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基础知识茶文化知识与养生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茶文化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茶文化基础知识
1、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字的形、音、义也是由中国确定的。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祖国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
茶树最早为中国人所发现、最早为中国人所利用、最早为中国人所栽培。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古代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3000年前已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云南地区有世界上年龄最长的野生古茶树。茶的起源肯定还早得多。
茶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有关茶文化的文物十分丰富,诸如茶人、茶具、茶书、茶画、水泉以
及有关茶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到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
2、为什么说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
据文献记载,我国西南地区三千多年前已产茶。晋常璩撰写《华阳国志》,是有关我国地区产茶的最早记载,认为“南安(今四川乐山)、武阳(今四川彭山)皆产名茶”。“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考证:“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可知最早有茶饮者,亦在我国西南地区。当代“茶圣”吴觉农早在20年代就以科学的论证,证明了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驳斥了茶的原产地不在中国的错误说法。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极宜于茶树的生长。据近年来的科学调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在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文献和实证都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3、茶叶发展史中为什么总要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据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唐代陆羽在《茶经》里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直到今天,江南茶区还流传着神农氏为解除人民病痛,亲尝各种植物中毒,又吃了茶而解毒的故事。这一神话传说是中国自古即饮茶的历史的反映。
4、你知道“茶”字的由来吗?
我国古籍中,最早见有“茶”字的记载始于《诗经》。《诗经·邶风·谷风》有“谁胃荼苦,其甘如荠”之句。但此“荼”字,是茶,是菜,还不明确。至公元前200年《尔雅》成书后,始将荼定为茶。《尔雅·释木第十四》记载:“槚,苦荼”。晋郭璞《尔雅注》说,槚是一种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作羹饮,今呼早采为荼,晚取者为茗”。至于“荼”字何时改写成“茶”字,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茶”字是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柳公权书写《玄秘塔碑铭》、大中九年(公元855)裴休书写《圭峰禅师碑》时开始,因此他确定“茶”字的形、音、义才固定下来。
5、茶有多少雅号别称?
茶的雅号别称很多,据陆羽《茶经》中介绍,除茶外,其名尚有槚、蔎、茗和荈。,「槚」也就是茶树,「尔雅.释木篇」称之为苦茶。「蔎」是茶的别名。「茗」;晚采的茶为茗,也就是较老的茶,初采的茶才是茶。「荈」;是指最晚采的茶。陆羽着「茶经」才将荼字去掉一划,写成茶,一直通用到现在。元赵孟临汉史游的急就章中的茶字写法还「荼」。
另外,据其他古籍中的记载,还有诧、皋芦、瓜芦、水厄、过罗、物罗、选、姹、葭荼、苦荼、酪妈等称呼。茶的雅号也不少,如一名“不夜侯”。晋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一名“清友”,据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言,“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为茶也”。一名“余甘氏”,据李郛《纬文琐语》称,“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亦有雅称“森伯”、“涤烦子”的。随着名茶的出现,往往以名茶之名代称,如“龙井”、“乌龙”、“毛峰”、“大红袍”、“肉桂”、“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雨前”等。称谓极多,美不胜收。
6、卢仝的“七碗茶诗”内容是什么?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因其
生动地描绘了饮茶一碗、二碗至七碗时的不同感受和情态,故有《七碗茶歌》之称。诗中描述诗人收到好友孟谏议差人送来新茶之时,在珍惜喜爱之际,自然想到了新茶采摘与焙制的辛苦,得之不易。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接着,诗人以神乎其神的笔墨,描写了饮茶七碗的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尤其是“两腋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茶对诗人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而是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当他饮到第七碗茶时,似乎有大彻大悟、超凡脱俗之感,精神得到升华,飘飘然,悠悠飞上青天。
7、你知道元稹的《一言至七言诗》吗?
元稹曾作咏茶《一言至七言诗》,“一七体”是唐朝一种古体诗种,常称“宝塔诗”,由于这种诗体格律规范较严,过分讲究形式,因此,创作难度极大。元稹与白居易为挚友,常唱和。此诗是元稹等人欢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的名义去洛阳,在兴化亭送别时,白居易以“诗
”为题写一首,元稹以“茶”为题写了这首诗。当时白居易民心情较为低落,临别之际,元稹咏诗劝慰。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岂堪夸。
此诗将“一七体”这种诗体运用如神、对仗工整、妙趣横生。诗人咏茶,起句点题。诗中二三句赞茶质优,暗喻白居易品质优秀。四五句写茶受诗客与僧家爱慕,实言好友深受爱慕。“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写茶的外形和碾磨,煎茶及茶汤的色泽、形态。接着写诗人与茶情谊深厚。最后夸茶“洗尽古今人不倦”的功效。元稹以此
诗劝慰白居易,表达了两人之间真挚的感情。
8、说说“径山茶宴”?
在宋代不少皇帝敕建禅寺,遇朝廷钦赐袈裟、锡仗时的庆典或祈祷会时,往往会举行盛大的茶宴,以款待宾客,参加茶宴者均为寺院高僧及当地社会名流。浙江余杭径山寺的“径山茶宴”,以其兼具山林野趣和禅林高韵而闻名与世。径山寺的饮茶之风极盛,长期以来形成了径山茶宴的一套固定、讲究的仪式:举办茶宴时,众佛门子弟围坐“茶堂”,依茶宴之顺序和佛门教仪,依次献茶、闻香、观色、尝味、瀹茶、叙谊。先由住持亲自调沏香茗“佛茶”,以示敬意,称为“沏茶”;然后由寺僧们依次将香茗一一奉献给赴宴来宾,为“献茶”;赴宴者接过茶后必先打开茶碗盖闻香,再举碗观赏茶汤色泽,尔后才启口在“啧啧”的赞叹声中品味。茶过三巡后,即开始评品茶香、茶色,并盛赞主人道德品行,最后才是论佛颂经、谈事叙宜。
9 、何谓茶博士?
茶博士一词始见于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饮茶》:“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鸿渐身
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甚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陆羽不堪嘲讪耻辱,愤而作《毁茶论》。”这里的茶博士是指会煎茶之人。宋代以后,茶坊、茶肆中跑堂的堂倌和卖茶人,也有称为茶博士的。如《水浒》第十八回有“宋江便叫茶博士将两杯茶来”。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中有“自家茶博士,开了道茶坊着有甚么人来。”的记载。
10、茶是如何进行海上传播的?
早在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6世纪末),在中国向日本传播中土文化与佛教的同时,茶就传入日本。但从中国带回茶籽在日本种植,则是中唐以后的事。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僧人最澄到天台山国清寺学法,翌年归国时带回茶籽,播种在日本滋贺县。另一僧人空海于公元806年归国,不仅带回茶籽,还带回制茶工具及制茶技术。
到了宋代,日本荣西禅师留学中国,归国时带回茶籽播种于日本佐贺县,还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两宋时期中国茶传入南亚诸国,当时北宋在广州、明州、杭州、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这些港口南亚诸国商船往来频繁,当时输出的货物中就有茶叶。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历经越南、爪哇、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非洲东岸,每
次都带有茶叶。通过南亚诸国,中国茶传入地中海和欧洲各国,所以有人把它称为“海上茶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