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解字》引《论语》考释
王亚军
【摘 要】《说文解字》对《论语》的征引,可谓匠心独运。笔者从《说文解字》引《论语》之条目概析、《说文解字》引《论语》之形式、《说文解字》引《论语》之目的三个方面,对《说文解字》征引《论语》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00)003
【总页数】2页(P90-91)
【关键词】《说文解字》;《论语》;征引
【作 者】王亚军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161
两汉之时,今文经与古文经相争,至古文经学大家贾逵﹑马融﹑郑玄时,诸大家兼通今文经,尤其是郑玄,破各家之传统,广集众说,遍注群经,为今﹑古文两派所赞许,号称“郑学”。至此,基本结束经今﹑古文之争。
贾逵学生许慎,为了反对今文经学派据隶书经典,曲解经文,穿凿附会,耗时二十二年,著成《说文解字》,煌煌大著,光耀千古。其书,“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譔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①,“弘扬‘五经之道’,为王权政治服务”②,故而,行文之时,广引群书,“经义字义,互相证发,以经证字,亦即因字存经”③,《论语》,即为许慎所引群经中之一种。
《论语》,“四书”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门徒之言行,活化了万世之师孔子的形象,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家传世之经典。《论语》,传到汉朝,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分别为:《鲁论语》《齐论语》《古论语》,“许君称《论语》,自云主于古文”④,意即许慎所本,许在《古论语》耳。
今者,笔者欲以此文,探究《说文解字》所引《论语》之玄妙,不当之处,望大方之家指教。
《说文解字》引《论语》共计三十四条。《八佾篇》一处,解“绘”字时引。《雍也篇》一处,解“份”字时引。《述而篇》两处,解“讄”“启”二字时引。《泰伯篇》两处,解“誃”“洫”二字时引。《子罕篇》两处,解“袍”“纯”二字时引。《乡党篇》九处,解“既”“餲”“孛”“袉”“艴”“貈”“愉”“阈”“絬”九字时引。《先进篇》三处,解“鲁”“侃”“”三字时引。《颜渊篇》两处,解“訒”“鞹”二字时引。《宪问篇》五处,解“蒉”“诉”“竂”“奡”“”五字时引。《卫灵公篇》一处,解“”字时引。《季氏篇》两处,解“谝”“伉”二字时引。《阳货篇》两处,解“弈”“”二字时引。《微子篇》两处,解“莜”“櫌”二字时引。
《论语》共二十篇,《说文解字》征引了其中的十三篇。在征引的十三篇中,除《宪问篇》征引五处,《乡党篇》征引九处外,余下各篇,皆未超过三处。虽说《论语》各篇,所记载的皆为孔子与弟子及时人﹑孔门弟子之间的言谈之词,并无轻重之分,然各篇之言辞,却也各有侧重。熟读《论语》可知,《宪问篇》所讲,主要是孔子谈为政之人,退隐之士和为政之德的言论,《乡党篇》所讲,则着重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和衣食住行。许
慎创作《说文解字》之时,于此二篇,征引尤多,若说有意为之,恐怕未必,然不自觉之中,征引此二篇,可以看出,许慎对此二篇之钟爱。若硬将《宪问篇》征引较多视为偶然,那《乡党篇》征引九次,远超余下诸篇,则无论如何也不能视为偶然,只能是必然,是不自觉中的必然。由此,不难推断,《乡党篇》,必然对许慎有极大的影响。唯有反复诵读,深入骨髓,方可在创作《说文解字》需要征引之时,首先想到《乡党篇》中,此字曾出现,而非它篇之中,此字曾出现。我们曾说,《乡党篇》较为集中地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和衣食住行,那许慎钟爱此篇便不足为奇。许慎为儒家弟子,尊崇孔子是自然之义,为追思先贤,反复阅读《乡党篇》,并烙印于心,自然成为平常之事。
《说文解字》之中,征引《论语》,所用之形式,主要有五种,分别为:“《论语》曰”“读若《论语》”“《论语》有”“《论语》云”和直接征引《论语》。在三十四次征引《论语》中,“《论语》曰”共出现27次,“读若《论语》”共出现3次,“《论语》有”共出现两次,“《论语》云”和直接征引《论语》各出现一次。具体来说:
1.“《论语》曰”
所谓“《论语》曰”,即在征引《论语》时,会出现“《论语》曰”这一组词句。如,释“莜”字
时,《说文解字》言道:“艸田器,从艸,條省声。《论语》曰:‘以杖荷莜’。”⑤再如,释“絬”字时,《说文解字》言道:“《论语》曰:‘絬衣长,短右袂,从糸,舌声’。”⑥
