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及其预测特性分析
谷艳昌;王士军;吴云星;王宇;庞琼
【摘 要】水库大坝突发事件不仅关系大坝自身安全,而且对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全会构成巨大威胁,开展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及其预测特性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建立预警模型.结合水库大坝自身特点,提出了水库大坝突发事件的定义,归纳总结了五种典型突发事件,即溃坝、地震、洪水、工程结构失稳和供水危机;通过分析,对五种水库大坝突发事件的预测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洪水、结构失稳、水污染导致的供水危机等突发事件是可预测的,溃坝与地震是不易预测的.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16(000)016
【总页数】4页(P10-13)
【关键词】水库大坝;突发事件;案例;预测;分析
【作 者】谷艳昌;王士军;吴云星;王宇;庞琼
【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210029,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210029,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V698.1
我国现有各类水库大坝9.8万余座,水库大坝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供水、养殖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我国水库大坝工程的安全状况并不乐观,多数水库大坝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受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与社会环境制约,“三边”工程和半拉子工程多,且标准低、质量差,加上后期运行管理维护滞后,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导致这些工程处于不同程度的病险状态。若出现超标准洪水和地震等极端情况,可能导致漫坝和溃坝突发事件的发生,将对下游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破坏。近年,突发事件因其发生的突然性,造成的危害和损
失大,愈来愈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对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及其预测特性进行分析,可为水库大坝突发事件的预报预警和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依据,而突发事件的预报预警是应急管理的有效技术支撑,能为应急处置赢得宝贵的时间,大大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生命、财产及社会环境等损失。
1.突发事件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将突发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的,可能导致溃坝、重大工程险情、超标准泄洪、影响水库正常调度运行的水污染,危及公共安全,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一般具有突然性、危害性、应急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2.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分类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依据综合分类法(即根据突发事件发生过程、性质与机理),将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分类如下:
①自然灾害类。如暴雨、洪水、上游水库大坝溃决、地震、地质灾害等。
②事故灾难类。如因大坝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滑坡、裂缝、渗透破坏而产生的溃坝或重大险情,工程运行调度、工程建设中的事故及管理不当等导致的溃坝或重大险情,影响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水污染事件。
③社会安全事件类。如战争或恐怖袭击、人为破坏等。
④其他水库大坝突发事件。
3.水库大坝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将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定义为:水库大坝自身或者以水库大坝为载体突然发生的,使得水库大坝的正常运行遭到或者可能遭到破坏,造成或可能造成下游地区严重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其后果危害一般包括人员、财产、生态环境、供水危机以及社会负面影响等的公共安全。
根据水库大坝突发事件的定义,结合水库大坝已发生事故与失事历史资料的总结,将以下五种事件作为水库大坝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即:
①溃坝,大坝部分或整体溃决事件。
②地震,指地震对水库大坝造成的灾害事件。
③洪水,因超标准洪水、上游水库大坝溃决,以及库岸滑坡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库水漫顶事件。
