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教育对初中生的意义和作用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生理方面说,中学生正从少年期步入青春期,从心理方面说,他们正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因此,如何创造条件,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成了教师、家长乃至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而学生每天2/3的时间是在家族中度过,他们潜移默化地受着来自家长和家族的各种影响,家族教育已成为初中生教育链条上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
(一)良好的家族教育可以满足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殊需要
初中阶段是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开始,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虽然受贵遗传、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每个孩子在发育时间、速度、程度等方面会有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但总的来说,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又具有普遍的规律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第二,出现了第二特征;第三,开始进入“心理断乳期”;第四,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增强,有成人感,情绪不够稳定。正是由于新的特点的出现,常常使他们处于半成熟、半幼稚、半儿童、半成人状态,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等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仅靠他们自身的经验和能力,很难科学地把握和解决。此时,家
长的关怀、帮助、引导和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家长,应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出发,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还应及时的指导,帮助他们适应青春期的变化,以满足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特殊需要。
(二)良好的家族教育可以帮助初中生走出困惑和迷惘,顺利度过青春危险期
这时,他们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情感丰富了,性意识增强了。他们一方面感到自己“长大了”,“成熟了”,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干,往往“我行我素”;另一方面,面对改革、开放的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及大量信息,面对青春期的性困惑与性烦恼,他们又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他们常常有时自信,有时自卑;有时故意排斥异性,有时又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有时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愿简单地接受大人的意见;有时又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容易做出意想不到的危险事情。因此,青春期常常被为“危险期”“叛逆期”“动荡期”。其实,为数不少的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各种惆怅、困难、矛盾和各种不当行为,恰恰是因为成长中出现的健康欲望、渴求未能从正当渠道得到满足和帮助才导致的后果。此时,作为家长,应多注意、观察他们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情况,及时地进行心理调适,适时地进行性知识和有关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上,
多向他们灌输正面的思想和事物,让他们多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使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为国家的横梁。
(三)良好的家族教育可以促进初中生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初中时代,是孩子的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初中生除了正常的知识学习外,他们开始认识社会群体的重要;开始意识社会群体对他们的期待、希望与要求;开始观察、了解、适应社会;开始心社会成员的姿态考虑责任与义务。但是,他们的社会经验毕竟有限,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再加上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存在,常常使他们与同学、教师、朋友、家长交往时,出现相处不融洽、融合不协调等现象。家长利用这一黄金时期,向他们传授处理问题的办法、与人相处的艺术及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关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社会知识,而且对他们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体的成长一般都经历两次“断乳”:第一次是在婴儿期,婴儿离开母亲的哺育,是人的第一次飞跃,标志着婴儿向幼儿的过渡;第二次“断乳”是在青春期,这是一次“心灵的断乳”,是孩子开始摆脱成年人的束缚,走向独立,走向社会的开始。这同样是一次飞跃,标志着孩子从童年向成人的过渡。第二次断乳同第一次相比,要艰难得多,痛苦得我。因为这个
时期的个体已经有了较成熟的感知,他们一方面想脱离开父母的束缚走向社会,另一方面又因缺乏丰富的社会知识而处处碰壁。处于矛盾状态之下的初中生,渴望得到成人的关怀和指导。作为父母,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期的特殊性,帮助他们逐步摆脱关依赖、半独立的矛盾状态,加快社会化的进程,最终实现向独立自主状态的转变。
(四)良好的家族教育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期盼的不是知识单一、能力低下的人,也不是只会继承而不会创造的人,更不是只有知识而品行不端的人,而是具备良好的智力与非智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初中生成才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正在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改革,这是一项大的改革工程,应该受到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国家在花大力气,学校在积极改革,家长却充满了担心和焦虑。南京某重点中学推行素质教育后,安排了一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选修课,并对这些课实行学分制。结果几十位家长围住校长,坚持要改回去,他们抱怨说:素质教育再好也不能保证我的孩子考入重点大学。国家教育行政
部门正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减负”活动,但结果却是:学校“减负”,一些家长“增负”,落在孩子身上的学习负担照样没减。由此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这一愿望是非常好的。但同时也必须清楚地看到,能否让更多的孩子上大学是受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与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制约的。尽管大学在不断扩招。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学生不能走进全日制是大学的校门。但这并不等于这些学生的生活之路就黯然无光,没有发展前途。因为一个社会不可能只靠大学毕业生来参与建设,社会需要的是多层面多层次的劳动者。家长只要帮助子女找准自己的位置,并积极营造轻松的家教环境,照样可以使子女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徐虎、李素丽等,他们的工作十分变通,十分平凡,但他们照样是“五一”奖章的获得者,照样是广大人民学习的榜样。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中学生面临的巨大压力还是来自于功课负担,这是引起诸多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敌视、人际关系紧张等的直接原因,并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再实施错误的家教,对孩子施加压力,就必然会出现悲剧。一个时期连
续出现的子女将自己的亲生父母杀死,子女因学习不好跳楼自杀等事件,不正是家长不重视子女全面素质培养的结果吗?
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克服“应试教育”弊端,迎接21世纪的挑战,培养新世纪所需人才的战略举措,也是顺应世界范围教育改革大趋势的前瞻性抉择。家族教育,必须赶上时代的步伐,积极为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