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阴溪国家水利风景区
案例简介
松阴溪为瓯江上游的主要一级支流,是松古盆地最重要的水系,被称为松阳的母亲河。2013年,松阴溪水利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7年底,松阴溪湿地成为省级湿地公园,2019年,松阴溪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松阴溪国家水利风景区简介
松阴溪是松阳县境内最大河流,为瓯江上游的主要一级支流,发源于遂昌县垵口乡桂洋村的北园,流经遂昌、松阳、丽水三地,东注大溪,全长120公里。经资口流入松阳县,沿西北—东南走向,斜贯松阳县境,县域内长度60.5公里,是松阳人民的母亲河。松阳县松阳溪水利风景区位于松阳县中部地区,核心区在松阳县城规划区内,北至梁下堰,南到青云塔,河道总长14.5km,总面积12.07平方公里。距离遂昌28公里、丽水67公里、杭州280公里,交通便捷。
松阴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空间布局为“一心、一廊、四区”:
1、“一心”——独山湖“水利”体现中心
位于景区规划的核心位置,是松阴溪水利风景资源的精品集聚点,松阴溪堤防、青龙堰、白龙堰及西屏翻板门闸等水利工程点缀其间,形成了青龙湖、白龙湖、独山湖等人工水域,并依托独山湖建成了丽水市青少年皮划艇训练中心。两岸分布有独山、江滨公园、秀峰寺、石笋仙踪等自然人文景观。根据规划该区域未来还将建设水车部落、水上乐园、水利文化,同时还将引进一批具有“本地性、游赏性、体验性、康健性、教育性”五大特征的高品质游乐、景观、文化项目,将该区域建成一个集水利工程观光、水上娱乐、动感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水利”体现中心。
2、“一廊”——松阴溪山水田园画廊
位于松阴溪北起梁下堰,南至青云塔段。目前该区域已经建成干流标准防洪堤15.8公里。根据规划,该区域将依托现有的风景资源现状,结合松阴溪防洪堤工程,建设各类滨水亲水、自行车绿道、水利文化碑刻、雕塑等设施,在总长14.5公里的区域打造一条集“生态景观、水利文化、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溪风茶韵画廊。
3、四区
(1)入口综合服务区
位于松州大桥东侧、松阴溪北岸区域,松阴溪水利风景区形象展示和对外管理的主要窗口,主要承担前厅接待、导游、自行车租赁、乡居预定等服务,并设置生态停车场、特色旅游商品店、大型导游全景图、游客咨询和投诉电话、邮政和电信服务、医务室、星级厕所、残疾人服务队伍和设施等,成为综合服务、旅游集散中心。
(2)都市田园度假区
位于水南街道横山村区域。本区域以中心城区为依托,以城市居民近郊休闲市场为导向,以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为方向,依托城市居民客源市场,打造高端都市田园旅游品牌。根据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开展城郊高端旅游,开发以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生态示范园、租赁田园度假、商务会议等为代表的高端的城市依托型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城郊环城都市田园度假片区。
(3)乡村田园风情体验区
位于大马公路至石门圩大桥松阴溪段,包括沿溪延庆寺景区和情缘岛,区域内美丽的乡村
、优美的田园、四季的果林、民俗风情等乡村资源丰富。规划将以山水田园风光为依托,整合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及民俗风情,配合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抓住山水田园的形象要素,重视乡村原生态特色保护,勾画出绿色农庄、山野村落背景下的和谐宁静的乡村旅游形象,同时体现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的新气象新风尚,展现当地农民热情好客的旅游形象,打造一个以农田乡舍、乡野风情为主题的乡村田园度假片区。
(4)珍稀鸟类保育区
位于大路潭桥以北、梁下堰以南区块。由于该区域生态景观保存较为完好,保有众多湿地和沙洲等生态资源,吸引了众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包括素有“禽类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白鹤。鉴于秋沙鸭、白鹤生态敏感性较大,本区域仅对溪流景观资源仅作必要的修复和完善,禁止大体量的开发和破坏,建设成为珍稀鸟类保育区。
建设机制与理念
松阴溪景区以松阴溪水体为主,融合沿线及两岸水文、地文、生物、天象、工程、人文等各类景观资源,形成了独具地方水文化特色的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开放性、民生共享类景区,实现了水利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近年来,通过中小河流治理,松阴溪绿道工程等先后在景区内新建华坑源、东关源、东坞源、竹溪源、庄门源、六都源、力溪湖、黄坑源、三都源、小叶村情缘古桥10座跨支流连接桥;建设了青龙堰、石门、黄圩、大路潭、独山5座驿站供游客休憩。实施了松阴溪河道堤
