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赞
孔圣人,居阙里(1)。
依尼山(2),临洙泗(3)。
求真知,养浩气。
开儒教,惊天地。
崇大道,尚仁义。
尊贤者,重孝悌。
十五学,始为志(4)。
一生乐,终不弃。
著春秋(5),存宏议。
诗三百,无邪蔽(6)。
正雅颂(7),解周易(8)。
修礼仪,明伦理。
慕尧舜(9),轻私利。
宪文武(10),疗乱世。
游列国,不得意。
倡善政,未曾已。
困陈蔡(11),奚所止。
辱宋卫(12),何再起。
归来兮,忘毁嫉。
坐杏坛(13),课弟子。
从三千(14),难胜计。
七十二(15),皆贤士。
赞颜回(16),学犹是。
在陋巷(17),不惟仕。
导仲由(18),莫刚愎。
勤思索,乃及智。
许端木(19),巧乘势。
抗王侯(20),缘守己。
嘉卜商(21),言有致。
善解句(22),故堪启。
爱曾参(23),能弘毅(24)。
日三省(25),可远忌。
学不厌,诲不倦(26)。
凭渊博,存灼见。
聚无类(27),教无隐(28)。
赖器识,发聪敏。
推忠恕(29),播仁心。
藐富贵,如浮云(30)。
己不欲,勿施人(31)。
人所施,勿负恩。
如木铎(32),契上天。
似金玉(33),振人寰。
开鸿蒙,激洪声。
总纲纪,集大成。
举公正,行中庸。
憧小康,憬大同(34)。
荡荡(35)乎!孔圣人!
焕焕(36)乎!其有文!
巍巍(37)乎!孔圣人!
炳炳(38)乎!其有仁!
【注释】
(1)阙里:地名。相传为春秋时孔子授徒之所,在洙泗之间。孔子时无阙里之名,其名始见于《汉书》六七《梅福传》。至后汉始称孔子故里为阙里。
(2)尼山:又名尼丘。在山东曲阜东南。相传叔梁纥与颜氏女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即此
山。参见《史记·孔子世家》。
(3)洙泗:即洙水、泗水。古时二水自今山东泗水县北合流西下,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时为鲁国地。孔子居洙泗之间,教授弟子。后人亦以洙泗为儒家的代称。
(4)十五学,始为志:参见《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5)著春秋:春秋,古籍名,为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叙事多极简,以用文字为褒贬,今传已有阙文。
(6)诗三百,无邪蔽:参见《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三百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没有邪念。
(7)正雅颂:参见《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然后将音乐篇章整理了出来。《雅》、《颂》各自得到乐理。
(8)解周易:易传是《周易》的组成部分,包含彖、象、系词、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史记》称《易大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纬书称为孔子所作。
(9)尧舜:唐尧和虞舜,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长。古史相传为圣明之君。《礼中庸》说孔丘“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10)文武:即周文王、周武王。儒家成为仁君。
(11)困陈蔡:据《论语》、《孟子》等古书记载,孔子在去楚国的途中,曾经受困于陈国、蔡国之间。参见《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君子之戹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君子,指孔子。
(12)辱宋卫:据《庄子》等书记载,孔子曾在宋国、卫国受到不公正的耻辱。参见《庄子·渔父》:孔子愀然而叹,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孔子在鲁国两次受到冷遇,在卫国被扫除足迹,在宋国被砍掉树木,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到围困。
(13)坐杏坛:参见《庄子·渔父》“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絃歌鼓琴。”孔子游观来到缁帷的树林,坐在杏坛之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吟唱。
(14)从三千:相传孔子弟子有三千。
(15)七十二:相传孔子三千弟子中,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16)颜回:孔子弟子。字子渊,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11年,卒于前4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