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张湾古名龙坑与伏羲渊源

更新时间:2023-05-31 05:58:27 阅读: 评论:0

襄阳张湾古名龙坑与伏羲渊源
上古时期,某日一条神龙从连山湖南唐白河对岸的地下冲天而上,直奔连山湖而来。然后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声似龙吟,他就是伏羲。神龙冲天而起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深坑,后来被人们称为龙坑,龙坑常年被云雾缭绕,所以也被称为龙雬。
据《襄阳县志》龙坑条:“龙坑距城15里,旧有深潭,唐白河向自新打洪(现清河口)入汉。坑与汉隔二里许,每小涨,辄溢。咸丰十一年(即1861年)忽溃决成河,水径入汉。旧洪(旧河道)淤塞,不可复开。”
160年前,唐白河还是沿现在的襄州站、小张湾、钻石大道,一直向西到现清河三桥处与清河交汇,再一起向南在新打洪处流入汉江。现清河口当时被称为白河口。当时的连山湖比现在大,紧邻唐白河,伏羲出生后就居住在连山湖的山顶上,被称为飖顶。
古时,龙坑有深潭,它和现在唐白河对岸的黄沙垴连在一起的,这里居住有散、张、王姓人家,这里远离河道,这深潭水为百姓生活和农业生产服务。今年74岁的尹士明老人讲:“明朝初年,从江西大移民,一起到达这里的有几个姓氏人家,都不好以姓氏起地名,大家商定好以这个深水潭起地名,叫龙坑。
大家住在这水潭边开垦土地,男耕女织,共同劳动和生活。”清中期,龙坑的人口增多,用水紧张起来,人们挖了两个呈圆形,直径在六十米左右的深水坑,人们把三个水潭称为上、中、下龙坑。今年84岁的王玉华老奶奶说:“过去龙坑好失火,整个龙坑没有一幢楼房,全都是芭茅房。每逢失火大家都从深潭中打水来灭火。所以,龙坑还有个别名叫火龙
坑。这里失火后建新房,要唱大戏,演皮影戏来敬神。”
龙坑没有城墙和城门,以街道称东、南、西、北门。人们为了使三个龙坑的水流动起来,便从唐白河开了一道水渠,通往龙坑,上龙坑水用来淘米、洗菜;中龙坑用来洗衣服;下龙坑水用来洗马桶,最后用于农业灌溉。上、下渠道修有防洪的水闸。
由于新打洪(现清河口)沙滩淤积,道河不畅通,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夏天,唐白河的洪水四溢像脱缰的野马直奔龙坑,撕了个口子,形成了一个30米左右宽的河道,从此唐白河改道流经龙坑。这里老人们说:“上樊城赶集,下溜子听戏。”因为这里的河道狭窄像溜子,所以,又把龙坑称为溜子。
清末,龙坑里散姓人口成为这里第一大姓,所以又叫散家村。唐白河改道后,这里便成南来北往船只停泊码头。咸丰五年(1855年),清政府将在潘台村张家湾所设的牙厘分局,主要专收唐白河过境船只的货厘,又称“百货厘金局”迁移至散家村,在这里设立收税关卡。水路交通使这里逐渐繁华,成为上通河南,下至汉口,西到樊城的重要码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家湾牙厘分局的名字逐渐取代了龙坑、溜子、散家村名字而演变成张家湾。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05:5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483907609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襄阳张湾古名龙坑与伏羲渊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襄阳张湾古名龙坑与伏羲渊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龙坑   白河   人们   溜子   河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