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解密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大全云南是山的世界河流的故乡。古人曾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的红土高原上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不同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云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当您翻越重重叠叠的大山和蜿蜒流淌的河流踏上云南这片红土地时总有看不完的景听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谜… 云南秘境之旅一定会给您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忆8226彝族云南的彝族约有470.57万人其中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彝族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彝族打歌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8226白族白族主要住在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一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讲究礼仪的白族三道茶白族习惯喝烤茶。烤茶讲究茶具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招待尊贵客人的饮品。8226哈尼族哈尼族现约有人口142.5万人主要聚居于滇南红河两岸的哀牢山区是云南高原上典型的梯田稻作农耕民族。哈尼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
族他们依山就势创造了令世界称奇的梯田文化。长街宴--哈尼村寨的AA制每当农历二月的祭龙哈尼族称为昂玛突哈尼族都要举行盛大的街心酒宴。届时每个寨子的各家各户都将自家的饭桌抬到自己寨子的中心排成犹如长蛇阵一般的宴席全村男女老幼围坐这长长的宴席互相请吃互相祝福。长街宴具有数百年的历史集中地体现出依托于梯田农业的哈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8226壮族云南的壮族约有114.4万人其中80聚居于云南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女子善纺织编织的壮锦以色彩绚丽和图案精美闻名。壮族服饰很能表现壮民族的审美特性。男子多穿自织青布对襟上衣下着宽边大裤以青蓝帕缠头壮族女子的鞋、帽、胸兜等都用五色丝线绣上栩栩如生的花纹、鸟兽、人物、花卉等图案色彩十分艳丽。花街与红绳示爱--壮族的婚姻壮家人说山歌是第一个媒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举行的歌会来自方圆数十里内的青年男女涌向歌街相互对歌寻觅配偶。居住在云南河口一带的壮族青年还用连姻绳的方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到女方家迎亲进门前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的连姻绳与挡在门口的桌子桌脚上新娘的连姻绳系在一起。以表示终身相爱、永不分离。8226傣族傣族现约有114.21万人是古代来自福建、广东、广西一带百越族群的后裔。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贝叶经堪称傣民族的百科全书而泼水节、孔雀舞、竹楼、统裙则向世人张扬着这个民族浪漫的情调… 傣族泼水节月光下的凤尾竹--从串姑娘到拴线礼傣族青年的恋爱自由可以通过串姑娘为自己找到意中人。傣族青年相爱、定情以后便由男方父母托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一般不会反对。傣族的婚礼主要仪式是拴线傣语叫树欢即
