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难点: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孔子:
《论语》: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1)注音
说愠省逾罔殆
2)解释重点词语。
时习:愠:信:传:
立:天命:耳顺:罔:
殆:逾:
导入新课:
导语: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二则》。
知识链接: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宋代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古时有“六经”之说:诗、书、礼、易、乐、春秋,但是“乐”已失传。
2、孔门弟子简介
(1)冉求简介:冉求(前522~?),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称冉有、冉子、有子。春
秋末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详。小孔子29岁。出身微贱,与仲弓、冉伯牛同宗。青年时作过鲁季氏家臣,后拜师孔子,并辞官随孔子周游列国。鲁哀公五年(前490)秋,经公之鲁推荐,回鲁当上季氏家族的总管。期间曾率鲁军击退齐军的侵犯,立下赫赫战功。
(2)颜回简介:颜回(前521~前481),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前521),卒亍鲁哀公十四年,比孔子小30岁。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着称。对于“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会,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3)子路简介: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春秋末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生于鲁襄公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五年,小孔子9岁,是孔
子门中年龄较大的弟子。出身寒微,其性耿直好勇,为人爽直、粗莽。从师以后先后在鲁、卫两国当官,后随孔子游学于列国。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随孔子结束游历回到鲁国,,继续参与一些政治活动。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卫国发生内乱,子路不顾安危挺身入险,死于乱中,时年63岁。
(4)子游简介: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年吴国人。约生于公元前506年,卒年不详。小孔子45岁。和子真、子张、曾子等同年辈,是孔门中的少年弟子。子游在孔子周游列国后期入学孔门,虽然从师较晚,但能学而又称。孔门有四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在文学一科中他占第一位。
自主学习:
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而:时:习:之:亦:
说:乎:乐:
朋:自:人:
知:而:愠:
君子:朋:
翻译: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日:三省:
三:谋:
信:传:
翻译: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学:立:
不惑:知:天命:
耳顺:逾:矩:
翻译: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新:
而:知:
可:以:
为:矣:
翻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则:而:
罔:殆:
翻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贤:箪:
陋巷:堪:
翻译:
合作探究:
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练习反馈:
一、 填空
《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
二、判断题。
(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2)《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4)《论语》的“论”读“lùn”。()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
第二课时
课前导学:
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1)注音
箪堪肱笃论
2)重点词语
川:乐(之者):
曲肱:于我如:
焉:斯:
笃:
自主学习:
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合作探究:
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2、“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
3、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三课时
练习反馈:
一、填空: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着作之一,共篇。孔子,名,字,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
2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11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二、根据“而”字的用法归类。?
(1)学而时习之。?(2)择其善者而从之。?(3)人不知而不愠。?
(4)温故而知新。(5)学而不思则罔。?
表并列的有表顺接的有
表转接的有表修饰的有
三、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四、古今异义字古义古义
君子可以
今义今义
古义古义匹夫罔
今义今义
古义古义水朋
今义今义
古义儿女
今义
五、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为而温故而知新知
为人谋博学而笃志温故而知新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