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民间信仰的功用

更新时间:2023-05-31 00:20:43 阅读: 评论:0

2011年第11期山东社会科学No.11总第195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5
社会转型期民间信仰的功用研究
刘江宁周留征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山东财经大学,山东济南250014;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摘要]民间信仰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信仰形态,具有自发性、松散性、多元性、功利性和包容性。社会转型期为民间信仰提供了生存和复兴的空间,民间信仰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出祛
魅化、时尚化和商业化的倾向。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民间信仰在个体层面具有精神寄
托、心理调节和诉愿表达的功用,在社会层面上具有道德教化、社会整合、行为规范、文化传
承、生态保护、经济助推和民族凝聚的功用。同时,也要对民间信仰中的糟粕保持清醒认识,
予以扬弃。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民间信仰;功用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11-0073-05
传承至今的民间信仰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心理积淀,虽经一度“断裂”,但仍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新落实,而得到了迅速恢复。经过现代文明的洗礼,民间信仰自身所蕴涵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也日益分化,“大部分传统民间信仰已演变成无害甚至有益的文化事象,只有少部分仍起着危害民众的作用”①。既然传统的民间信仰能够和现代文明的脚步并行不悖,那么,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认识和发挥民间信仰在社会转型期中的积极功用,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社会转型与民间信仰的复兴
民间信仰是我国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对超自然精神体的信奉和崇拜,以万物有灵论为思想基础,以现实利益为基本追求,以民俗文化为重要载体,表现为一种非制度化的信仰形态。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迷信”②,具有自发性、松散性、多元性、功利性、包容性等特点。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和文化革命的强力挤压,民间信仰一度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
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过去共同支撑信心的精神理念的瓦解,以及当前整个社会在道德文化与价值系统方面的虚无主义,给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疑虑和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心理上以及心灵深处的动荡失衡”③,不可避免地再次唤起了人们心中对“人生问题”的追问和“终极关怀”的探寻。于是,可以吸纳和表达这些精神诉求的民间信仰以及各种宗教活动就有了生存和复兴的空间。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常不需要制度或组织的表达方式,特别喜好的是一种松散的、随意的、不喜爱接受组织拘束的私人信仰。”④所以,处于公共的制度化宗教之外的民间信仰往往就成了中国民众的信仰首选。
收稿日期:2011-09-30
作者简介:刘江宁,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山东财经大学讲师。
周留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山东建筑大学讲师。
①向柏松:《传统民间信仰与现代生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56页。
②王景琳、徐陶主编:《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1页。
③贺璋瑢:《民间信仰与当代社会的关系之探略———关于广东中山民间信仰的田野调查之思考》,《学术研究》2010年第3期,第78页。
④李向平:《信仰但不认同———当代中国信仰的社会学诠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34页。
37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00:2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463643607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社会转型期民间信仰的功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社会转型期民间信仰的功用.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信仰   民间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