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结婚习俗
云南婚俗简介
云南多数民族实行血缘外婚制,有的禁忌甚严,如哈尼族严禁姑 表姨表通婚,彝族姨表不婚,壮族姑表不婚,苗族、藏族同宗及姨表 不婚,白族、纳西族同宗同姓不婚,基诺族和德昂族同姓不婚。但亦 有例外,如傈僳族的亚血缘族内婚,同一家族内的男女,除亲生父母 和亲兄弟姐妹外,其余姑、叔、伯等兄弟姐妹或再从兄弟姐妹以及年 龄相当的叔侄都可结婚。独龙族曾普遍实行“非等辈婚”,即在固定 婚姻集团内的嫁娶,可不考虑年龄大小和辈份长幼,亲姐妹可分嫁另 一家父子。普米、景颇、纳西、白、傈僳等民族,实行姑表、姨表优 先婚,舅家儿子可优先娶姑妈家女儿,这种特权,与“舅舅为大”的 民族古习有关。佤、苗、景颇、怒、纳西、傈僳、白、彝等民族有“转 房婚”制,多数是兄长死后弟娶嫂为妻。独龙族转房则不分辈数。
儿女婚事,有的民族由父母包办,有的则实行自由婚。纳西、白、 彝、普米、怒、独龙、景颇、哈尼等民族,婚前男女社交自由,但择 姻嫁娶则由父母一手包办;而傣、佤、拉祜、基诺、布朗等民族,男 女社交、择姻均较自由,父母多不干涉。摩梭少女和基诺少年,待举
行隆重“成年礼”后,取得恋爱资格,即可自由社交。
订婚多同汉制,一般情媒人送酒、糖等订亲礼。聘礼轻重不一 也有的实行较特殊仪式,如普米族订婚,先由男家送去酒肉和一颗猪 心,女家将猪心一剖为二,一半带还男家,并将自家的猪心切成两半, 留一半,送男家一半。双方将对方的一半和自家的一半合在一起,表 示“永结同心”。其后男方还要送女家一头黄牛,表示女家嫁出“两 只脚”,得到“四只脚”,不算吃亏。纳西族订亲后还有请媳妇(小过 门)仪式,办宴席,送首饰、衣物与女方。春节,订婚男女相互到对 家拜年,但未婚夫妻不能谈话往来,否则被耻笑为厚脸皮,不庄重, 真是对面相逢如隔山。婚礼,多在秋收后至春耕前进行。纳西族有婚 仪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青松毛,扎迎亲牌坊。迎亲队 伍到女村,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人,迎亲 者即撒“开门钱”。次日早,新娘边哭边由兄弟背至大门前上轿。男 家宴客当晚,歌舞至深夜。第三天回门,女方宴客,当日返回。墨江 哈尼族婚礼,夫妻同吃一条猪的右前腿,老人唱祝福歌,次日,夫妻 行砍柴烧火仪式,新郎砍3根柴,由新娘点燃。
还有的行种瓜礼。第三天,新娘煮3根芭蕉心让大家吃,表示“一 心相爱”。傣族接亲,沿途
要鸣枪驱邪,进门行“拴线”礼:由老人、 来宾把彩色丝线拴在新人手腕上,象征吉祥同心。其后敲错锣、象脚 鼓跳舞,赞哈(歌手)在酒宴上演唱喜歌,宾客发出“水水水”的欢呼, 向新人祝福。普米族还有锁媒人趣礼:媒人送礼至男家, 3天后新娘
上路,媒人和一位主方歌手被锁进屋里,两人对唱,若媒人赢,守门 姑娘即刻开锁,若媒人输,则须喝全寨每家的一口酒,有的喝得烂醉, 免不了被人抬着送回去。中甸县藏族婚礼,要给新人泼水,直泼到全 身湿成落汤鸡才罢,表示婚后感情像泉水洁净长流。有的民族婚后夫 妻还有异俗。傣族男女婚后,丈夫随妻到岳父家生活 3年,称之“从 委居”以示对岳父母的酬答。彝族有的新娘婚后长住娘家,俟有孕 方回夫家居住。苗族新娘亦居娘家,两三年后行“煮饭”仪式,定居 夫家。
