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转

更新时间:2023-05-31 04:57:54 阅读: 评论:0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转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转)
0000
这是云南文山州一位作者的好文章。网上搜到的。值得一读。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二、地质灾害的预防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四、文山州地质灾害概况
五、典型图片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概念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的法律界定是: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学术界界定主要有:①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的一种变异现象;②地质灾害是指
直接或间接恶化环境、降低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和生物发展的地质事件,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③地质灾害是指那
些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潜在威胁的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现象);④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
地质作用(现象);⑤地质灾害是因地质活动引起对人类生活、生产及环境的
破坏或者损失的现象。
2、地质灾害的类型
①按致灾进度可分为突发性和缓变性两大类:
突发性地质灾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矿坑塌陷、黄土湿陷
缓变性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水土污染
②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
类48种:
a、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b、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c、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d、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煤、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e、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塔变形、垃圾堆积等;
f、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g、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h、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砂坝、浅层气害等;
i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
淤泥触变等;
j、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k、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l、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流干(地下水位超储常下降)等。
3、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等级划分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情和危害程度按《条例》第四条划分;对有潜在危
险性的地质灾害险情和威胁程度的分级参照《关于加强地质灾害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86号文件精神划分。
(依据:因灾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小、或者潜在危险、受威胁人数、潜在直接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与危害程度(威胁程度)分级标准分级灾情
险情死亡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威胁人数(人)潜在直接经济
损失(万元)小型﹤3 ﹤100 ﹤100 ﹤500 中型 3~10 100~500 100~500 500~1000 大型 10~30 500~1000 500~1000 5000~10000 特大型﹥30 ﹥1000 ﹥1000 ﹥10000 (二)常见的地质灾害
1.泥石流
什么是泥石流和泥石流是怎样形成的?
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
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爆发,浑浊的
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奔腾咆哮而下,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
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
成很大危害。按流域的沟谷地貌形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
泥石流形成一般必须具备3个条件:较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
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
地形地貌条件:地形上,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
形状便于水流汇集。上游形成区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物
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
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
有堆积场所。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
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
物质来源;一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采矿、采石形
成的尾矿、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
件和搬运介质的动力来源。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溃决水体等。我国泥石流
水源主要来自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高山融雪及冰湖溃决等。
2.崩塌
什么是崩塌及如何识别崩塌危险性?
崩塌是指陡倾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根据运动型式,崩塌包括倾倒、坠落、垮
塌等类型。根据岩土体成分,可划分为岩崩和土崩两大类。崩塌的运动速度极快,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崩塌的规模大到数亿方(山崩),小到数十立方厘
米(落石),崩落距离可达数千米。
崩塌发生在危岩体或危险土体区,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产生垂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陡裂缝,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贯
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3.滑坡
滑坡是指在山坡岩体或土体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一般由降雨、河流冲刷、地震、融雪等自然因素引起。在农村,滑坡也俗称“地滑”、“走山”、“跨山”和“山削皮”等。
4.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易诱发滑坡、崩塌。
(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易诱发滑坡、崩塌。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
动,都可能诱发滑坡、崩塌。常见的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的人类活动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的机械振动等。
5.地裂缝
地壳活动、水的作用和部分人类活动是导致地裂缝的主要原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采矿活动,不良土地地区的农田灌溉、地表渗水,人工蓄(泄)水可能加剧和诱发地裂缝。
6.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或石油,开采地下固体矿藏特别是沉积矿床,重大的工程建筑物使地基土体发生变形可以诱发和加剧地面沉降。
7.地面塌陷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04:5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480274609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转.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地质灾害   崩塌   灾害   坡体   活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