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温州倭患与杨府侯王信仰的复兴

更新时间:2023-05-31 00:19:01 阅读: 评论:0

明代温州倭患与杨府侯王信仰的复兴
【摘 要】明代倭患十分严重,当时御倭温州有着重要地位。温州杨府侯王信仰在明代得到复兴与当时御倭的需要有着密切关系。明代杨府侯王信仰复兴有几个具体体现,如明代地方文献开始出现关于杨府爷的记载;明代温州杨府庙已经广泛存在;明代杨府侯王已经发展成为万能之神,具有多功能的神性等。
【关键词】杨府侯王;明代;复兴
杨府侯王,又称杨府爷,是旧时温州渔民和航海商人的保护神,受到温州民众的普遍信奉。温州处于东海之滨的西岸中段,是一个海洋大市,沿海渔民大多由闽南迁入,他们将闽南的渔业信仰和当地的民间信仰相结合,既保留了闽南的妈祖、陈十四等海洋女神信仰,又有温州的杨府爷等神灵信仰。其中杨府爷的影响力仅次于海上女神妈祖,是一个全能型的神灵。现今温州仍有许多杨府庙,香火很盛。明朝时期,倭患严重,出于御倭的需要,杨府侯王作为温州的开拓神、地方神,加上其本身浓厚的水神性,其信仰在明代得到复兴。
一、杨府侯王信仰
关于杨府侯王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据庙碑史籍记载,杨府爷姓杨名精义,唐贞观时人,生十子。在瑞安陶山修炼成道而升天,曾在海上拯救渔民击退海贼,后人建庙祭祀。1990年移建的杨府山祖庙《北山杨府庙移建志》 [1]碑载:“……杨公字精义,生于唐贞观十八年(644)五月二十四日辰时,夫人葛氏出十子。公于咸亨二年(671)中二甲进士,官拜都督大元帅,坐镇山西,历二朝三皇帝。暮年辞官归里,入山修道。曾云游瑞安北山,创建一寺曰松古寺(后改碧云寺),于寺中参悟禅机,终至道成。玄宗天宝十年(751),拔宅升天,尸解著灵岩。公七子国刚,追承父志,隐瑞安陶山白云洞修道。道成后与父跨鹤遥怡而来,招其兄弟俱入仙籍。”光绪《永嘉县志》也有记载:“神姓杨,名精义,唐太宗时人,生十子,俱入山修道,一夕拔宅飞升,同登仙籍,由此着灵海澨,祷祈辄应。”县志的记载与石碑的记载基本一致,《温州府志》、《乐清县志》等很多史籍资料记载也显示说明杨精义本身是个武进士出身,官封都督大元帅。十个儿子三登仕籍,是父子二代进士,而且寿命达到108岁。由姜准著述,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成书,专记宋、元、明时期地方掌故的《岐海琐谈》 [2]考述认为杨精义为晋时人,地方志和碑刻一般作唐初人,具体时间还有待考证。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00:1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4635411789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明代温州倭患与杨府侯王信仰的复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明代温州倭患与杨府侯王信仰的复兴.pdf

标签:温州   信仰   记载   地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