把新郎新娘的两颗心拴在一起。让他们白头偕老永不分离。拴线仪式一般在女方家的竹楼举行。8226苗族苗族在云南约有104.35万人。主要分布于滇东、滇南地区。苗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文化主要通过口耳相传。除了酷爱音乐外苗族还擅长色彩工艺他们的挑花、刺绣、蜡染声名远播。苗族女子爱戴银饰银项圈、银手镯和银发夹…琳琅满目。因为苗族人深信银具有传奇的驱邪神力。芦笙--苗族的铜管乐苗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他们酷爱跳芦笙舞。芦笙一般用6根长短不一的芦竹管插于木制的斗中而成。几乎每个寨子都有苗族管弦乐队还有专供跳舞和吹奏的场所。每逢节日或婚丧大事都要吹奏芦笙。在苗族的农闲季节或田间劳作的时间你都可以听到那优美的芦笙调。入夜小伙子们还为自己所爱的人吹奏小夜曲。8226回族回族在云南约有64.32万人。分布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的村寨都有回族的清真寺。回族的节日多同宗教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主要的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清真寺--回族集会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清真寺是云南回族进行集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云南的清真寺从布局上看有三个特点一是分散二是数量多三是其规模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云南的旧式清真寺建筑既保存了伊斯兰教的艺术风格又有当地其他民族建筑的艺术风格还带有浓厚的中国古建筑特点。8226傈僳族傈僳族约有60.98万人主要聚居于云南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手不离弩弓是傈僳族汉子勇武勤劳的写照。勤劳的傈僳妇女大多身穿麻布长裙耳戴铜环串头上以珊瑚为饰胸前配有用玛瑙、海贝和银币串成的胸饰。感情深一口闷--傈僳族的同心酒傈僳族男女老少都有饮酒的习惯。在饮酒习俗中最有趣的莫过于喝同心酒了。喝同心酒即两人各用一只手共端一碗酒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头碰头两张嘴一同张口饮酒。一旦好客的傈僳族兄弟
姐妹邀你同他喝同心酒时那就意味着他对你充满了信任并愿同你建立诚挚的友情。8226拉祜族拉祜族约有44.76万人主要聚居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习俗全靠民间口耳相传其创世史诗《牡帕密帕》长达数千行内容涉及拉祜族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堪称拉诂族社会的百科全书。蕴含历史的拉祜族服饰至今在拉祜族女子的服饰中还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的特点女子喜欢缠1丈多长的头巾最末一端长长地垂及腰际穿开岔很高的长袍衣领周围岔子两边都镶有彩色几何纹的布块或布条沿衣领及开襟还嵌上雪亮的银泡。8226佤族佤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中、缅、泰等国均有分布。中国的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沧源和西盟等县现约有38.3万余人。佤族崇拜水牛、虎豹、燕子等动物。甩发舞--佤族女性美的张扬甩发舞是佤族女子显示自己美丽和象征她们已经长大、成熟的舞蹈纯属女性舞蹈。佤族女子以长发为美。甩发舞既可两人表演又可集体舞蹈。对对舞伴手拉手转环边唱边跳无乐器伴奏。8226纳西族纳西族约有29.55万人。主要聚居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古称么些是古代生活在中国西北部的氐羌族群的后裔。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就创造了自己神秘的象形文字而他们的音乐更使人想起13世纪忽必烈南征时那悠远的岁月… 东巴文--世界上
唯一沿用的象形文字东巴是纳西族的宗教祭司。他们书写的经文所使用的文字被称为东巴文。这是一种似图画记事、交流的文字亦称为纳西象形文字目前已发现的单字有一千多个。在古代尼罗河畔及中美洲创造的象形文字早已被大沙漠或原始森林吞蚀的今天纳西族社会的东巴们还在用东巴象形文字进
行读写难怪人们惊叹这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观。走婚--母
系王国的婚俗居住在泸沽湖畔的纳西族支系--摩梭人盛行着一种母系家庭的生活方式。以走访为特征的阿夏是摩梭人特有的一种婚姻形式。男女双方相爱或有了同居的意愿之后每到夜晚男到女家夜宿次晨离开再回到自己的母系大家庭里。摩梭人的婚姻关系结合自愿解除自由分手之后男女双方都可以去结交新的阿夏。8226瑶族云南省瑶族约有19.06万人。主要分布于滇南河口瑶族自治县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瑶族信仰盘瓠神。瑶族因其服饰的不同而有多种称呼。居住于文山的瑶族因善种蓝靛着蓝衣而叫蓝靛瑶。而居住于红河一带的瑶族因其头缠红、白棉线作为饰物而叫红头瑶、白头瑶。度戒与牛达--瑶族男女的成年礼云南瑶族男子到16岁都要举行度戒仪式。届时在村旁搭一座高约1丈的云台。受戒者端坐其上在度师诵经求神之后便由云台上翻滚而下跌入藤网。翻云台的涵义与拟死再生是很相近的。瑶族女子长到15岁便选个日子由她的女友帮她拔去眉毛再换掉花帽改包头帕就算举行了女子成年仪式牛达。8226景颇族景颇族约有13.02万人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生活在亚热带的景颇山上景颇族的传说和故事表明景颇族最初生活在青藏高原南部直到约600年前他们才开始定居于此。数家谱--景颇族的婚恋习俗景颇族青年男女在相识和恋爱时要先与对方数家谱。如果不是同姓和同氏族的人才能考虑恋爱关系。明媒正娶是景颇族青年男女结婚的主要仪式。新娘进院时要举行过草桥仪式以象征将来家业兴旺。当晚全寨子的人都要来喝酒、吃饭大家又唱又跳往往要
