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魁星信仰浅谈
摘要:从宋代开始,魁星信仰在永春县延续了近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永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魁星公的香火一直十分鼎盛。可以说,魁星信仰是永春人民信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永春开发史和文化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拟对永春魁星信仰的形成时间、形成原因以及影响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冀希能勾勒出永春魁星信仰的全貌。
关键词:永春;魁星信仰
魁星信仰指的是对主宰文章兴衰的魁星公的祭祀和崇拜。《辞海》中认为魁星是“奎星”的俗称。“奎星”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称为“奎宿”。最初在汉朝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遂建奎星阁以崇祀之。后来因为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据此,古代艺术家就别出心裁,用“魁”字中的“鬼”加以艺术化,上半部变成个头,下半部的左撇画成举笔的手,右面的弯勾画成向上反踢的腿,弯勾中的“厶”画成墨斗,另写“斗”字干脚的上方,构成了“魁星踢斗”的形象,以此表示魁星在用笔点中试人的姓名。民间以“奎星点斗,独占鳌头”来比喻科举考试顺利,榜上有名的意思。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拜魁星形成了一种风气。为了保佑自己的考运
享通,不少学子在自己的宗室厅堂里供奉魁星爷的塑像或画像。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在福建的各县市基本上都能找到魁星崇拜的庙宇。而位于永春县魁星山上的魁星岩,则是当地一处颇有影响的民间信仰圣地,远近闻名的魁星公就供奉在这里。
一
关于魁星的生平,《永春民间传说》写道:魁星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三次连中三元,却因皇后娘娘嫌其貌丑,而未被录用,因此他一怒之下跳入东海。后天庭玉帝赐他“三元及第”,朱笔一支,从此,魁星成为掌管文运之神。
对于永春魁星信仰的形成时间,《闽书》和《八闽通志》均有记载。《八闽通志》载:“魁星岩在县西南十一都,与县学相对,宋乾道中,僧觉圆庵于此。次年登进士第者二人。因名。”[2]《闽书·方域志》载:“魁星岩,古桃林场焉。今其村曰上场,沿旧也。山直学宫,岩石峭拔。旧有詹岩,荆棘荟翳。宋乾道中,僧觉园诛茅新之。明年,邑第进士者二人,曰陈朴、颜应时,因名岩曰魁星。镌之崖壁,琢石佛三十余身。”[3]这两名进士的其中一人颜应时为了感激魁星文光感应,于南宋乾道年间取特大樟木,雕成一尊魁星像。从以上这
些材料,我们基本可以推测在南宋年间永春一带开始流传魁星信仰。那么为什么在南宋时期会产生魁星信仰呢?通过考察永春当时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