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同手足的意思]手足之情的意思
手足之情的意思篇(1):表示兄弟之情的诗句
一、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唐朝诗人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手足之情的意思篇(2):交友的成语和意思
交友的成语和意思
亲密无间
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倾盖如故
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
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心照神交
心照:心里了解;神交:忘形之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
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惟我与子。”
刎颈之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莫逆于心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先秦·庄周《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亲密无间
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不分彼此
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
手足之情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
双宿双飞
宿在一起,飞在一起。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水乳交融
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致使玄黄不辨,水乳不分。”
同气连枝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相知恨晚
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相依为命
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晋·李密《陈情表》:“臣无奶奶,无以至今日;奶奶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依为命。”
心心相印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即可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形影不离
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
一见如故
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子产,如旧相识。”
手足之情的意思篇(3):鲁迅《风筝》教学反思
鲁迅的《风筝》是一篇散文,文章说的是“我”不许只有十岁左右的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
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仔细探究这篇散文,还可以悟到这样一层道理,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惟有这样,才不至于干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正当的行为也应该捍卫自己正当的权利。只有科学思想,才能照亮中国人的思想行为。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探究文章的主旨。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文中的‘我’爱弟弟吗?请从文中找依据分析。”学生认为,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是恨铁不成钢,是兄长对弟弟的管束。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层面,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难在第三层面,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这一层面,我设计的问题是:“精神虐杀的这一幕”说明什么呢 但是探究还是遇到了难处,只能我做提示。这一层后面讲下来,觉得很吃力,好在只是进行一种尝试。看来,对于鲁迅的文章,如何让学生自觉挖深、而不是教师帮他挖,还得继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