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羽(澹台灭明)年岁略辩

更新时间:2023-05-31 04:06:19 阅读: 评论:0

子羽(澹台灭明)年岁略辩
子羽(澹台灭明)年岁略辩

孤竹逸民




   澹台灭明字子羽。鲁,武城人。在知名的弟子中他是相当有意思的一个。但其事迹多不可考。在《论语》中只有〔雍也〕中一处见其踪影。这是子游把他当作人才推荐给孔子。按《史记》中载,  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可见这个人相当有本事的。但于其他文献中多为不美之词。这就是奇怪之处,也是本文欲要探讨的中心。
  
  年岁

  每个人都是有其成长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因而有其不同的心理。故我们欲知先贤,必先明其年岁。澹台灭明的年岁《史记》与《家语》所载也是各不相同。前者为:〖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后者却是:〖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岁。〗由于其事迹难考,少见于文献。故历来学者都认同太史公的说法。王肃的一家之言没有旁证故同者甚少。初时按《论语》:〖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一段,思之: 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史记》知其为武成宰时,不可能是十来岁。(按:《论语译说》中言此段为孔子为大司寇时所言,然而当时孔子为五十四岁。子游不足十岁,怎能出仕。)而此段上有另一个线索,那就是孔子必然在鲁.按《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这说明了在子游作武成宰时孔子也在鲁的。也就是说此段问话必然是在孔子晚年回鲁之后所言。而子游在二十来岁成为武城宰方为合理。也就是此时子游把子羽推荐给孔子的。按惯例以长荐小,以先进荐后学。故我从《家语》中的说法。
  随着认识的加深我又改变了我的看法。以上所论并非必然,荐贤与年龄并无必然的联系。况且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古棣等的《孔子批判》都持少孔子三十九岁一说。情人雷学淇的《介庵经说》中在论及弟子年岁也只是说;〖子贱最少,少孔子四十九岁〗(注:关于子贱的年岁,其也是采《家语》中所言)虽没有论及子羽。但一个最字,显然是单指宓不齐而言。可见即使是采用《家语》其他章节的学者,也反对少孔子四十九岁一说的。另外最主要的证据就是《史记·弟子列传》中载:〖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这一段话。可见孔子在世时其以名显乎诸侯了。如果是少孔子四十九岁的话,孔子死时其才二十三四。怎么可能有弟子三百呢。所以历来人们都认为少孔子三十九时的说法才是合理的。
   难道就如此结案了么?就不能作更深入地探讨了么?王肃为什么明知故犯?《史记》记载的就完全正确吗?其实《史记》中关于澹台灭明的记载和其他的史籍所载,很多都是相悖的。其一:请穆先生的《先秦诸子考》中言:〖《史记》里的既已受业而退,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和《论语》相舛。〗也就是说《史记》里关于澹台灭明的记载就和《论语》不同了。按《论语·雍也》:〖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其二: 史记》中言:〖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可《韩非子》:〖 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 ,仲尼幾而取之 ,〗(此处差别详见下论)其三: 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我们知道孔子出游之时只有几十名弟子跟随。而子羽居然有三百名弟子。但是在《韩非子》中:有子張之儒 ,有子思之儒 ,有顏 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可见在孔子淬后,至于在儒家学术史上,并没有占据一席之地。关于此论还有一证,那就是在先秦典籍中,只见其人其事,而未见其言。这和儒家讲求得的立言是明显的矛盾。如果子羽真的带过那么多的弟子何以不见其所言呢?以此三者足可见,《弟子列传》中关于子羽的不可信。
   但是要想论证子羽确是少孔子四十九岁,还缺乏足够的证据。只能从侧面去求证。《汉书儒林传》:〖 仲尼既没,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在这里把子羽子夏子张归为一类,用字。而于子贡用的是,也就是死于其。者字又作何解呢?按《说文解字》,〖踞,俗居从足。〗按我们一般的理解,本为安定(定居,居住)之意。怎会从足的呢?古人的居和家是有区别的。居无定所是也。往往随着一个人的事业上的变化,其居住地也跟着变化。也就是说其没有家的固定性,拿孔子来说,其在外周游十多年,但其家室始终在鲁。这就叫不离父母之邦把。看看《论语》中可见的,〖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显然这句中的也是指暂时的居。〖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木兑),何如其知也?〗这里的藏文中也是因为官职才居蔡的。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就更远了,孔子想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居住。居从踞很能说明问题的,说得简单点就是盘踞,某时某刻在某地放。人是有足的,想走就走了。也就是说子夏子羽子张,并没有一直呆在当时的居地。后来还有迁徙的。但由于上古资料的欠缺,或这时的着眼点,只是在孔子死后的一段时间。故只取其居楚这段时间的。而在这一段时间中子贡就死在齐国了。如果按正常死亡看,年长者先死,按,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而子羽与二子并列,可见汉书的作者也是支持少四十九岁的。如果少三十九岁,其只比子贡少七八岁。而汉书的作者所采用的资料,不可能子贡刚死就记录了。其记录的时间下限,很可能是在子贡死后一二十年。也只有比子贡少十几二十岁的弟子才能只言其居而不知其终。据钱穆的《弟子通考》,子贡年七十二岁。也就是说,按少孔子三十九岁计,之羽已到了60多岁了。记者很有可能记下其死于何国的。如果是少四十九岁,此时其才五十来岁,故记事者,不知其终是也。事实上按:正义载:〖澹子羽墓在兖州邹城县。〗邹城县就是当时的鲁国城邑.可见晚年的子羽是落叶归根又回到了鲁国,并居住过一段时间的.但记载"澹台子羽居楚"这一段的记者并不知他回来过的.可这位记者又是知道子贡死于何时的.那么,也就是说这则资料记于子贡死和子羽亡这中间的一段时间.如果按列传,只比子贡小七八岁.且不说子贡在孔门弟子中算是长寿者,就按一般的推导.子羽比子贡晚死七八年(也不计较至于到底在鲁呆过几年).记者要在这七八年内,考察这么多的弟子行踪,是不是仓促了点呢.如按《家语》所言,就有十几年的时差,这样就完全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证了.
  综合以上的论述,我们是不是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了呢?澹台灭明,少孔子四十九岁 
   


:南怀瑾先生为什么要主张,少孔子三十九岁一说呢?
  我想是因为,史记中这一句话:"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老师把这句理解为:在子游推荐子羽之前,子羽就见过孔子的了.(这句其实是太史公的一个错载,详见子羽的相貌.)但持两见孔子说的学者很少的.杨伯峻曰:有澹台灭明者--澹台灭明字子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把他列入弟子。但从这里子游的答话语气来看,说这话时还没有向孔子受业。因为……提法,是表示这人是听者以前所不知道的。若果如《史记》所记,澹台灭明在此便已经是孔子学生,那子游这时的话气应该与此不同这代表了学术界主流的意见.故南老师的这种解法是不妥当的.
                                                                     孤竹拜上
                                                                     辛巳·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04:0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477179608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子羽(澹台灭明)年岁略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子羽(澹台灭明)年岁略辩.pdf

标签:弟子   子游   灭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