无力行聘、设婚宴,或因其他障碍(如女方父母不允),便有枪婚 之俗。一种是真抢。如是颇族中,几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一个姑娘,都 想得到她,于是有人抢先下手,强枪为妻,但其后仍经媒人周旋,重 付聘金。彝族抢婚也较普遍,尤其当女子不满包办婚而另自寻爱时, 夫家即刻抢婚。另一种是假抢。如佤、傣、哈尼等族男女相爱,如遇 阻力,则双方事先约好暗号,男家亲友没埋伏圈,女方按时借故外出 劳动,到预约地点,伏兵猛出抢婚,
姑娘佯装呼救,女家及其邻居闻 声追赶,也只凑个热闹,过后男方又请人圆场。纳西族抢婚常因双方 无力嫁娶所致,两两约定,男家虚张声势,女家假追真送,不过唱了 一台戏。此外,景颇、哈尼、纳西、傣等族尚有“拉婚” 、“偷婚”、
“领婚”等俗,其实质与暗约假枪差不多。
云南结婚习俗之彝族
男女青年相识和相恋后,双方都情投意合,称心如意,男方父母
就请结摩选取一吉日,并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就为他们举行婚礼。
婚礼举行前几天,姑娘要减饭减水,临出嫁前更是不准吃喝。这种”
新娘子饿食饿水”的习俗主要来自彝族”虎妻”的传说, 同时也为了
避免在迎娶的路上解大小便-彝族认为那样是不吉利的。
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喜气洋洋,亲朋满座。院子中间用树枝搭 起一座青棚,棚内彬外披
红挂彩,正中摆放着彝家喜神牌位。彝家歌 手不断地演唱着富有民族情调的(青棚调),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歌声 不停,唢呐声不断。
展示完毕后,女方家招待娶亲的人喝水:先喝茶,后喝糖水,称 为”先苦后甜”,接着摆好香槟,请女方的舅辈来说一些吉利的话, 然后打开红盒,给新郎披上两匹红彩带。一切完毕之后,女方家盛宴 招待娶亲的人,亲朋好友以及本村本寨的乡亲。席间,新郎要到每一 桌先作揖,后敬酒。等所有的客人都吃完饭后,才能娶新娘动身回家。 如果路远,女方家会热情地招待娶亲的人住下,第二天再走,当晚, 女方家院子里或房外广场上,人们通宵达旦地跳左脚舞。如果路近, 当天就可以娶亲回家。
男方家聚亲的队伍来到女方家门前时, 要接受女方的兄弟姐妹和 同辈青年男女的兄弟姐妹和同辈青年男女的泼水,以示欢迎和庆贺。 彝家人认为:泼了水,姑娘到丈夫家后就不会到很远的地方背水,即
使天旱也有吃有喝。娶亲的队伍进了女方家门后,在供桌上点上香,
磕完头,接着就开始展示带来的礼物,如衣服、鞋子、包头、钱币等。 女方也展示姑娘的
嫁妆,如:橱柜、箱子、衣物、凳子、被褥、彩电、 缝纫机等。这时候,由女方父母请来的歌师开始唱娶亲歌,唱一段, 展示一样,且唱到什么就必须展示什么,不然歌师就要用簸箕在娶亲 人的头上打三下,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当人们进行上述活动的时候,新娘一般在楼上梳妆打扮,作出嫁 前的准备。动身之前女方的舅辈带着新郎去女方家祖宗牌位前拜别, 新娘则由哥哥或弟弟从楼上背到堂屋门外与新郎一同上路,媒人在后 招呼所有女方家的客人去送亲。送亲的队伍以一对年轻夫妇为主,其 余的姑娘的同伴或较亲的小辈,他们可以一直送到男方家。
彝家的规矩,不管路有多远,一律走路,不骑马,不坐轿,近年 来也有乘坐汽车和拖拉机的,于是,娶亲,送亲的队伍在喇叭和唢呐 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背、抬着令人眼共缭乱的嫁妆,浩浩荡荡地向 男方家出发了。一路上,人们还弹月琴,唱山歌,跳左脚舞,热闹非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