欢娱至第二天黎明。8226藏族生活在云南的藏族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羌人的后裔现约有12.84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信奉藏传佛教。青稞是藏民族的主食酥油茶则让人永世不忘而欢乐的弦子庄重的锅庄更让人领略到藏族的能歌善舞。转经--神秘的宗教朝觐之旅梅里雪山在藏族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迪庆高原落满积雪的弯弯山道上每时都有香客们手摇经轮以磕长头的叩拜方式千里迢迢地走在朝拜梅里雪山的路上。玛尼堆即祈祷石既是藏传佛教中的祈祷法物也是藏民房外常见的转经场所。藏民们经过玛尼堆时往往按顺时针方向绕行几圈口念六字真言顺便放上一块石头或拴一面经幡以表达内心的虔敬和祈愿。走进迪庆高原玛尼堆和那耀眼的经幡构成香格里拉独有的又一道靓丽迷人的风景。8226布朗族布朗族现约有9.04万人。主要聚居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布朗族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受傣族的影响较大。布朗族的竹楼和傣族的相仿布朗族男人女人都喜好抽烟和嚼烟布朗人还好喝一种经过发酵的酸茶… 举行两次婚礼--独特的布朗族婚俗布朗族一般都要举行两次婚礼头次简单第二次隆重。第一次婚礼是在定亲以后举行。这次婚礼之后妻子仍住娘家丈夫只是晚上才来住宿。生育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三年后就可以举行第二次婚礼。第二次婚礼属正式婚礼。届时新娘要在众多送亲人的陪同下来到男方家。在交验陪嫁的物品和财产后村寨中的长老为新婚夫妇拴线并致以吉祥的祝福。至此布朗族的两次婚礼这才结束。8226布依族云南的布依族约有5.47万人主要分布于罗平多依河畔。罗平布依族没有自己的语言但有独立的民族语言。布依族古称僚。大约在宋朝时期罗平的布依族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祖先是从贵州、广西相继迁来的。五色花饭--彩泉漂染的绿色食品布依族是一个充满了风情魅力的民族。每年的
秋后布依人就把上等的糯米挑选出来到次年三月三歌会时从山上挖回几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并从中提取出红、黄、蓝等五种颜色并将五种色汁分别掺进糯米后再拿到多依河边淘洗后蒸熟五色花饭便做好了。… 五色花饭的妙处不仅在吃的美味更在
于那制作过程中的诗意一湾碧水随着布依少女的欢笑声被染成了五彩的颜色… 8226阿昌族阿昌族约有3.35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州的陇川、潞西、梁河等县。阿昌族无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以种植水稻为主善酿酒锻冶、纺织。阿昌族最有特点的节日是农历正月举行的窝罗节。丰富多彩的阿昌族服饰阿昌族服饰多样。男子穿蓝、黑或白色对襟上衣着黑色裤。已婚女子一般穿长而窄的对襟衣和遮住膝盖的统裙。未婚女子则穿裤不穿裙。每逢年节阿昌女子还要戴上银饰。男子出门则要佩戴式样美观的阿昌刀。8226普米族普米族系远古时代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的后裔。现约有人口3.29万人。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的兰坪、宁蒗两县除信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外宁蒗一带的普米族还信仰藏传喇嘛教。普米族是一个生性快乐的民族每当夜幕降临只要有一支竹笛普米人都可以跳起本民族的传统歌舞查蹉。漂亮舒适的普米族服饰普米族的服饰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女子服饰上。未婚少女在贴身衣服外面套一件红色的领褂腰间扎花围腰。普米族女子也很重视头部的装饰她们视头发多辫子长为美常把牦牛尾巴或黑丝线编进发辫中盘在头顶上。普米女子的首饰则是不同质地的耳环、玉坠、手镯、戒指等8226蒙古族现在云南的蒙古族人口约有2.81万人主要分布在通海县新蒙乡等地。他们主要是元朝忽必烈南征云南时的蒙古军队后裔。尽管在生活、习俗及信仰方面吸收了大量的汉族文
