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作者:张凯宣
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12期
当前,一些语文老师总是在诉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困惑呢?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呢?要加强学生动脑、动手、动嘴的训练。
现在,各种教学观念纷繁陈杂,让部分教师思维混乱。一方面证明语文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努力传新,力图在语文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创出一片新天地。这会给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带来困惑,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语文教学潮流,我们到底选择什么,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呢?语文教师如何面对这个困惑,走出困惑呢?
一、语文教师应该端正思想认识,落实语文的地位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它没有数理化吃香,可重要性显而易见。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也是一门主要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直接制约其他学科的学习,因而搞好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是整个基础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我们不能因为它不能给我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就不重视它,摒弃它。语文教师更应该发现“语文”这门学科的效能,为它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力求搞好语文教学,完善目标,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
二、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面对当前诸多困惑,要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该彻底转变教学观念,目前全国推进的素质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一些学校教学要求,不从实际出发,不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把语文课的工具性简单化、程式化,把生动的语文能力训练变成枯燥乏味的“分值”训练。有些答案不标准,让学生在题海里挣扎,使他们毫无兴趣地学习语文。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调整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语文教学,抓紧联系火热的社会生活。阅读中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体验领会文章的妙处,写作中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使火热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使语文教学真正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使失去的生命力再次焕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