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七十二贤人分别是谁

更新时间:2023-05-31 02:45:04 阅读: 评论:0

孔子七十二贤人分别是谁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他所教出的学生,很多都成为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那么,孔子门下的七十二贤人都有谁呢?下面就跟店铺一起来看看孔子七十二贤人分别是谁。
孔子七十二贤人名单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这是出自古时家教经典之作《名贤集》中的几句话,其中“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两句指的是:“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就是说孔子有学生三千多,真正学出点名堂的只有七十二人。说起“七十二贤人”的由来,民间有这么一段传说:孔子带着弟子三千,周游列国。一路上走散的走散,留在列国当差的当差,后来到达陈国时,只剩下七十二人啦。他们前脚到,跟后就被陈蔡之兵围困起来,绝粮七天七夜。他们带的粮食都吃光了,能够食用的只有几袋子咸盐。弟子们饿急了,就吃盐粒、喝盐水,这样一连吃喝了好几天。孔子见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的七十二弟子都快成咸人啦”由于咸、贤同音,“七十二贤人”就这么叫开了。
其实七十二弟子之说历来众说纷纭,通常认为是虚指。《史记?孔子(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中记载了孔子大部分比较有名的贤良弟子,但有详细记载的远远不足七十二个,很多都只是有一个名一个字,勉强凑够七十七个,并不是七十二个,原文是:“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其他的多源于民间传说,真实性不高,所以七十二弟子应该是虚指。至于三千弟子相信也只是唐宋是世人夸大孔子的说法,春秋战国时并没有孔子有三千弟子的相关记载。
有道德的弟子:颜渊、冉伯牛、仲弓。
擅长政务的弟子:冉有、季路。
辩才出众的弟子:宰子我、子贡。
精通文章的弟子:子游、子夏。
还有:端木赐、曾参、子謇、高柴、仲由、冉雍、言偃、子张、子羽、子贱、子思、曾皙、公冶长、南宫括、季次、颜路、子木、子羔、子开、子周、子牛、子迟、子华、子旗、叔鱼、子柳、子鲁、子循、子析、子石,这些人都是史书有记载的
还有四十二人没有什么记载,只知道姓名:子产、子之、子南、子敛、子骄、子徒、漆雕徙父、子徙、商泽、子明、任不齐、子正、子里、秦冉、公夏首、子中、奚容剱、颜祖等。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从他与弟子之间的交流,言语之间我们又认识到了,孔子原来也是个平凡人,他善良、正直、坚守道义,在自己学说行不通的情况下干脆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言行之间又体现出了他的率真和可爱。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排名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排名1:颜回
(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
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大智若愚,“闻一能知十”,在众多弟子中最能理解孔子,一生追随,不离左右,视师若父。他评价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白尽,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丧我矣!”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排名2:闵损
(前536~前487),字子骞,鲁国人,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深得孔子赞赏。
幼时遭后母虐待,其父怒而欲将后妻赶走,闵损反为后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他因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后母若被赶走了,两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时人咸称其孝,后世二十四孝故事中亦彰其孝行。闵损守身自爱,“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季代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替他婉言推辞,并说,如果你们再来强邀,我就离开鲁国到汶上去。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排名3:冉耕
(前544~?),字伯牛,鲁国人,小孔子七岁。以德行著名,与颜回、闵损并称,为人端正,善于待人接物。
因恶疾早逝,患病之时,孔子前去探望,自牖执其手而叹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悲痛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排名4:冉雍
(前522~前466),字仲弓,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与冉耕同宗,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
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其父冉离不肖,“贱而恶”。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
但是在季氏“仕三月,虽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即说冉雍有帝王之才,这是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极高评价。
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
所以后世对冉雍的评价甚高。
如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
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一百二十篇。又独著六篇,谓之《敬简集》。自经秦火,书已不存。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排名5:冉求
(前522~?),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与冉耕、冉雍同宗,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又称“三冉”。青年时期曾做过季氏家臣,后随孔子周游列国。
冉求精通六艺,长于政事,深沉谦退,志在民足,孔子称赞他“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其后,季康子继持国柄,招冉求辅政,孔子欣然曰:“鲁人招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冉求遂回国为季氏宰。
鲁哀公十一年,齐师伐鲁,兵临城下。
冉求慷慨赴敌,率军击退齐师,立下赫赫战功。战后,季氏问曰:“学之乎?性之乎?”冉求答曰:“学之于孔子”。季氏遂招孔子。
孔子返鲁,冉求侍师殷切,朝政之余,必登门受教。然于季氏旅泰山、伐颛臾、用田赋,皆不能救,或反助之。孔子斥之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冉求亦尝婉言以“力不足”告罪于夫子。孔子面折之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虽然,未闻冉求有愠色,师事孔子恭谨如初。孔子晚年,序《易》,删《诗》、《书》,作《春秋》,传道授业,亦不可谓无冉求之力也。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排名6:仲由
(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小孔子九岁。出身寒微,幼至孝,百里负米养亲,是历史上二十四孝子之一。
好勇力,性伉直,讲信义,重然诺,深具豪侠之气。曾凌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乃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
自从子路追随左右,无人再敢欺慢孔子,孔子自谓“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子路贴身护卫,屡次救孔子于危难。孔子由衷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长于政事,孔子曾赞其“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后子路为卫国蒲邑宰,治蒲三年,勤政爱民,孔子过蒲,三称其善。卫国政变,诸人皆弃主而逃,子路独仗义而返,终因寡不敌众,被乱刀剁成肉酱。
死前犹慷慨而言:“君子死,冠不免。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孔子闻讯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排名7:宰予
(前522~前458),字子我,又称宰我,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
长于辞令,以言语著名,乃孔门十哲之一。因昼寝而不为孔子所喜,骂其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於予与何诛!”
甚至不无懊悔地道:“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实则宰予深思好问,有独见,敢犯颜,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
孔子提出居丧要以三年为期,宰予反驳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子难以辩解,唯有痛心指责:“予之不仁也。”孔子曾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宰予便向孔子提出了一个两难假设:“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意即明知下井必死无疑,到底该舍命救人,还是保全自身。孔子答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02:4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472304608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孔子七十二贤人分别是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孔子七十二贤人分别是谁.pdf

标签:弟子   贤人   得意   排名   不可   不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