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妈祖文化在黑龙江的流传
清代黑龙江水师,从福建带来了妈祖文化信仰,与当地宗教相融合,娘娘庙遍布黑龙江各地,曾经香火繁盛。
标签:娘娘庙;妈祖文化;两岸;清代
妈祖文化流行于海峡两岸。由于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妈祖文化活动开展得越来越火热。两岸文化的密切交流,妈祖文化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妈祖文化的多重功能也带来了市场价值。两岸妈祖文化走向殊途同归。共同的文化信仰,催生了妈祖文化的迅速扩展,派生了妈祖文化产品和旅游业的升温。
一、关于妈祖文化信仰
宗教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而诞生,由原始宗教,因社会的发展而走向多元化。在各种宗教
中,主流宗教和民间自发的宗教信仰并行发展。而民间宗教又以其广泛的民间基础,摆脱了时空的局限,在民间不断传播,并更贴近群众,更具实用价值。妈祖文化应运而生。
在我国沿海及东南亚地区,普遍盛行女神或是海神的“妈祖”崇拜。妈祖崇拜、妈祖信仰,是道教神仙信仰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妈祖信仰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我国的沿海福建。妈祖,又称天后、海神娘娘,是起源于福建莆田海边的女神。据莆田最初立祠的记载,妈祖姓林,福建莆田人氏。生前就有种种神异,化去后乡民自发为其立祠建庙。北宋宣和年间,朝廷赐庙额,身价从夫人起,累进到妃,又称天后。
妈祖女神的灵迹,在海洋中保估船舶,更兼管民众的疾苦。我国从宋朝以来,海洋业不断发展和发达,促进了海神信仰的传播,妈祖的影响越来越大,历代朝廷对妈祖也越加推崇有加。由于妈祖信仰起源于民间,尽管历朝历代,朝廷有各种封号,但民间仍以自己的理想化的理解和情感,高度的崇拜和信仰,称其为“妈祖”。由于妈祖信仰的悠久历史,又以功能为主轴和信仰的广泛。形成了庙会仪式、灵物崇拜和祭祀活动及其衍生的文化性质与社会功能,经济效应,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世界范围华人共同崇尚的“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肇始于闽南,兴于闽台,以福建莆田为中心,风靡于海内外华人世界,凝聚了海峡两岸和内陆民众对妈祖的共同信仰和理想的升华。 妈祖文化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妈
祖文化的多重功能和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和光大,为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和福祉,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