位。针对这种情况,宝玉反其道而行之,要求自由平等,要求个性解放,他对荣国府这个实行封建等级制度,缺少自由地生活环境很不满意,怨恨自己不该“生活在这侯门公府之家”,以至“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正是基于这样的感受和认识,他才把她们看成和自己有着同等地位的人,从而更加亲近她们,关心她们。在《红楼梦》这本书中也反复写了这个特征。贾宝玉还没有出场,作者就借冷子兴和贾雨林的谈话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的孩子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在《红楼梦》第二回又写了他这样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抹而已。”他特别尊重的是未婚的少女,比起某些封建意识浓厚的成年妇女要纯洁的多。不但对于活人,连画上的美人宝玉也怕她寂寞,还特意去“望慰”一番。他既然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发生苦恼。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无趣”,“日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又欲何为?”第二十六回中作者写的“情悟梨香院”一段,贾宝玉兴冲冲去找龄官,因素日和女孩子玩惯了,只当龄官也一样,宝玉央她唱一套《牡丹亭》曲子,不想龄官见他坐下,忙起身躲避,正色道:“嗓子哑子。前儿娘娘传我们去,我们还没有唱呢。”宝玉见此景况,从来未经过这样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地
红了脸,只得出来了。后来看见贾蔷那样体爱龄官,龄官又那样自爱并爱着贾蔷,他就悟出:“人物情缘各有分定”的道理。书中作者写道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宝玉气愤的说“我真不知她犯了什么过失?”这既是对晴雯的同情,又是对王夫人的不满。他曾私自去探望病中的晴雯。他平日和姊妹、丫环们一处,也总是尊重他人的意见,很少拿自己的主张,更不想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在日常活动中,贾宝玉也一贯流露这一思想。贾宝玉的这种思想是和封建主义原则正面抵触的,它直接破坏着封建秩序。他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总是否定封建社会的礼法观念,主张听任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心愿去自由活动。他身上原先沾染着的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此时也随着生活环境而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对于在被糟践的命运笼罩之下的女孩子们,总抱着深切的爱护、亲热和体贴之心,因为比照起那些体现了封建主义统治势力罪恶的世俗男子来,她们从内心到外表都显出耀人心目的纯洁、美丽和可亲可爱。所以宝玉对女孩子们显的更加热爱、体贴、关心。这些对宝玉性格的形成,同时也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
贾宝玉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着并且支持他们,其实这一切,都是
凭借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
1、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贾宝玉是《红楼梦》中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碌碌无为的纨绔子弟,他是封建社会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也是作品中进步思想的主要体现者。贾宝玉思想性格上的显著特点是他对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表示怀疑和否定,对封建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要按照本阶级的意志和道德规范,把自己的后代教养成为可靠的继承人。在贾府里,封建家长对子孙的要求是读书做官,忠孝双全,光宗耀祖。从贾府的孙子这一代来看,贾珠早丧,贾琏、贾珍荒淫无耻,贾环猥琐,唯独贾宝玉生来就很奇特,口中衔有一块玉。贾府的封建家长把它视为希世之珍,以为这是天命注定宝玉大富大贵的象征。所以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对宝玉抱有很大的希望,要他“留心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成为忠孝两全的官僚,继承贾府的事业,以不枉“天恩祖德”。贾母的宠爱放纵,使他有机会跟聪明纯洁却被压迫的女孩子长期相处,又为他叛逆思想的滋长与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可以说,贾宝玉是一个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最早的感受到新的时代气息,从没落的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的浪子,是那个腐朽没落、不可救药的贵族之家合乎规律的产儿。所以贾宝玉让贾母很失望,也让贾
政失望,他不仅无心于仕途,而且根本不想读书应试。他在大观园里,专在女儿中“厮混”,逃避封建教育,否定“读书上进,为官作宦”的生活道路。
2、宝玉反对“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男尊女卑”的封建等级制度,这是宝玉思想性格上非常鲜明的特征,说明贾宝玉在家庭里,在他的社会环境里,在奴仆下人心目中,都有他特殊的地位。他以这种地位或面子对被压迫者被糟践者给予温情和庇护,有时简直没有主子和奴才的界限。特别是对那些纯洁美好然而命运悲苦的女孩子,他常忘掉自己应该被他们侍候的身份而去侍候她们。她们的悲惨的遭遇使他产生深切的同情,以至于五内摧伤,痛彻肺腑,打破常规,被准许进行为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不容的这样那样的民主自由的活动。他的这些所作所为主要是他对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表示怀疑和否定,对封建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从而让他具备规模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和反封建主义的叛逆精神。可是他的特权哪儿来的呢?从小说内容里我们显然可见,他依靠的是亲人的宠爱,是封建主义统治势力的支持。这是多么可悲的矛盾,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因此,在家长威力的压迫之下,他可以变得失去力量,毫无作为。他是一贯尊重着与信守着封建主义统治的;违犯了统治权力的事,他就不能理直气壮公开做出来。所以宝玉只能在封建主义统治所特准或其衰朽势力所不能控制的范围里进行他的
