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绿色教育〞托起阳光梦想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特色办学剪影西南大学附属小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西南大学的教育科研、实验实习基地,是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西南实验区示范基地、重庆市教科院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理论基地。学校依托教育部及西南大学办学,具有深沉的资源优势。秉承改革创新的传统,紧抓新课程改革推广的契机,学校早在几年前就进一步调整和明确了学校的开展战略:“建立‘绿色教育’特色学校,铸造过硬学校品牌〞,并围绕这一开展战略建立了学校各级管理、师生开展、课堂教学、环境后勤等方面的目的系统和施行系统。为了实现这些开展目的,形成自己的“绿色〞管理制度、“绿色〞教育教学风格、“绿色〞校园文化,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吟唱了一首活力盎然的“绿色教育〞交响曲。
一、“绿色教育〞内涵的解读
我校认为的“绿色教育〞是指:在课程、教学、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立等各方面都坚持自然与社会、科学与人文有机联络、遵循教育规律,具有自身组织内在调控机制的,以促进学校师生共同开展、和谐、安康、可持续开展为目的的教育。科学、人文、安康、和谐共生、可持续开展是其五个核心要素。
根据“绿色教育〞的定义和核心要素的提炼,我们从中触摸到“绿色教育〞的鲜明个性:
1.“绿色教育〞是崇敬生命、回归自然、尊重个性的教育。
绿色,象征着自然,象征着生命。“绿色教育〞正是从自然之道中萃取到教育的精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树木〞的大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树人〞的至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有着灵动的生命力和丰富的个性。“绿色教育〞顺应天性,尊重个性,欣赏丰富性,强调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教育过程应该是一种崇尚自然的、内发式的,根据儿童身心开展规律科学施教,而不是对儿童过多地控制与硬性塑造。
2.“绿色教育〞是倡导和谐共生、协作分享的教育。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那么根深叶茂,活力盎然,这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现
象即为“共生效应〞。正是不同生物的和谐共生使得大自然活力盎然。“绿色教育〞就是追求“和谐共生〞的教育。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引导学生保护自然界,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强调学生、家长、教师、指导等不同主体间彼此关系的协调;人自身的和谐,意味着个人身心开展的内在和谐。
3.“绿色教育〞是促进师生安康、可持续开展的教育。
一个不安康的生命体是无所谓“绿色〞的,更谈不上有持续不断的生命力。“绿色教育〞坚持以人为本
的原那么,将实现师生的安康、可持续开展作为重要的目的之一。安康既包括身体的安康,也包括心理的安康。有了安康,才会有可持续开展的动力。可持续开展,明确教育要面向师生将来,不断超越现实,而不是满足于已有的开展状态。“绿色教育〞因此提出自己的办学目的,在于“营造‘绿色教育’生态,提供真正的优质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开展奠基〞。
二、“绿色教育〞系统的构建
我校在施行“绿色教育〞的过程中,并不是盲目而浅薄的。学校本着理论与理论双向互动的原那么,在理论研究的根底上着手构建自己的目的体系和施行系统。施行系统的构建以系统论为指导原那么,把“绿色教育〞这个大系统分解为五个子系统,形成了“绿色教育五圈施行系统〞〔见图1〕。
图1.“绿色教育五圈施行系统〞
系统图明晰地阐释了“绿色教育〞五要素各自的地位及内在的逻辑。教育的原点在于对学生的关注与考虑,教育教学要为学生的开展效劳,教师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开展,所以作为“人〞的教师与学生处于施行系统的内层;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主要指向于校园文化建立,对前三者都有影响;而管理,这里指宏观意义上的管理,处于五圈的最外层,对其它方面起到统摄、引领、促发、支持的作用。由内而外,“绿色教育〞就是以学生开展为核心,以教师成长为关键,以教学为焦点,以环境为依托,以管理为统摄。
系统的运作那么遵循“由外到内〞的逻辑,即以管理为统摄来“发力〞,对
学校整体开展、文化建立、教育教学、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等进展整体筹划、调适与评价,并最终落脚于学生开展,从而保证系统有效而持续地运作。在此,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绿色管理制度摒弃传统管理等级森严的弊端,翻开了纵向的壁垒,冲破横向的阻隔,坚持“以情感凝聚人心、以制度保障开展〞的宗旨,致力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优秀群体。
三、“绿色教育〞内涵的打破
“绿色教育〞注重整体气氛的构建,整体气氛表如今学校文化的打造;学校文化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教师队伍的开展;教师的核心任务那么是教学教研,最终促进学生的开展。因此,在“绿色教育〞特色建立上,我们始终注重“构建一种文化,突出一个重点,围绕一个中心〞的开展策略。
1.构建一种文化——绿色校园文化
“绿色〞是我校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我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标识。我们将绿色文化中的关键部分进展提炼,形成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彼此嵌套的四环构造。在这一构造当中,精神文化居于统摄地位,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关键,物质文化是载体。详细图示如下:
图2. 绿色学校文化四环构造图
根据绿色学校文化四环构造,我们就每一部分选取一个主题词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物质文化
