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与子路的冲突看“文终胜质”

更新时间:2023-05-31 04:10:37 阅读: 评论:0

从孔子与子路的冲突看文终胜质
作者:任晓阳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6
        摘要:孔子和子路分别是文(礼)的代表。孔子与子路的冲突主要表现在的冲突。文章从陵暴孔子心服而退结缨而死这三个故事着手,描绘出子路从质胜文文胜质的成长史,表达了孔子通过的教化,使得子路渐渐退去气,一点点地朝着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孔子 子路 文(礼) 冲突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088-01
        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史记》)虽然孔子最喜爱的弟子不是子路,但是子路却是最受孔子关注的,也是最有培养价值的一个弟子。关于子路的记载始于《论语》,此外《礼记》、《说苑》、《韩诗外传》、《孔子家语》等也多有提及。仅在《论语》一书中,子路就出现了40次,是孔门弟子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其中,记载最多的则是孔子与子路的冲突。
        孔子推崇文质彬彬的这一理想的君子形象,而孔子对子路的评价却是:质胜文则野。(《论语·雍也》)我们可以把孔子和子路分别看成是文(礼)的代表,孔子与子路的在言语上的冲突也就是的冲突。然而这些冲突过后,孔子用对其说教,使其莽撞的个性渐渐的淡化,即文终胜质。何仟年在《古籍中的子路形象及其文化意蕴》一文中对质胜文则野的解释是:质是先天的本质,文是后天的习得,徒具本质而后天学习不够就是野。何仟年认为的引申义是朴野、粗鲁。儒家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一个人是需要后天的教化的,即的熏陶,而不能只停留在浑朴的阶段上。我认为这里的也可以解释为后天的教化,即的教化。孔子就认为子路在具有先天本质的前提下,更应该加强后天的教化,如果后天的教化与引导不够,就会变得粗鲁与野蛮。子路虽在这方面比较弱,但方面是被孔子所认可的。孔子作为的代表,对子路的加以教化与引导,如此子路便会更加成熟与稳重,并能更快的步入的正轨上来。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04:1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4774371854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孔子与子路的冲突看“文终胜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孔子与子路的冲突看“文终胜质”.pdf

标签:子路   教化   本质   形象   弟子   冲突   不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