化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这个云南高原上的草原民族仍然保持着许多本民族的习俗和风情。谁动了我的奶酪--云南蒙古族的饮食变迁700年来云南蒙古族饮食已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吃奶茶乳酪而是和当地的其他民族一样主食大米和白面。除了饮食习俗的改变外云南蒙古族的节日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上舞龙、耍狮、虾灯、凤凰灯、蚌壳灯等各种民间乡土歌舞的表演让人更多地感受到游牧民族自由奔放的生活已被南方农耕民族的环境所改变。8226怒族居住于怒江两岸的怒族现约有2.77万人。怒族没有文字通晓傈僳语。直至20世纪50年代怒族社会仍保留着原始公社的一些遗风… 反弹琵琶和口弦传情--用音乐传情的
怒族婚恋怒族男子对某一个女子有意总是用琵琶来传情女子听到这样的曲调也会以口弦对答。有的怒族青年男女从恋爱到完婚都没有说过一句话这在世界各民族的婚姻中可算是奇迹了。男弹琵琶女吹口弦到了音乐中约定的婚期那一天新郎请几个最相好的朋友背上一捆柴、一罐酒便踏上了娶亲的幸福之旅。8226基诺族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正式将基诺族确定为中国第56个民族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确认的最后一个单一的民族。基诺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基诺山约有2.07万人。基诺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以世代相传的故事、歌谣及一些传统习俗传递历史文化的信息。耳环眼--勤劳与懒惰的标志在基诺山寨耳环眼孔的大小是基诺人勤劳与懒惰的标志。即使是男子汉也如此。一个人的耳环眼越大就意味着他越勤劳、勇敢越容易得到姑娘的青睐反之就是懒惰、懦弱会受到姑娘的鄙视。8226德昂族德昂族居住于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蜿蜒伸展的云南德宏、临沧等地现约有人口1.78万人。德昂族酷爱
饮茶有一千多年的种茶历史?泄爬系牟枧┲ 啤?茶到意到--德昂族的饮茶习俗德昂人酷爱饮茶。茶在德昂族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如果去探望久别的亲戚朋友见面礼就是一包茶叶。若有喜庆事要邀请亲戚朋友光临送上一小包系有红十字线的茶叶表示请柬。如果群体之间发生纠纷某一方有过失需求得对方谅解时也先送一包茶叶给对方。8226水族云南的水族约有1.25万人主要生活在富源县的古敢乡。或许世居水边便有了对鱼的崇拜于是便有了堪称艺术品的水族木雕人头傩神像--吞
口。水族是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民族。三月三歌会狮子舞、板登龙舞令人眼花缭乱祭白龙、祭龙节、春牛粑节日活动异彩纷呈为你展现出一幅浓浓的民俗风情画卷。吞口--水族民间手工艺品在古敢水族村寨许多人家正房大门的横额上常挂有一颗
横眉怒目的木雕人头傩神像水族语谓之吞口。吞口的总体摹状是人首、凸眼、犬耳、宽鼻、獠牙、咧嘴、伸舌、口含利剑然后用多种颜料涂绘。水族认为将吞口置于门上可以起到吞邪镇恶保护家庭平安和主人康乐的作用。8226满族满族发祥于3000多年前的中国东北地区。而今落籍云南的满族约有1.22万人。他们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等地。还珠格格--满族女子的服饰满族女子的服饰鲜明地表现了民族特色。在满族上层妇女的发髻上往往要戴一顶形式扇形的冠以作装饰俗称之为旗头。在满族先人和后来的衣着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推旗袍。满族女子不缠足清代讲究木底绣花旗鞋。它的跟在鞋底中间高达三寸多。这种鞋尤其在满族贵族女子中盛行。8226独龙族独龙族约有5900余人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居住在云南西北部的独龙江边。独龙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独龙族人大多会说怒语。长期以
来独龙族与怒、藏、傈僳等民族为邻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辅以渔猎和采集为生。文面--写在脸上的历史聚居于独龙江峡谷的独龙族祖祖辈辈沿袭着古老的文面习俗。由于这一习俗史书将他们称为绣面部落。独龙族的文面习俗仅限于女子。有关独龙族的文面说法不一。一说是女子步入成人期的标志一说是为了防范外族土司或头人的掳夺以自毁面容的消极方式免遭劫难一说是用文面来修饰美化自己视文面为美。现在女子文面已逐渐减少在一些上年岁的老年妇女中仍可见到而年轻女子已不文面绣面部落将会真正成为历史。特别声明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