防和水库安全运行监测中心、水文化公园、水利博物
馆、生态滩等水科普水文化教育项目,完成景区内地面
标识、标识标牌及安全监控,开通了 23km 环松阴溪绿
道电瓶观光车业务等。建设总投资约 1. 7 亿元
在三堡排涝工程整体规划时,就预留了管理区内80余亩公园绿地作为建设水利文化公园的空间。排涝站主体建筑完成后,在主厂房和启闭机平台上空四周的U形廊道内,具有较为开阔的利用空间,当时主管部门即打算利用此空间进行水文化题材的展示。因此,在2017年排涝工程通过竣工验收的当年,经过向上级部门申请,拟依托泵站建筑建设杭州水利科普馆,单独立项拨款,获得批准实施。该计划旨在充分利用排涝工程的闲置空间,展示杭
州与水的历史、文化及治水成就,打造全省水利科普文化交流基地,青少年水利科普教育基地,杭州水利工作交流中心,杭州水利建设成果展示中心,集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多重功能于一体。
为保障水利科普馆建设与展示的专业水平,主管部门进行公开招投标,最终苏州某传媒公司胜出,负责该展馆的内容策划、平面布局和概念设计。具体展示内容和资料,则由泵站人员收集整理,并面向有关机构征集文献、文物或文物复制件。
2017年12月,完成展馆设计方案,提出详细的布展理念、布展大纲、浏览路线及展示效果图等。整体设计理念是使科普馆兼具科普性、艺术性、探索性、未来性和历史性,通过具体展示内容和多种展示形式进行表达。方案通过审查验收后,另招施工单位负责项目施工。展馆的建设与布展于2019年底完成,在2020年3月22日“世界水日”正式对外开放。
展示内容和展示方式
杭州水利科普馆的展览分室内展区和露天水文化公园两部分。
室内部分主要利用了主厂房和启闭机平台上空四周空间,以钢架搭建了一层平台廊道,打
造出环形展厅,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展厅的正入口位于建筑东侧中间位置,乘电梯出来后开门见山便是“杭州水利科普馆”馆名,背景为巨型LED水纹墙,动态播放杭州秀美水景。由此按照顺时针方向布展,首先是序厅。序厅以前言形式简要介绍展馆的目标、定位、意义,内容和布展亮点,通过一组展板概括介绍杭州区位交通、区划人口、经济发展、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信息。接下来按照“水之利”、“水之治”、“水之苑”、“水之灵”、“水之梦”为主题依次展示杭州水利的历史、治水、资源、文化与未来,讲述了一个“江、河、湖、海、溪、泉、井多水共导,和谐共生的江南水乡杭州故事”。
“水之利”的主线是“城水共生”,先以两面相对的墙面展示杭州的水利用和杭州的水灾害,表现水利与水害实为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继之系统讲述了杭州的发展与水之间的故事。从跨湖桥遗址、良渚古城遗址介绍杭州地区文明的起源,讲到杭州建城,从秦汉时的山中小县发展到隋唐五代的东南雄郡,再经宋元明清的发展,以及现代以来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的跨越,揭示了运河、西湖、钱塘江对杭州的影响,水利活动与杭城发展关系的历史脉络。
“水之治”按照杭州的江、河、湖、海、溪、泉、井的次序讲述了这些水体的历史、现状和
重大治水工程,包括新安江电站、钱塘江海塘、杭州南排工程等等。该展区还用艺术手法表现杭州水文化,贴靠建筑北侧钢架墙面,以平摊开来的长卷轴的形式展示一幅水赋图,以富春山居图为背景,请书法家用不同字体书写江、河、湖、海、溪名家辞赋于其上,气势磅礴,再现杭州水文化底蕴。
“水之苑”展区主要是陈列杭州及所辖区县的水利志,收集了《杭州的水》、《杭州全书》等与杭州的水及水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供观者翻阅学习。
“水之灵”的展示载体是波浪墙,以杭州的三大世界遗产为依托,展示湖之灵——西湖、韵之灵——运河、城之灵——良渚文明等三大文化遗产与水的关系,及带给杭州的自然魅力、人文底蕴及世界认可。
“水之梦”的主线是“未来水城”,宣传新时期治水思路,展示杭州五水共治主要任务与成果,以及以“新水利·新梦想·新生活”为主题的面向未来的展望。
杭州水利科普馆序厅展区水滴装置
沿着展区依次前行,参观者透过展板间的留白,既可向外远眺外面的风景,又可以俯瞰室内一楼的巨大机组。这些机组是整个展馆内最大的展出实物,它们拥有巨大的力量,庄严肃穆,随时待命,守卫城市的安全,令参观者直接感受水利工程的独特魅力。
杭州水利科普馆展区
各展区表达手段丰富,除图片和文字外,还根据需求广泛使用了实物复原、原始文献档案、水系或工程的缩微模型、视频、数码桌、电子查询屏等展示方式。序厅中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水滴状的水意动态影像艺术屏,是全国首创的“水滴造型艺术装置”,可以和参观者智能感应进行互动。“水之梦”展区则设有水利梦剧场,以折幕影院的形式介绍未来水利发展的想象,并设置杭州水利知识大赛多人互动抢答游戏台,可以“检验”参观效果。作为结
束部分,该区设置了一些沿墙座椅,可供观众稍事休息。