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好的疗愈
――河南财专授课感悟
尚红梅
我是一名医生和兼职教师,非常感谢这种双重身份带给了我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生活的多彩与丰富。特别是今年有机会到河南财专给新入校的2013级新生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看着这群朝气蓬勃,可爱单纯的孩子们,我满心欢喜与疼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学的乐趣,也因这份喜爱油然而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彼此欣赏与互动充满了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感谢这些孩子们给了我看见自己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在教学的互动中他们提醒了我许多思考的问题,给了我许多启发。更感谢我们这个讲师团队大家在一起的互动互助,支持与帮助,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共勉一点感悟…..
作为一名医生,在从医过程中,看到了很多患者带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来求医,除了生理症状外,更多的是心理问题需要处理。当我面对这些患者时,我有些困惑---我是要靠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到他们?走出诊室,我走进了一家书店,买了一本《心理学与生活》,开始了心理学的学习之路,尝试着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患者,而不仅仅是依靠药物。
一路走来,我看到了20年中从未看到的风景。人是一个有着很强的自组、自稳、自生能力的生命复杂体。心理、精神、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对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均具有重要意义。之前的医治过程,过分强调医生和药物的作用,而忽视了患者自己潜在的对自己生命的复健能力。当自己在一点点摸索时,才更深刻地体会到健康人的标准,应该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驾齐驱,才能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体会到了像跑步,游泳,锻炼身体,强化体格一样,放松练习、正念冥想等心理锻炼同样也可以强化自己的心理,增加心理抵抗力—--很神奇的一种感觉。
所以,在遥远的撒拉纳克湖畔,爱德华.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道出了医学人文的真谛:有时,去治愈;总是,去安慰;常常,去陪伴。重温特鲁多闪耀着人性辉煌的墓志铭,让我深深体会到:医生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但现代医学能够治愈的疾病还很少,这种局限,源自每个生命个体的复杂性和医生作为凡人的局限性。面对每个患者,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尊重生命,激发每一个患者自身潜在的生命复建力,相信他们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展现自己蓬勃的生命。
作为一位医生,面对每天的患者,除了偶尔去治疗,我学会了更多的怎样去陪伴去安慰她
们,同时也安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着这群孩子,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的新生,面对许多困惑的新生,他们更需要浇灌和陪伴的年龄,也需要更多的支持、鼓励与引导。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边学边做,尽力去做一个能陪伴、安慰他们的好老师,也希望自己学习心理学带给的帮助、感悟能通过我这个接力棒继续传给年轻的下一代,让更多的人走出困惑,走向快乐,走向开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