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第一,“崇敬生命〞的精神文化。绿色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就是尊重生命。“崇敬生命〞的精神文化首先表达为对生命的珍爱和崇敬,其次表达为对规律的认同,详细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指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注重师生潜能的开发,全面展现师生追求,为学校的安康、快速开展注入不竭动力。另外,“崇敬生命〞的精神文化还表达为对人的个性的推崇。
第二,“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在制度建立上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仅仅强调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容易走向工具主义的误区;仅仅强调人文主义,往往会陷入随意性的泥沼,不利于组织的安康运行。出于制度建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西南大学附属小学试图将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相交融,在制度建立过程中将科学的管理制度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结合起来,形成科学与人文和谐统一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不但强调制度本身的合理性,还强调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伦理关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三,“协作分享〞的行为文化。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的绿色文化体系中,行为文化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协作分享〞。“协作分享〞的行为文化不仅表达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表达为一种团结协作、合作共享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新教师进校,有“师傅〞帮带;青年教师成长,有骨干教师扶助;日常教学,有年级组、教研组共研。哪位教师要上跟进课、参赛课或者对外展示课,
背后总会有一个坚强的“核心指导小组〞支撑。专业上的协作支持亲密了彼此的感情,有许多故事令人动容。
第四,“紧凑精巧〞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学校的历史决定了学校物质文化建立。在学校布局上,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强调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结合自身优势,在学校建筑、校园设施、人文景观等方面坚持“紧凑精巧〞。一方面合理利用有限空间来满足教学,另一方面还在坚持“可用〞、“可住〞的根底上做好学校人文景观设计,力求突出学校人文景观的审美功用。
——建立绿色师资。
学校既是教师工作的地方,也是教师追求人生价值,实现人生幸福的地方。教师不仅是“绿色学校〞的建立者,“绿色课堂〞的主导者、更是学生“绿色人生〞的培育者以及学校“绿色教育〞这一办学理念的详细理论者。我们突出打造的“绿色师资〞是指在科学、人文、安康、可持续开展的绿色理念指导下,围绕教师素质、师资构造、组织气氛三方面打造而成的擅长学习、擅长研究、擅长合作,有高度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团队。在绿色师资建立过程中,我们进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究。
(1)以“科学〞为原那么,选拔任用人才。
我校本着“善知善励〞的科学的人才理念,努力建立“和谐共生〞的“绿色
队伍〞,这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一是结实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二是坚持“举贤不避轻〞的观念,给年轻教师创造开展的平台,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让优秀的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2)以“多元〞为根底,积极探究“三格层次〞培养。
为促进所有教师专业开展,学校根据教师的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学的才能,分层要求,分类培训,为教师量身定制专业开展规划。制定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三格’目的要求〞,即:对新教师进展一年的“入格〞培养,对青年教师进展三年的“合格〞培养争当各级骨干教师,对骨干教师进展“风格〞培养。其详细措施在于:一是抓常规,促教学,重视新教师“入格〞培养;二是精培育、树典型,重视青年教师“合格〞培养;三是抓机遇,创条件,重视骨干教师“风格〞培养。“三格层次〞培养方案提升了绿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新老交替的良性循环系统。
(3)以“合作〞为重点,广泛促进教师协作。
详细措施包括以下两点:一是教师结对子,包括捆绑式师徒结对和骨干教师帮带结对;二是开展教研组内团队a式,包括协作团队a备课,资源共享,核心小组引领指导和行动跟进式协作研究。一系列措施的开展有效进步了教师素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孕育了合作的教师文化和学校文化。
3.围绕一个中心——聚焦绿色教学
教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也是“绿色教育〞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达。“绿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融入了科研,既包含着科学的研究,又包含着艺术的理论。学校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绿色教学〞工作。
〔1〕在管理上,构建了教科研一体化的“绿色教学〞新形式。
“绿色教学〞所理解的教学是包含科研在内的广义的教学,它仍然需要管理进展统摄。我校构建了“绿色教学〞管理新形式,其内部机构布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