④结构失稳,坝体滑坡、开裂、渗透破坏、滑移失稳、库岸滑坡等事件。
⑤供水危机,水库水质污染引起供水危机事件。
上述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可能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事件可能与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如“75·8”超标准洪水导致板桥、石漫滩两座水库溃决,两座水库溃决的下泄洪水导致下游水库漫坝溃决。
1.溃坝
国际大坝委员会(ICOLD)对国际上近200座溃坝案例统计表明:溃坝坝型中,土石坝占80%,溃坝原因包括漫顶、渗透破坏、基础抗剪强度不足,溢洪道泄洪能力不够,运行不当,库岸滑坡等。英国2004—2007年统计的24座溃坝资料中,有22座为土石坝,溃坝原因主要为漫顶、渗透破坏(尤其是大坝与辅助建筑物接触渗透破坏)和变形。
据《全国水库垮坝登记册》资料,我国由于洪水漫顶导致溃坝所占比例为51%,施工质量不良导致渗漏而溃坝的占38%;在国外,洪水漫顶导致溃坝的占39%,其次为坝体渗透破坏占18%,再次是坝基渗透破坏占12%。由此可见,洪水漫顶和渗透破坏是导致大坝溃决的两个主要原因。从溃坝坝型来看,我国土石坝溃坝数量占溃坝总数的98%以上,而混凝土坝溃坝案例则较为少见,尤其是拱坝。从工程规模来看,1954—2012年的59年间,我国共发生水库溃坝3 520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27座、小型水库3 391座(占溃坝总数的96.3%)。通过对溃坝案例分析,可以得出如下溃坝启示:
①溃坝作为水库大坝突发事件的一种极端形式,其形成原因是多样的。据统计,超标准洪水与泄洪设施不能正常工作是最主要的原因,渗透破坏与变形也是导致溃坝的主要原因。溃坝案例中土石坝占溃坝案例绝大多数,除漫顶导致土石坝溃决以外,渗流产生是土坝破
坏的主要原因。土坝的薄弱环节,如新老坝体接触面、溢洪道与坝体接触处、涵洞(管)与坝体接触处、坝体新老接合面等,这些部位处置不良很容易发生渗透破坏,严重的可导致大坝溃决。
②大坝溃决是有前兆的,如异常渗透水流、异常声响以及大洪水等,如能及时辨识并发出预警,启动应急预案,通知下游地区群众转移,可以避免人员伤亡。因此,现场检查与监测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隐患,采取应急泄水、启动应急预案等处置措施。
③大坝在什么情况下溃决、何时溃决,很难预测。但大坝溃决是有过程的,尤其是土石坝,该过程为大坝溃后预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空间。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及时采取预警与应急处置,可大大降低大坝溃决所造成的人员与财产损失。
2.地震
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准确预报的。地震导致土石坝破坏的形式主要有裂缝、滑坡、沉陷、渗漏、基础液化以及泄水建筑物受损等,地震直接导致溃坝的事件极少。2001年1月25日,印度古吉拉特邦
的普杰地震(Bhuj earthquake in Gujarat)造成240座水库大坝震损;2008年6月14日,发生在日本岩手县—宫城县的Nairiku7.2级地震,造成134座水库大坝震损。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地质构造规模宏大且复杂,造成地震频发。自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24次震级超过7级的地震,其中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四川、重庆、甘肃、陕西等8省(直辖市)2 666座水库大坝震损,有69座水库达到溃坝险情,331座水库达到了高危险情、2 266座水库达到次高危险情。虽最终没有造成水库大坝溃决,但这些震损水库大坝出现了塌陷、裂缝、滑坡和渗漏等不同程度的险情,形成脆弱性结构体,已不能安全运行和正常发挥工程效益,并可能在余震、洪水等不利条件下溃决,引发地震次生灾害,严重威胁下游地区群众、基础设施安全与社会稳定。
地震突发事件案例统计分析表明:
①就目前科学技术水平而言,地震突发事件是不易预测的。
②虽然地震导致大坝溃决的可能性很小,但地震对水库大坝造成的损坏是明显的,主要有裂缝、滑坡、渗漏以及沉陷等,因此震后及时检查、快速判断震损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同
时,地震对水库大坝损伤存在时间滞后现象,后期进行连续监测是必要的。若不及时处理,又可能出现次生灾害。
3.洪水
本文所称“洪水”指的是超标准洪水或上游大坝溃决的漫顶或非常泄洪,但是并未导致大坝溃决突发事件发生。这种洪水现象一般发生于具有较强抗冲刷性能的混凝土大坝。
如佛子岭水库位于淮河南岸支流淠河东支—东淠河上,距下游安徽省霍山县城17 km,是20世纪50年代治淮初期兴建的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1969年7月上游连续降雨,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库区14日又降大暴雨,一天降水480 mm以上(相当于常年降水量的1/3),最大入库洪峰 12 254 m3/s,库水位130.60 m,中午11时左右,洪水漫过佛子岭水库大坝坝顶1.08 m,持续时间长达25小时15分。经水库调蓄,漫顶时下泄最大流量5 510 m3/s,发生在14日14时,其中溢洪道下泄流量4 000 m3/s,漫顶下泄流量1 180 m3/s,其余为钢管下泄。漫顶事故导致坝后两岸基岩遭到严重冲刷破坏,并使大坝2号、3号以及21号垛基础稳定条件恶化,渗水加剧,扬压力增高,威胁大坝安全;顺流而下的漂浮物,将老厂房砸毁,机组也遭到严重损害,新厂房
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进水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