2.“读若《论语》”
所谓“读若《论语》”,即在征引《论语》时,会出现“读若《论语》”这一组词句。如,释“誃”字时,《说文解字》言道:“离別也。从言,多声。读若《论语》‘跢予之足’。周景王作洛阳誃台。”⑦
3.“《论语》有”
所谓“《论语》有”,即在征引《论语》时,会出现“《论语》有”这一组词句。如,释“竂”字时,《说文解字》言道:“穿也。从穴,尞声。《论语》有‘公伯竂’。”⑧
4.“《论语》云”
所谓“《论语》云”,即在征引《论语》时,会出现“《论语》云”这一组词句。如,释“讄”字时,《说文解字》言道:“祷也。累功德以求福。《论语》云:‘讄曰,禱尔于上下神祇。’从言,纍省聲。”⑨
5.直接征引《论语》
所谓直接征引《论语》,即在征引《论语》时,出现“《论语》”后,直接引《论语》中的内容,没有“曰”“有”“云”等字。如,释“奡”字时,《说文解字》言道:“嫚也。从,从夰,夰亦聲。《虞書》曰:‘若丹朱奡。’读若傲。《论语》:‘奡汤舟。’”⑩
《说文解字》征引《论语》,其主要目的,大略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注音;一类为释义;一类为单纯征引。从出现频率来看,在《说文解字》三十四次征引《论语》中,注音三次,释义二十七次,单纯征引四次,可见,释义占绝大多数。具体来说:
(一)注音
所谓注音,即通过对《论语》的征引,对《说文解字》中的某个字进行注音,主要方式为“读若”,分别出现在:“誃”“”“”三字中。如,释“”字时,《说文解字》言道:“读若《论语》钻燧之钻”(11),即“”字,其读音与“钻”同。
(二)释义
所谓释义,即通过对《论语》的征引,对《说文解字》中的某个字的意思进行解释说明或从某个方面对某个字的意思进行印证。在《说文解字》二十七次征引《论语》用以释义中,《说文解字》所解字义与此字在征引的《论语》语句中的意思存在活用关系的,有四次;《说文解字》所解字义与此字在征引的《论语》中的意思存在引申关系的,有一次;《说文解字》所解字义与此字在征引的《论语》语句中的意思一致的,有二十二次。具体来说:
1.活用关系
某字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与此字在所引《论语》语句中的意思存在活用关系的,有“讄”“”“櫌”“袉”四字。如,释“櫌”字时,《说文解字》言道:“摩田器。从木憂聲。《论语》曰:‘櫌而不辍。’”(12)“櫌”字,《说文解字》解的意思,为名词“摩田器”,引的《论语》中,“櫌”字的意思则活用为了动词。
2.引申关系
某字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与此字在所引《论语》语句中的意思存在引申关系的,有“绘
”字。释“绘”字时,《说文解字》言道:“会五采绣也。《虞书》曰:‘山龙华虫作绘。’《论语》曰:‘绘事后素。’”(13)“绘”字,《说文解字》解的意思,为“会合五彩的刺绣”,引的《论语》中,“绘”的意思为“绘画”。刺绣要用不同的彩线,刺绣作品如同画,绘画也要用不同的颜料,故“绘”字《论语》中的意思为对《说文解字》所解意思的引申。
3.意思一致
某字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与此字在所引《论语》语句中的意思一致的,有“莜”“蒉”“訒”“谝”“诉”“鞹”“启”“鲁”“餲”“孛”“伉”“份”“袍”“艴”“貈”“洫”“侃”“阈”“”“”“纯”“絬”二十二个字,在这二十二个字中,又可细分为:意思一致,意思相同,人名用字。具体来说:
(1)意思一致
所谓意思一致,即某字《说文解字》所解字义与此字在所引《论语》语句中的意思一致。在二十二字中,有十八字。分别为:“莜”“蒉”“訒”“谝”“诉”“鞹”“启”“鲁”“餲”“孛”“份”“袍”“貈”“洫”“侃”“阈”“”“纯”。如,释“诉”字时,《说文解字》言道:“告也。从言,厈省聲。《论语》曰:‘诉子路于季孙。’”(14)“诉”字在《说文解字》和《论语》中的意思一致,都为“诉告”。
在“意思一致”中,尚有一特例,即“孛”字。《说文解字》中,“孛”字有两义,所引《论语》语句,与其中一义保持一致。《说文解字》释“孛”字云:“也,从;人色也,从子。《论语》曰:‘色孛如也。’”(15)所引《论语》,与“人色也”这一义项保持一致。
(2)意思相同
所谓意思相同,即直接征引《论语》中的语句作为某字的意思。在二十二字中,有两字。分别为:“艴”“絬”。如,释“絬”字时,《说文解字》言道:“《论语》曰:‘絬衣长,短右袂。’”(16)直接征引《论语》作为“絬”字之义。
(3)人名用字
所谓人名用字,即《说文解字》中,言某字为人名,并引《论语》加以佐证。在二十二字中,有两字。分别为:“伉”“”。如,释“伉”字时,《说文解字》言道:“人名。从人,亢声。《论语》有陈伉。”(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