反封建秩序的活动和发挥他的民主主义精神。这样的反封建活动,这样的民主主义思想,尽管它本身已具有规模,而且很坚决,不妥协,但终究是缺乏力量,没有前途的。在小说第五十六回贾母和江南甄家来的女人有一段谈话,透露了他们看待宝玉的许多消息,尤其道破了贾宝玉思想的这一症结所有。对于封建主义统治无法违抗,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和要求又不能放弃,他身在矛盾之中,为之呕心耗血,苦痛难置;他无法解决那些矛盾,也不能为自己的斗争找到支援和出路。于是伤感主义情绪随着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同时生长起来,对自己切身的恋爱婚姻和生活道路问题一般只能做出偏于消极性的奋斗,他坚决不向封建主义妥协投降。但在生活中贾宝玉多是以逃避的态度对待,为了减轻斗争中的苦痛,他只能在超现实的世界里去找出路。
二、性格形成的原因
贾宝玉的性格特征是复杂多端的,但民主主义却无疑是最为主要的内容。我们知道,人的性格是生活中的诸多复杂的条件和因素,对他影响,发生作用,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贾宝玉的这些典型性格也和他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
1、他家庭里代表着统治阶级的人影响。我们都知道贾宝玉生长在一个腐朽衰败的“侯门公
府”的封建贵族大家庭的社会环境里。这个环境,在中国封建社会——尤其末期,作为上层统治阶级社会看,统治阶级对于子弟的教育已经完全破产。封建礼教本是违反人性,天地不合的,到此时更显出虚伪和罪恶。古代所提倡的一套“以身作则”和“循循善诱”的教育原则,都谈不上了,野蛮的毒打和责骂成为他们使子弟“就范”的唯一方法。在书中第三回中写贾政来叫,贾宝玉吓的“死也不敢去”。贾母就说:“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还有在贾宝玉十二、三岁时,受他的贵妃姐姐贾元春之命,又随同众姊妹搬到大观园里去住。这在宝玉的现实社会里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自由环境,使他得到机会与封建秩序进一步隔离了开来。于是他在另一种与封建主义范畴相背的生活方式和日常活动中去发展自己的思想与性格。
2、贾宝玉生活中的其他因素对他的影响。贾宝玉虽然生长在贵族统治的阶级家庭里,但自幼并没有受到封建主义统治势力正常的熏陶教育。而在他的现实环境里,却有一个和罪恶腐败的统治势力鲜明地对照着的女孩们的世界。这些女孩子们除了为数不多的姑娘们,绝大多数都是丫环们。贾宝玉实际上就是在这些以丫环们为主的女孩子群里长大的,其中许多女孩子服侍他,看护他,都以一颗纯真的心围绕着他,倾注着他们,这多少会给贾宝玉带来一定的影响。所说的影响,不只是指他们思想品格,重要的应该是他们的社会责任。
比如袭人,她屡次规劝贾宝玉走封建主义的道路,用阴柔的手段对贾宝玉进行无休止的斗争,但贾宝玉并没有在这些方面接受她的思想影响。不仅贾宝玉精神上所亲近的众多丫环给予他以巨大深刻的影响,这个社会所有的女孩子,包括那些姑娘在内,也无不在日常耳环厮磨的亲密接触中,对宝玉性格的形成起着强有力的积极作用。因为他们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和那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都在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与虚伪,善良与罪恶,美好与丑陋,每一点上都鲜明映照,尖锐对比着。
贾宝玉尽管不爱读书,但他的悟性很好。如果要他做诗、题联,他也常常能信手拈来,一挥而就,虽然说不上是大家手笔,但也中规中矩,不乏韵致。小说中作者写元春即将奉旨归省,贾府为了迎接这一光宗耀祖的盛大庆典,建造了大观园。园子设计精巧,布局讲究,处处可见匠心独运,里面的景观很多。于是,贾政便率领一帮文人门客参观游览,为这些景观预先命名、题联,以贾妃归省定夺。他听说宝玉能赋诗作联。于是便把宝玉带上。贾政的用意很明显:一是考一考宝玉,看他是否真的如别人所说能赋诗作联,如果确定是这样,那当然是一件好事,如果不是这样,也可以借此机会驯化他的愚昧,让他知耻而后勇,发奋读书;二是如果宝玉真有这样的水平,一方面可以向众门客们炫耀,贾家不
愧是诗书礼仪之家,另一方面在贾妃归省时,也可以当作一件大喜事向贾妃汇报,让她高兴。因为,她在家时是最疼宝玉的,宝玉的启蒙识字学文就是她教的,她与宝玉虽然名系姐弟,实则情同母子。在这次“试才题联”的过程中,贾宝玉可谓出尽了风头,所到之处,他随物赋形,触景挥毫,妙语迭出,奇思如涌泉。贾政本意是想试一试他的才学,没想到他一发不可收拾,把贾政和那帮门客全不放在眼里,抢着发表意见,并不时冷笑。因此在让贾政对他暗暗称奇的同时,也惹了贾政一肚子的不快。在他看来,宝玉这小子太狂了,刚学会走路,就想当长跑冠军。但不管怎么说,这次“试才题联”,宝玉通过了贾政的考核,贾政对他这方面的能力是认可的。
三、贾宝玉这个形象的意义
作为《红楼梦》的主要作者曹雪芹“生活于公元十八世纪的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就是清代的雍正一朝和乾隆朝的前半的这四十年左右的那一段历史时间。” “从封建中国看,那是满洲贵族清代统治者从东北入关已然八十年到一百二十年的时期。这正是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里所写的:“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赫赫扬扬,已历百年”,可说是十分契合。满族入关以后,以实际上的创业(掌权者多尔衮为代
表包括他的两个弟兄多铎、阿济格),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随后出现了康熙大帝,这才是“治绩”的真正开始;接连而来的雍正、乾隆两朝皇帝,也都是非常杰出的政治、军事家,尽管他们也是封建统治者,但和明朝的皇帝相比,特别是从整个历史来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施政,在团结我们多民族的伟大古国和抵御外来侵略上,是有其不可低估的功绩的。历史学家一向称这三朝为“盛世”,至少说明了历史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