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山水情怀”

更新时间:2023-05-31 06:48:27 阅读: 评论:0

56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形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这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及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内容。
探究百年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从萌芽、尝试摸索、不断完善到走向成熟,并在新时代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然的历史的基本历程,可以说,百年来中国人与自然关系的奋斗史、发展史,是党领导人民书写的历史,蕴含其中的“山水”情怀,特别是16年前“两
山”理论的提出,极大体现出“红色”中国共产党人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生态智慧的“绿色”基因,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梦想和历史使命。
人民领袖的远见卓识
20世纪20至40年代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既要饱受战争战乱之苦,还
要承受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之痛。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
战争时期的20余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如何在战乱与自然灾害中救荒、生产、育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动源。
早在192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中共中央对乡村革命的认识进一步深入,《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即指出,“中
国共产党若离开了农民,便很难成功一
个大的群众党”,并据此提出通过采取改良水利的政策来解除农民水旱灾荒之苦;1923年6月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将改良水利以及工厂卫生及劳动条件纳入工农利益的要求当作为“共产党之任务”提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即使条件艰苦,也非常重视水利事业,在中央土地人民委员部专门设立山林水利局,毛泽东提
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著名论断。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上第一个领导水利建设事业的政府机构。
1937年9月,边区政府成立后,即深刻认识到为适应西北大陆性气候、含蓄水源以及防止山洪泛滥,必须大量培植国家森林富源资源,广泛发动群众植树造林;1947年9月,毛泽东在陕北葭县(今“佳县”)发出了“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的感慨,激励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把
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山水情怀”
文 |黄承梁
16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迄今已经16年。“两山论”已经成为我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成为造福人
民的幸福河”。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
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便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并发展防洪、
灌溉、排水、放淤、水力、疏浚河流、
兴修运河等水利事业的战略性、系统性
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
核心的党中央对母亲河非常关注。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都
发源于青海,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
2016年8月,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
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今年6月,习近平再次到青海考察,提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从2016年到2020年,短短5年间,习近平在重庆、湖北武汉和江苏南京,先后亲自主持和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掀开了新时代保黄护黄治黄的历史性大幕。此前,在宁夏考察
期间,习近平也曾提出要加强黄河保护,
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
健康。
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人民领袖们
对母亲河的赤子情怀,对美丽中国、实
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历史
使命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生
态与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
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系统把握。
“绿化祖国”始终是不变的“绿色梦想”
红星照耀下的百年中国共产党,在
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征程
中,矢志不渝地将“绿色梦想”和“绿
色使命”作为永续动力与情怀。
土地和山林是中国共产党人实施土
地政策、开展分田分山群众动员运动的
重要载体,也是红色革命政权的襁褓。
从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中华
苏维埃政府诞生,再到陕甘宁边区政府,
山林政策一直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动员
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压舱石”。
井冈山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山地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至今仍保留着大
片的原始或半原始森林。1927年秋收起
义后,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
就是在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
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
党的组织,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1928年12月由毛泽东主
持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和1929年4
月发布的《兴国土地法》中,都设定了
各种类型的山林分配使用基本框架,调
动苏区群众植树造林、保护山林,增大
苏区群众利益份额,最终实现苏区政权
永固发展和壮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
依然非常重视林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2019年8月7日,甘肃武威古浪县“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在八步沙林场合影。这里曾经是一片沙漠,50多年里,三代治沙人在这里奋斗,换回了今天的满山绿植。
57
58
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的林业思想。
一是绿化祖国。1956年1月,中
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指出,“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绿化一
切可能绿化的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上荒山上,只要是可能的,都要求有计划地种起树来”。1956年3月,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并提出“用二百年绿化了,就是马克思主义”。二是发展林业。1958年11月,毛泽东针对有关部门在林业作用和地位上存在的认识偏差指出:“要发展林业,林业是个很了不起的事业。”他强调,“农、林、牧三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甚至说,“没有林,也不成其为世界”。习近平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
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些论述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就林业建设而言,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原则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决定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推动植树造林成为公民法定义务。1982年11月,邓小平为全军植树造林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大会题词:“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同月,他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我们准备坚持植树造林,坚持它二十年、五十年。”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着眼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绿化”战略,并发出“再造秀美山川”的号召。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提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加强生态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要一年一年、一代一代坚持干下去,让祖国的山川更加秀美,使我们的国家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指出,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可以说,绿化祖国已经悄然内化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美丽中国的标准范式,体现为共产党人久久为功干好林业、造福子孙后代的持续品格和永远的山水情怀。
牢牢把握“两山”理论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导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享誉四海的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的战略理念。党的十九大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党代会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则在总纲中增加了“增强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的表述。这都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新
时代人与自然和谐认识观、绿色发展观提供了党的意志基石。
“两山”理念是一种绿色发展观,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范式遵循。她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命题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为基础的理论指导,本身也蕴涵了“绿水青山”的“生态美”、
“金山银山换不回绿水青山”的“转型美”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竞合美”三重发展范式。一是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而言,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是就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而言,习近平指出,“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
的生态创伤。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三是就“竞合美”而言,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
产力”“我说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与此同时,“两山论”又向前发展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思想质的飞跃,摆脱了人类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发
59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责任编辑:左琳
展史上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提出了统筹发展与保护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今天,我们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究其实质,就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根本遵循,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
系,本身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
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就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及其事业,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不懈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尽管前进的道路上有波折和反复,也有苦难和困难,但从来都是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其执着坚守和一脉相承精神
特质,永续的山水情怀,体现出中国共
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整体推动、
促进和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等同的历史使命。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人与自然关系史的宏大历史视野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持续性、坚韧品格和与生俱来的人与自然情怀,从而更好地理解面向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
坚战的党的意志和国家意志的统一。
近年来,浙江省长兴县龙山街道在所辖各个村社推广智慧大数据系统,将乡村河道的各类监测数据、实时照片、视频等集中到智能化巡河APP 上,纳入智慧大数据系统,用智能化手段助力乡村水环境治理,全面提升乡村水环境。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06:4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4869071855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山水情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山水情怀”.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发展   生态   建设   保护   中国   提出   推动   植树造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